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的忙碌,他們挖出來了數百具唐軍遺骸,這倒沒什麼,最主要的是,所有的唐軍遺骸都保持著一個造型,麵朝東邊一個方向,而且所有唐軍都穿著亮銀色的山字甲明光鎧,外麵的罩袍已經破爛不堪幾乎全部腐朽了。
這些哪怕已經逝去千年卻依然挺立不倒的唐軍遺骸手裡都緊緊的握著自己的武器,既有馬槊長槍也有橫刀戰斧,而且最主要的是所有的唐軍都是騎在披甲的戰馬上死去的,所有人都是。
多多此時站在這些唐軍遺骸麵前,心裡百感交集。
“大唐盛世正是靠這些無名的將士們的奮鬥才打下來的,唐朝建立初期,因為隋末戰亂導致國家貧困,人口銳減,突厥和吐蕃都野心勃勃的想要在大唐身上咬一塊肉下來,正是無數將士的血戰,最後打的突厥覆滅,吐蕃臣服,安西都護府建立,大唐盛世才能開啟,這片土地上當年打過無數的血戰,會發現當年的英烈的遺骸其實也不奇怪。”
一個西部局探員啟動了一台線控無人機,無人機飛到天空對整個場景進行了測繪,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這是一個軍陣,每個軍人之間的距離都是六到五米,而且排列有序絲毫不亂,而且算上我們還沒有發掘出來的部分,這裡至少有七八百至一千人,最主要的是,他們排出的是一個攻擊陣型!!”
攻擊陣型?他們要攻擊誰?
多多看了無人機測繪出來的圖案之後說。
“這是鋒矢陣型!!是騎兵用來突擊的陣型,這是什麼?”
他把圖案的一部分拉過來放大,卻發現鋒矢陣型裡麵還有一個小陣。
“鋒矢陣型裡麵的中間靠前一點還有一個小型的倒u字型小陣,而且那裡的人員密集程度最高,難道是?”
說完他撒腿就跑,嶽悅和閆傑則跟在後麵追了過去。
跑了一會兒,多多來到了那個倒u字型小陣那裡,四處尋找觀望,最後在小陣的中央位置站了下來,因為他發現了什麼。
多多指著一具唐軍遺骸說。
“他恐怕就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了,應該是這樣沒錯的。”
這倒是很容易辨認出來,因為隻有這個唐軍是身穿著工藝極其考究的金底紅邊的山字甲明光鎧,而且裝飾紋路什麼的也比其他唐軍華麗的多。
“這是一個典型的攻擊陣型,然後這個小陣則是拱衛著這個將領,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他懷裡抱著的是什麼東西?”
嶽悅指著這個唐軍將領懷裡一個捆在身上的包袱,雖然包袱皮經過千年的歲月已經幾近破爛,但是依然被他的左手死死的抱在懷裡,露出了裡麵褐色的木頭顏色。
多多深呼吸了一口氣,輕輕從唐軍遺骸手裡把包袱揭開,取出了被他保護了一千年的一個木頭匣子。
匣子並沒有上鎖,也許這些唐軍根本不認為有誰能在這支軍伍裡麵把它奪走吧,在那個年代,唐軍就是代表著世界上最無敵的存在。
把匣子輕輕放在地上,打開以後,裡麵赫然出現了一個盤子大小的青銅圓盤,一看就是年代久遠的物件了,取出圓盤,幾個人發現圓盤上麵刻著一條造型有些詭異的雙頭盤龍,然後圓盤邊緣則刻有完全看不懂的文字和紋路,即使用特事局的pda進行了掃描也完全無法分辨那是什麼文字,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沒有在曆史上留下任何記載的文字。
“這是什麼東西?值得這個將軍如此重視呢?”
而就在三個人疑惑不解的時候,又有新發現了。
無人機拍攝到的畫麵裡麵出現了並不是唐軍的遺骸,這些遺骸都在距離唐軍鋒矢陣型二百到三百米的地方被發現,而且是麵對著唐軍呈半圓形包圍,但是就沒有這些唐軍遺骸那樣整齊了,都是亂糟糟的橫七豎八的滿地都是,而這些唐軍遺骸和新發現的那些比起來,沒有一具是倒在地上的,即使已經死了,也依然挺立在馬背上保持著戰鬥姿態。
多多一腳就踢飛了一具新發現的遺骸的頭顱。
“媽的,這些都是吐蕃人!”
閆傑一愣然後問多多。
“你怎麼看出來的?”
