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日,
胡鬨了兩個月的中東戰役正式落下帷幕,
英、德、以及代表中東各參戰國的沙特,蒞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在一眾記者前簽署了中東協定。
站在媒體前正式宣布,
約旦將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英國放棄對約旦的軍事進駐,以色將成為一個非軍事國家,由德國軍隊進駐並每十年在國聯輪換。
放棄沙特和伊拉克的政治特權。
協定一簽,
英國位於中東地盤大幅度縮減,僅保留了阿聯酋、也門南、阿曼、卡塔爾等一眾小國的保護統治。
沙特和伊拉克直接倒向了德國的懷抱,
與德意誌簽訂了同盟協定,
大批國防軍的軍官開始前往兩國培養軍事體係,新成立的卡多蘭石油公司迫不及待的前往沙特進行石油勘探。
大量德國工業產品開始朝兩國輸送。
伊朗雖然搖擺不定但總體還是選擇從德國進口技術,
約旦則更是被架空,新任政府一上任便放棄了軍事獨立,將軍隊完全外包給了德國培養,以換取政治上的獨立。
而隔天,
目睹英國從爛攤子中抽身,法國也從敘利亞抽身,同敘利亞政府簽署了獨立協定,將軍隊部署在了黎巴嫩。
幾乎是一天內,
中東從一開始英國獨大、法國陪襯的變成了,德英對峙,法國苟延殘喘的局麵。
對於抵抗軍領袖而言,
約旦的抵抗軍卡拉·阿爾,在權力麵前放棄了一開始宣稱的完全獨立自主,走向了總統寶座。
敘利亞的抵抗軍領袖希·拉爾死在了與法國人的交戰中,被內外情報部策反的二號領袖,登上了總統寶座,成為了下一個代理人。
而最慘的莫過於,黎巴嫩抵抗軍。
被德國放棄的他們,成為了法軍秋後算賬的對象,成隊成隊的抵抗軍喊著自由口號被吊死在城門。
法國軍隊對這群叛亂者乃至整個黎巴嫩來了一次徹底的血腥清洗。
當然沒有德國這種體量的強國為他們搖旗呐喊,援助物資,他們得不到任何關注,法國旗幟依舊在港口飄揚。
掛滿抵抗軍屍體的城牆上,
黎巴嫩的太陽.....照常升起。
而這就是小國的命運。
.......
對於德國而言這是毫無疑問的大勝!
他們沒有付出一位士兵的傷亡就贏得了中東市場,打響了青黴素的廣告,往往幾瓶青黴素就能換回成船的原材料。
能用於梅毒上的發現更讓他銷量大增。
馬克成了英鎊、美元、法郎外的第四保值貨幣。
並且隻要青黴素大規模生產的技術一天未被攻破,那麼科技領先帶來的紅利就一天不會消失。
但也不是沒有代價,
因為中暑和過度工作福爾貝克一回來就直接病倒了,甚至錯過了國防軍內部的德奧合並會議。
會議室,
一眾將領敏銳的發現,懸掛在牆壁上的世界地圖,中東的部分地區塗成了顯眼的黑紅。
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