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軍、對抗往往伴隨著激烈的政治宣傳。
時近奧運,
這場人類的盛會無疑成為了最好的宣傳對象。
反對柏林奧運會的聲音首先在巴黎刮起,
《法蘭西報》發表了,對奧運組委會的公開譴責。
認為德國這個發動了兩次軍事衝突介入他國戰爭的國家,違背了奧運的宗旨,建議取消柏林的承辦權,轉由巴黎亦或者羅馬承辦。
但法國民眾並不買賬,
雖然法國右轉嚴重,極右翼和溫和右翼都不仇視德國人。
在極右翼眼中,羅曼驅趕猶裔被他們認為是莫拉斯學派的踐行者。
由於羅曼是首個驅逐猶裔的政治家,加上積極擁抱王室,某些極端者將羅曼冠以救世主的美名。
在溫和右翼眼中羅曼雖然在女性工作方麵違背傳統家庭觀,
和他們保守的態度相違背。
但對比國內越發極端的行為,羅曼的觀點無疑更好接受。
收效甚微的成果,讓法國政府打住了發出官方通告的想法,隻默默支持民間抵製,並未作出官方聲明。
比起反複橫跳的法國,
意大利就要強烈的多,獨裁讓貝尼托的話成為了命令,加上將西班牙戰場上的失利完全轉嫁到德國身上。
德國成了大羅馬的最大阻礙,許多極端主義者更是將德國人列為第一目標。
波蘭自然也積極跟上要求抵製柏林奧運會,同樣還拉上了被奧匈重組論威脅的匈牙利一起站台。
三個歐洲大國發報譴責,
讓位於瑞士的奧運會組委無比糾結到底要不要撤銷柏林的承辦權,但他們就是個組委會,誰也得罪不起。
任由輿論發酵了一個月後,
組委會做出了一個光榮的決定,那就是.....踢皮球。
將是否取消承辦權的問題,提給了英國這個曾為德國擔保的國聯大哥。
倫敦,
首相辦公室的房門被敲響:
“首相先生?”
剛和王室通完電話的張伯倫放下話筒問道:
“進來。”
“首相先生,瑞士方麵發來的電報,奧運會組委詢問我們要不要撤銷德國的奧運承辦權。”
秘書問道
“奧運?”
接過電報,張伯倫從中嗅到了歐洲的硝煙味
如果不加以乾涉,
奧運很有可能就會成為點燃戰爭的導火索。
不過張伯倫更關注另外一點,派去烏克蘭的情報人員說德國停止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外部的高壓使得蘇德關係緩和了?
思索片刻,
張伯倫問道:
“皮特?軍情六處那邊有關於蘇德的最新情報嗎?”
“沒有確切的情報首相先生,隻有一個疑似消息,位於蘇俄的情報人員聲稱斯大林前往了奧地利會見德國總統羅曼。”
聽到這個猜測,
張伯倫不禁感到一陣恐慌,
難不成丘吉爾的預測對了?
想到蘇德聯盟的可能性,
一個又一個的想法從張伯倫腦中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