門開了。
冷風順著鐵門縫隙灌進來,吹在臉上像刀子刮過。陳無涯的手還搭在門環上,指節發僵,掌心全是濕的,也不知是汗還是血。他沒動,隻是靠著牆,把左肩死死抵住石壁,借那股涼意撐住快要散架的身體。
一步,他邁了出去。
腳踩在石階上,膝蓋一軟,整個人差點栽下去。他咬牙,硬是把身子拽直,拖著右臂往下走。每一步都像踩在釘板上,肩上的傷被牽動,血又滲了出來,在粗布衣上洇出一片暗色。
通道儘頭站著一個人。
灰袍老者,袖手而立,目光落在他身上,沒有說話,卻看得極深。
陳無涯認得他——考官之一,曾在他初入外門時冷眼旁觀,也曾在他練劍歪斜時搖頭離席。那時他隻當這人是塊石頭,不聞不問,不讚不怒。可此刻,對方的眼神變了,不再是輕蔑,也不是好奇,而是一種……震動後的審視。
老者走近幾步,聲音壓得很低:“你可知你破的是什麼?”
陳無涯喘了口氣,喉嚨乾得發疼:“不知道。隻知道再不動手,我就得躺在這兒。”
老者盯著他看了許久,忽然輕歎一聲:“此陣百年無人能解。八派劍意交融,層層嵌套,稍有差池便會反噬自身。你卻以重傷經絡為引,逆行真氣,繞開璿璣正脈,從偏道衝頂……最後那一掌,不是攻,不是守,而是‘落’。”
他說得極慢,仿佛在複盤一場夢。
“尋常人破陣,講究順勢而為,理順氣機。你偏偏逆流而上,用一團亂勁攪動整個節奏,讓劍陣自己崩解。”他頓了頓,“這不是錯,是另辟蹊徑。”
陳無涯沒答話,隻是抬頭看著他。
老者轉身要走,腳步一頓,又道:“我會告訴其他執事——青鋒外門,出了個怪才。”
話音落下,人已消失在通道拐角。
陳無涯靠在牆邊,緩緩滑坐到地上。耳邊嗡鳴未散,視線還有些模糊,但他聽到了。
腳步聲來了又去。
有人低聲議論,語氣驚疑不定。
“真的假的?外門雜役破了掌門密室的劍陣?”
“親眼見的說,他出來時滿身是血,手都抬不起來。”
“可考官親自作證,連殘留劍意軌跡都查過了,確實不是常規破解方式。”
聲音越來越近,又漸漸遠去。
他閉了會兒眼,胸口起伏不定。不是因為累,而是因為那些話裡的分量。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個隨便被人踢出練功場的廢物。
風,已經起來了。
評議堂內,燭火搖曳。
五名執事圍坐一圈,中間站著那位灰袍考官。他將所見一字不落道出,從陳無涯進入密室的狀態,到劍陣運轉的軌跡,再到他逆行經脈、以傷引氣的過程,最後是那一記“落掌”。
“他沒走任何一門一派的路子。”考官沉聲道,“他是把整個劍陣當成一個‘必須按序運行’的死物,然後故意打亂順序,讓它自亂陣腳。”
一名執事皺眉:“如此做法,豈非取巧?若人人都學他胡來,武學規矩何在?”
“規矩?”另一人冷笑,“規矩就是百年無人能破?可他破了。你說他是取巧,那你告訴我,你怎麼破?”
堂內一時沉默。
片刻後,一位年長執事起身:“我去密室看看。”
半個時辰後,他回來,臉色凝重:“地麵殘留的劍意消散方向與常規不同,呈放射狀斷裂,確如所說,是內部結構失衡所致。此人……確實找到了新法。”
消息如水波擴散。
不到半日,外門各處都在談論這個名字。
練功場上,一名弟子悄悄模仿陳無涯最後那記“落掌”,雙手舉過頭頂,猛然下壓。動作笨拙,毫無氣勢,可就在掌心觸地瞬間,體內真氣竟微微一震,仿佛被什麼東西牽引了一下。
他愣住,抬頭四顧,發現已有幾人停下練習,盯著他看。
“你……你也試了?”一人遲疑著問。
“我就是隨便比劃……”那人撓頭,“但剛才那一瞬,氣好像順了點。”
“他能用錯招破陣,咱們就不能試試?”
“可萬一走火入魔呢?”
“可萬一是對的呢?”
爭論聲此起彼伏。
而在角落裡,張虎靠坐在石墩上,手中木劍捏得死緊。他身旁幾名平日交好的弟子低聲說著什麼,眼神不斷往練功場中央掃去。
“聽說考官要把他記入《異才錄》?”一人咬牙道。
“一個連基礎劍式都練不對的雜役,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