多多呼出一口氣,先是回頭看了一眼那令人震撼的軍陣,回頭對其他人說。
“你們看,這個吐蕃死鬼身上穿的是鎖子甲然後外麵套了一件做工比較粗糙無袖仿漢式的劄甲,胸口還有一塊跟鍋子一樣的護心鏡,頭盔也是仿的漢盔,仿又仿不好醜得要死,和明光鎧的顏值根本不能比,防護性能也不如明光鎧。”
“根據我們發掘和無人機的測繪顯示,這群吐蕃人的數量至少在一萬左右,但是具體數字就無法判斷了,因為磁場的影響,無人機不能飛太高,最多飛一百來米就不能拉高了。”
這個時候有個特事局同僚開口了。
“我有個疑問,這裡一共發現了近一千唐軍遺骸,但是我們好像忽視了一點,他們難道全是將軍嗎?要知道即使是國力空前強大的大唐,明光鎧也隻是高級將領才能裝備的,但是這裡所有人,都穿著明光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多多聽了這句話也疑惑了起來。
“對啊,這支部隊的著甲率高的嚇人,而且他們沒有任何旗號腰牌這些東西,隻有一些令旗,就好像他們不想讓人知道他們的番號一樣?大家快找找看也沒有旗號?”
提到著甲率就要科普一下了,古代軍隊的兵種等級劃分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大致分為三種:精銳、戰兵、輔兵。
精銳顧名思義,就是完全脫產的職業軍人,除了訓練和作戰以外沒有其他任務,他們有最好的裝備最好的夥食最高的軍餉,通常都是由這支部隊的指揮官的族人和家奴組成的,忠誠度最高戰鬥力最強,和指揮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旦戰事危急或者焦灼,一般就是他們上場的時候了。
例如霸王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就都是他的同姓族人子弟組成的,所以全軍覆沒以後他無顏麵見江東父老,就是這個原因。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明朝名將李如鬆,他在朝鮮和侵朝日軍作戰的時候好幾次戰局陷入危機,都是靠族子和家丁組成的精銳去打開局麵的。
戰兵則是半脫產的軍人,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農忙時耕作,一旦有戰事,他們往往是第一批投入戰鬥的部隊,這也是古代軍隊裡麵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了。
輔兵則簡單的多了,就是一群臨時征召,隻受過一些基礎軍事訓練的武裝平民,正麵作戰很少用到他們,通常負責運輸補給安營紮寨、打掃戰場救護傷員和打順風仗,守城戰裡麵他們也是主力。
而著甲率就是一支部隊裝備鎧甲的數量和質量,這直接影響到了這支部隊的戰鬥力,而在國力頂峰時期的大漢和大唐,常備軍的著甲率也隻是達到了六成而已,說起來很多人不會信,古代中國部隊著甲率最高的卻是很多人都忽視的宋朝,在許多人嘴裡羸弱不堪的宋朝沒有倒下去,反而是強大無比的遼完蛋了,接著是公知嘴裡整天讓宋軍一潰千裡的金完蛋了,天天欺負宋軍的西夏玩完了,宋依然堅挺著,哪怕全世界都在蒙古野蠻人的鐵蹄和屠刀下顫抖,宋依然堅持了幾十年是全世界抵抗時間最長的,乾掉了數量最多的蒙古人,還殺掉對方一個大汗,這樣的宋你能說它羸弱嗎?
有點跑題,繼續科普著甲率的問題,著甲率不僅僅是身上穿著鎧甲那麼簡單,而是鎧甲的輕重程度,防護麵積和防護性能以及鎧甲的材質和製造工藝等多方麵條件綜合而成的,很顯然,古代中國軍隊裡麵著甲率的巔峰就是唐宋時期,要知道明光鎧的製造工藝和製造成本可是非常高昂的,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一個熟練工匠一年也隻能製造至多兩到三副明光鎧而已。
另外要說的就是,即使是國力頂峰的唐朝,著甲率也隻是六成,並且也做不到全部都是鐵甲,皮甲和布甲在軍隊裡麵也占有大量的份額,而在當時的世界上,能夠和大唐的著甲率掰一掰腕子的,也隻有東羅馬帝國拜占庭了。
而這支湮滅在沙海裡麵的唐軍,著甲率竟然是百分之百!!!而且全部是當時最精良的明光鎧!!
又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所有的人都站在了唐軍軍陣麵前,多多手裡捧著一頂唐軍遺骸頭上掉下來的頭盔,不過他剛想把頭盔替這個唐軍英魂戴回去的時候,卻注意到了頭盔在護額這裡的一個獸首頭像,經過pda的掃描,有六成概率顯示是神獸嘲風,就是龍之九子裡麵的三爺嘲風。
然後他們散開來仔細檢查了一下,所有的唐軍頭盔護額這裡都有一個嘲風獸首。
“為什麼所有人頭盔上麵都會有一個嘲風呢?”
閆傑想了想。
“嘲風是九子之一,排行老三,象征吉祥威嚴,但是同時也是威懾妖魔、清除災禍、辟邪安寧的神獸,這支部隊用嘲風來做象征是什麼含義呢?”
多多這時候說:“因為他們的番號叫玄風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