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乾預中東事務引起了社會的軒然大波,
當然民間的影響,阻礙不了高層的執行,載滿武器裝備、人員的英法聯合軍分彆在黎巴嫩的貝魯特港口,和約旦海法港口登陸。
儘管身處經濟危機,但兩大強國的軍事儲備毋庸置疑的強大。
從一戰封存至今的軍火成箱成箱往下搬,黃橙的子彈、炮彈、沿著海岸堆滿了十幾個倉庫。
因為約旦沒有能用的跑道,
英國海軍甚至將兩艘勇敢級航母開到了地中海,數十架戰鬥機在天空盤旋。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場必定勝利的戰爭,
軍事裝備的差距太大了,就像一群帶甲騎士麵對幾個連刀都拿不穩的農夫。
猶裔們也意識到這是討好兩大政府的機會,
開始花錢采購物資,
以往平靜如水的兩大港口,第一次停滿了貨船與軍艦,抵達的英法士兵的食物配比也難以想象的豪華。
幾乎頓頓都能吃到牛肉。
在這種情況下,
被六月末酷暑曬的大汗淋漓的士兵們,士氣也沒有絲毫減弱,短短一周時間約旦和黎巴嫩的叛亂分子逐漸沉寂,暴動如同未曾發生過般逐漸平息。
亮出獠牙的民眾,仿佛又變成了溫順的綿羊。
英法聯合指揮部內對形勢的判斷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觀,兩個月時間平定中東像是變成了擺在眼前的現實。
指揮部內,
英軍總指揮威廉·基爾,俯瞰著地圖,沙特的首都利雅得被他圈起了紅標。
對他而言這次指揮機會格外重要,能越早贏得戰役的勝利,他的檔案就會越好看,陸軍也能在後續的經費中拿到更大的比例!
想著基爾將視線望向,他們在中東的另一塊殖民地,阿曼。
如果從約旦朝利雅得進軍,距離相對較遠,敵方的警惕性也更高,但如果從派遣兩個師從阿曼登陸。
被前線進攻吸引的沙特,絕對會疏忽後方的防守。
這樣彆說兩個月,一個月內他就能拿著伊本的腦袋回英格蘭!
“猶納!命令第十三步兵師、第十機動師的師長,奉命他們乘船繞到阿曼,直取利雅得。”
“第三步兵師,第十二步兵師,第六騎兵師,從安曼往伊拉克開赴。”
身邊的副官站直厲聲道:
“是長官!”
......
另一邊,
利雅得,
開完早會的伊本強壓下所有投降的觀點,快步來到作戰會議室,
福爾貝克正孜孜不倦的和幾個阿拉伯軍官講解著,怎麼借用沙漠地形,對英軍造成最大的破壞:
“第一師,阿曼邊界地區的民眾都撤出來了嗎?”
一個留著大胡子的軍官點點頭:
“福爾貝克先生,那塊地區是魯卜哈利沙漠,基本沒有人住,幾個水源地的小鎮居民我都派人撤出來了,按照您的要求將兩個接受過遊擊訓練熟悉情況的步兵團,化整為零,分部到了沙漠中的各個交通要道,看守各個小鎮。”
福爾貝克滿意的點點頭,
中東的高溫從六月初一直持續到九月底,英國人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兩個月贏下戰爭。
巧了他也定了個目標,
那就是三個月內讓英國人主動談和!
一周後,
在阿曼集結完畢的第十三步兵師,第十機動師的師,四處尋找著當地向導,但很可惜儘管這塊地區是英國深耕多年的殖民地。
但熟悉沙漠環境,長期在沙特通商的居民哪怕被槍抵著腦袋,也不願意給他們帶路。
畢竟在民眾眼中,英國人已經和猶裔劃上了等號,肆意讓猶裔侵占土地的新聞讓英國士兵徹底失去了信任。
哪怕士兵開出高價,回應他們的也隻有no。
沒辦法,
來之前立下一個月拿下利雅得軍令狀的師長德昂·裡卡,隻得給各個小隊分發地圖。
乘著夜色走進了這片死亡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