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隱秘溝通談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卻沒有埃曼努爾三世想象的那麼簡單。
因為曾在墨索裡尼執政初期給予大量政治支持,流亡羅馬,在西班牙內戰後才得以返回西班牙的西班牙王室一開始並不願意為埃曼努爾三世擔。
怕自身流亡羅馬的經曆會讓德意誌產生不好的印象。
沒辦法的埃曼努爾三世,隻能親臨梵蒂岡找到庇護十一世進行深夜長談,教皇庇護十一世這才願意以梵蒂岡教皇的身份為這次會麵提供背書以及政治掩護。
就這樣,
得到教皇親自擔保的西班牙王室,最終選擇同意,派人來到了荷蘭向威廉二世傳遞了蠟封的密信。
等這封信到羅曼手裡時,他都不禁感慨。
歐洲其實從未進步,依舊在君主製和教派統治兩方打轉,哪怕是現在王室和教會依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政治活動。
兩天後,
庇護十一世宣布將在瑞士出席教廷活動,而在這個掩護下,以約賽公主、達奧斯塔公爵和彼得羅將軍為首的秘密談和團乘機來到了瑞士首都伯爾尼。
而德國代表團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以利婭為首的德意誌外交部,以年輕化、平權化著稱,男女比例十分平均,但這並不代表這群平均年齡不高的政場年輕人們會散漫。
相反,他們極其嚴謹,
在意大利秘密談和代表來臨前,他們就已經和瑞士簽訂了關於沒收猶裔財產倡議書。
等西班牙代表團來臨時,
他們已經在瑞士首都酒店安排好了會麵場地。
身著西裝的彼得羅在侍從的帶領下走進會議室,爐火燒的正旺,屋內一片暖洋洋的讓人下意識的感到困乏。
“約賽公主、達奧斯塔公爵和彼得羅將軍,請坐。”一個梳著齊短碎發的德意誌外交官走了過來,伸手示意道:“我是這次會麵的代表,托洛·馮·維納,很高興認識您。”
等所有人坐穩,
門被合上,一杯咖啡杯端放到彼得羅麵前:
“維納閣下,意大利本質上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和德意誌開戰的想法,近些年來德意之間的種種對立,其實是墨索裡尼以及他背後意大利工人黨激進成員的個人行為。”
來之前,彼得羅就和約賽公主做了溝通,他前腳剛說完,後腳約賽公主就接過話題:
“歸根溯源,這其實是墨索裡尼一個人的報複行為,那個光頭,腦子裡裝的都是小孩子的攀比心理,自己喜歡的玩具,哪怕屬於彆人,看到彆人弄壞都會心生不滿。”
約賽公主用一段隱喻,闡明了墨索裡尼和希爾的關係。
並不是她不想直接說,而是在外交場上直接談論他國的敏感人物是禁忌,特彆是希爾這個導致德意關係發生重大轉折的人物,能不提還是儘量不提。
但其實希爾在德意誌的名聲比她想象的還要低劣,
因為意大利發生了種族屠殺和壓迫,許多德意誌人將曾前去意大利‘拜師’的希爾列為了叛國賊,要不是槍斃的早,沒有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