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落,
汽車在市政廳門前停穩。
挪威皇家衛兵在石樓兩側站的筆直,向上的紅毯一直延伸到市政廳內。
各國記者舉著照相機駐足在警戒線外,
拚命對每一輛汽車走下的名流、政客們傾瀉著閃光燈,而作為姍姍來遲的最後一位入會者,這輛懸掛著魏瑪共和國旗幟的帝國之鷹赫然成了眾記者矚目的對象。
每個人都明白,
這次諾貝爾和平獎評選的參考來源就是德意誌,
而這次頒獎儀式也是真正意義上德意誌在魯爾危機、經濟危機後,在國際政治場合中的第一次露麵。
後車門打開,
手杖觸地,作為記者麵前的常客曼多爾的的亮相,激起了一陣又一陣提問的聲浪:
“曼多爾先生,我是投資者日報的記者,請問道威斯股票的設立是否代表,德國經濟將迎來騰飛?”
“曼多爾先生,能透露一下您在此次經濟協定中的貢獻嗎?有小道消息稱,您並不是協定中的主導者,參與並同幾大經濟考察團搭成協定的是一位年輕的日耳曼人?”
掛著泰晤士河報記者證的女記者開口道。
曼多爾扭過頭微微一笑:
“女士你的消息很靈通啊,這次協定確實有一位年輕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曼多爾視線望去,
緊隨其後走下的羅曼瞬間成了討論的重點,刺眼的閃光燈在他臉上閃過,提問緊隨其後:
“先生,請問您的名字是?”
“先生,曼多爾先生說您為經濟協定的達成做出了很多努力,能著重說明一下嗎?”
一邊往上走羅曼一邊搖頭道:
“著重說明就不必了,其實我也沒有曼多爾先生說的那麼重要,經濟協定的達成最離不開隻有兩位那就是總統閣下以及曼多爾先生”
“我隻是其中一名微不足道的參與者。”
羅曼的回答很官方,但所有人都能聽出他語氣中隱藏的自信。
剛準備繼續提問,
大門已然關上。
門簾隔絕了外麵的寒意,溫暖讓羅曼下意識摘下了皮質手套。
向前望去,
輕柔的鋼琴曲演講台邊奏響,
台下身著禮服、樣貌不一、身材不一的受邀者細聲討論著羅曼這位為數不多的年輕人。
見最後的客人到了,
侍從趕忙迎了過來,左手前傾,指引著兩人前往前排的位置落座,
可能是特地安排的緣故,曼多爾被安排在了第二排,
而羅曼反而被安排在第一排的中心位置,正好坐在道威斯的左手邊,
而他右手邊一位帶著單邊眼鏡,
氣質典雅的中年人正有意無意的打量著他:
“道威斯先生,這位就是您口中那位對經濟協定做出了大貢獻的羅曼先生?”
趁著頒獎儀式還未開始,
道威斯點點頭介紹道:
“沒錯,羅曼我介紹一下,這位是奧斯丁·張伯倫先生,約瑟夫·張伯倫先生的長子,英國今年剛上任的外交部長。”
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