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犯罪。”
林默的聲音透過電波,清晰地傳遍了千家萬戶。這四個字,擲地有聲,仿佛一柄重錘,狠狠地砸在了每一個觀眾的心上。
直播間裡,彈幕再次沸騰。
【犯罪!林律師說得太好了!就該這麼判!】
【聽得我熱血沸騰!早就該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了!】
【以前總覺得網上罵人不算事兒,今天被林律師上了一課!】
演播室裡,主持人李雯的眼中也閃爍著激動的光芒。她能感覺到,這期節目的收視率,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瘋狂攀升。
她迅速調整情緒,將話題引向了下一個普通人最關心的問題。
“林律師,您剛才為我們劃清了網絡暴力和言論自由的界限。那麼,我們想進一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我們最常用的網絡購物評價,這個權利的邊界又在哪裡呢?商家應該如何合理地應對消費者的負麵評價?”
這個問題非常實際,幾乎所有看過直播的觀眾都豎起了耳朵。
林默的表情放鬆下來,他換上了一種更接地氣的語氣。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其實法律原則很簡單,就八個字:實事求是,有理有據。”
“舉個例子,”林默豎起一根手指,“你在這家店買了一件衣服,結果發現有質量問題,或者貨不對板,你給個差評,寫上你的真實感受,這是法律賦予你的正當權利,神聖不可侵犯。商家要是敢因為這個騷擾你、威脅你,那商家就違法了。”
“但是,”他話鋒一轉,豎起了第二根手指,“如果你是隔壁賣衣服的,看這家店生意好,眼紅了。你故意注冊一堆小號,去給人家刷差評,編造各種不存在的問題,這就不是消費者評價了,這叫商業詆毀,屬於不正當競爭。輕則賠錢道歉,重則,同樣可能構成犯罪。”
他頓了頓,用一個更形象的比喻總結道:“好評差評,就像是給商家體檢。你根據真實情況,說他血壓高、血糖高,這是幫他發現問題。你沒病找病,說他得了絕症,這就是造謠誹謗,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這個比喻通俗易懂,瞬間讓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區彆。
【這個比喻絕了!我秒懂!】
【體檢可還行?林律師你真是個鬼才!】
【以後再有商家因為差評騷擾我,我就把這段話甩他臉上!】
主持人李雯讚許地點點頭,繼續拋出最後一個問題:“那麼林律師,如果普通人真的不幸遭遇到了網絡暴力,我們應該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呢?有沒有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當然有。”林默的表情再次變得嚴肅。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保全證據。”他對著鏡頭,一字一句地說道,“對方罵你的截圖、侮辱你的鏈接、威脅你的私信,一個都不要刪!這是你未來維權的所有基礎。很多人一時氣憤,跟對方對罵然後拉黑刪除,這是最錯誤的做法,等於親手銷毀了對方的犯罪證據。”
“第二,尋求平台和公權力的幫助。向網站平台舉報,要求刪除侵權內容、封禁對方賬號。如果涉及到人身威脅、敲詐勒索,不要猶豫,立刻撥打110報警!不要覺得這是小事,警察不管。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都是公安機關的管轄範圍。”
“第三,也是最有效的一步,谘詢專業律師。”林默的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很多人覺得打官司費錢費力,但實際上,對於網絡侵權這類案件,一個專業的律師可以幫你固定證據、發律師函,甚至提起訴訟。很多時候,一封措辭嚴謹的律師函,就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讓對方懸崖勒。”
“總而言之,大家要記住一句話:法律不是躺在法條裡的文字,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拿起的武器。麵對不公和侵害,沉默和退讓隻會助長施暴者的氣焰。你強硬,法律就為你撐腰。”
十五分鐘的直播時間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尾聲。
主持人李雯站起身,用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語氣說道:“非常感謝林律師今天為我們帶來的精彩解讀。從‘新生的心態’,到為網絡言論劃下‘法律紅線’,再到這些切實可行的維權建議,相信電視機前和網絡上的所有觀眾朋友都和我一樣,受益匪淺。今天的《法治在線》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直播信號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