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後,
占據版麵但澤重歸德意誌的熱度,隨大批美國造船工程師的抵達逐步褪去。
而時間的指針,
隨著漢堡夜以繼日鐵錘的滴答聲,
悄無聲息撥弄到了1926年的初秋。
對於所有德意誌人而言,
過去一年發生了太多大事,
道威斯股票、造船業協定、波蘭聲稱一年後將放棄對但澤所屬,但除了最後一件事讓他們舉杯歡慶外。
前兩項協定給民眾的直觀感受就是......沒有變化,
他們的工資並沒有因為美國近乎燃燒般的股市上漲,雖然造船業的發展讓社會多了許多崗位,但這些仿佛,依舊和他們這些小人物關係不大。
但對國家而言,這些協定意義深遠。
連片的船塢在漢堡的港口沿海而起,猶如被洋流卷來的浮萍。
得益於價格優勢,
數不清的美國訂單、亞洲訂單,堆滿了卡多蘭投資公司的造船業分部,很多訂單其實並不是真的需要。
而是美國金融公司的手筆。
隻有德國造船訂單越多,民眾購買造船業股票的欲望才會越強。
很多金融公司為了再次炒作,
一次性支付了數艘輪船的定金,再將這件事通過報紙報道出去,從股市賺回來的遠比這些小錢多的多。
一來二去,
卡多蘭投資公司造船業分部,剛一成立就拿到了股票分紅在內的數億美元資金,他們再一轉手。
這些資金一部分變成鎢、銻、錫、石油等一係列德意誌缺乏的直接資源。
一部分變成了海軍軍艦研究實驗室的資金。
一部分變成了拉攏技術人員的厚實信封。
在他們的有意無意的透露下,大型船艦的製造技術開始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幾個曾在美國海軍研究員任職,拖家帶口準備在德國定居的海軍工程師。
更是趁著美德蜜月期,
直接拿來了數份載機航母的草圖,這些在美國被擱置的理論和技術在德國煥發了第二春。
當然有舍才有得,
大量項目的立項是建立在資金的基礎上,而德國造船業乃至華爾街喊出的招牌就是廉價且質量高。
這也導致從美國而來的技術工人、工程師的工資高的嚇人。
而德國造船業工人的工資,
為了攤平價格優勢,隻有英國造船業工人的三分之一不到。
這種現象不僅在造船業萌芽,其他行業、乃至整個社會都是這種情況。
一方麵經濟高速發展、相機、汽車、化工品等各種產品百花齊放,價格低且質量高。
但一方麵,
工人們並沒有拿到經濟發展的紅利,這些利潤變成了償還給英法的債務、變成了華爾街的錢包,變成了德國商人的帝國之鷹。
剩下的殘根剩飯,變成了國防軍的軍費,變成了滲入英、法、美、乃至整個歐洲的鐵釘。
內外情報部,
海德靜坐在辦公室審閱浩如煙海的情報,
手上這份情報讓他一向嚴肅的嘴角忍不住住微微上揚:
“軍情六處看來也沒我想的那麼無孔不入嗎?日本那群小矮子都能往他們海軍安插間諜,策反的還是個貴族。”
望著手中關於威廉·福布斯·森皮爾的資料,海德思考片刻後,在命令欄留下了威脅並拉攏的字眼。
海軍那邊不是說對英國的航母技術很好奇嗎?
馬上他們就能得償所願了。
將文件翻入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