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
還沒在德奧合並歡慶中回過神的德國民眾,收到了來自蘇台德地區的殘酷。
一張又一張有色照片被刊登在了前進黨報,
堆滿街道的屍體,燃燒的房屋、裝甲車碾壓碎肉。
血腥到殘酷的街景帶給人獵奇觸感的同時,後續由約瑟夫親自主筆的報告直接引爆了情緒。
過千日耳曼人傷亡,堪稱屠殺的鎮壓將捷克政府推到了風口浪尖。
國際方麵,
在美國紐約時報或者說美國前進報的運作下,
甚至甚至一度壓過了美國老兵衝擊華盛頓,羅斯福取得高支持率,成為了國際新聞的第一。
但對於這些事,
法國像是看不見般選擇性忽視,默默加大了對馬奇諾防線的修建,英國隻是一昧重複著和平解決問題並願意構建一個平台來妥善解決捷克方麵的民族問題。
但誰都知道,
捷克方麵存在超過百萬的日耳曼人,要解決民族問題,是赤裸裸的拉偏架。
而在德國國內,
德意誌民眾渴望著複仇,
既然凡爾賽條約在幾年前已然喪失了約束力,
那麼很多民眾直接不承認捷克建國,
一再向政府重複蘇台德地區是德意誌的固有領土,蘇台德地區受德意誌文化、普魯士文化熏染的民眾無論日耳曼與否都是潛在國民。
所有人都期待著羅曼出來講些什麼,
而此刻的羅曼正和匈牙利代表波蘭代表商討完,土地的歸屬。
雖說自從但澤一戰後,
波蘭幾乎德意誌斷交,但也隻是幾乎,利益是衡量一切的標準,經濟危機帶來的頻繁內部矛盾讓他們迫切想在外界尋求突破。
正好他們也同時盯上了捷克斯諾伐克,
捷克斯諾伐克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民族組成堪稱複雜,百分之三十是日耳曼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加起來才能占據主導地位。
而剩下的組成部分還有小部分匈牙利人和波蘭人,
這些人主要集中在斯諾伐克地區。
這也讓匈牙利和波蘭同時覺得捷克斯諾伐克是可以尋求突破的對象。
當然對於羅曼而言,
拉這兩國入局,
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加快斯洛伐克地區的吞並,他有信心憑借突然優勢和快速戰優勢拿下捷克地區,但斯諾伐克地區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去處理。
並且很有可能,將波蘭和匈牙利推向對立麵。
進而演變出三個同時間的敵人。
暫時分波蘭和匈牙利一塊蛋糕,也無妨,反正早晚都是德意誌的。
“我的訴求很簡單兩位,斯諾伐克地區北部歸波蘭,南部地區歸匈牙利,德意誌隻要有條能通往烏克蘭的狹長帶。”
“沒問題羅曼先生,我們會向政府傳遞您的訴求。”
兩人起身握手作彆後,
約瑟夫快步走到羅曼身邊彙報道:
“魁首,廣播演講準備好了。”
羅曼點點頭,
下樓乘上汽車,
一路來到了之前發表但澤演講的播報室對著麥克風,說出了他的第一句話:
柏林,
瑪利亞·雷馬克撥弄著收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