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船員休息區出來時,陽光已經爬過船塢頂部的天窗,在地麵的積水上投下細碎的光斑。我握著工具箱向船塢出口走,心裡還在盤算著去垃圾場找便攜式氧氣發生器的事,視網膜上的係統光幕卻突然彈出提示,機械音帶著一絲試探性的期待:“檢測到apu持續供電已達3小時,導航計算機核心模塊電壓穩定12v±0.2v),符合最低限度啟動條件。是否嘗試訪問導航數據庫,提取可用星圖信息?”
導航數據庫?我腳步一頓,心裡瞬間湧起複雜的情緒——之前體檢報告顯示導航係統“主導航失效、定位係統完全離線”,本以為短期內彆想接觸到星圖相關的信息,沒想到現在居然有了啟動的可能。“訪問導航數據庫需要多久?會不會消耗過多能源,影響apu的穩定運轉?”我在心裡問道,既期待又擔心。
“訪問過程預計20分鐘,僅啟動導航計算機核心讀取模塊,能耗較低約50小時),不會影響apu對基礎照明與傳感器的供電。”係統的回答打消了我的顧慮,光幕上同時彈出導航計算機的位置標注,“導航計算機位於艦橋主控製台下方的密封艙內,需先拆除控製台麵板才能接入數據讀取接口。”
我幾乎沒有猶豫,立刻改變方向,轉身向艦橋走去。便攜式氧氣發生器可以稍後再找,但導航數據庫的信息,關乎“老兵”號未來能否確定航向,哪怕隻有一絲希望,也值得嘗試。
再次走進艦橋,應急燈的橘黃色微光依舊柔和,主控製台角落的環境監測指示燈緩慢閃爍。我蹲下身,按照係統的指引,用螺絲刀拆卸主控製台下方的金屬麵板——麵板上的螺絲比想象中更難擰,鏽跡已經讓螺絲與麵板幾乎融為一體,每擰動一圈,都要使出全身力氣,手心很快就冒出了汗。
十幾分鐘後,最後一顆螺絲終於被卸下,我小心地掀開麵板,露出裡麵密集的線路和一個銀色的金屬盒——那就是導航計算機的核心模塊,表麵印著“聯邦軍工nc800導航主機”的字樣,旁邊還連接著幾根粗細不一的數據線,其中一根藍色的線頭上,清晰地標注著“數據讀取接口”。
“係統,接下來該怎麼做?需要用個人數據板連接嗎?”我掏出隨身攜帶的個人數據板,看著那個比普通接口小一圈的藍色接口,心裡有些不確定——我的數據板接口是通用型,未必能適配這個軍工專用接口。
“檢測到導航計算機數據接口為聯邦軍工專用規格db9型),與宿主個人數據板接口usbc型)不兼容,需使用轉接器。”係統的光幕上彈出轉接器的三維結構圖,“但當前無適配轉接器,係統可通過‘無線數據嗅探’功能,直接讀取導航計算機的對外信號,無需物理連接,讀取效率約為物理連接的60,且可能丟失部分碎片化數據。”
“無線數據嗅探?可以試試!”我立刻同意,隻要能讀取到數據,哪怕效率低一些、數據有缺失,也比完全沒有強。
“無線數據嗅探功能啟動,正在掃描導航計算機對外信號……信號強度:25較弱),數據傳輸速率:100kbs,預計讀取時間延長至30分鐘。”係統的機械音剛落,光幕上就出現了一個黑色的進度條,旁邊還不斷刷新著一行行雜亂的代碼,像失控的數據流。
“導航計算機啟動中……10……30……50……”進度條緩慢推進,每增長1,都像過了很久。當進度條達到80時,突然停滯不前,光幕上的代碼瞬間變成一片紅色亂碼,係統的警報音也隨之響起:“警告!導航計算機內部存儲模塊存在物理損壞,數據讀取中斷,正在嘗試重新連接……”
我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緊緊盯著光幕,生怕這次嘗試就此失敗。幾秒鐘後,紅色亂碼漸漸消失,進度條重新開始緩慢增長,係統的聲音也恢複了平靜:“重新連接成功,檢測到導航數據庫損壞率92,僅能讀取8的碎片化數據,且部分數據存在邏輯錯誤,需後續整理修複。”
92的損壞率……我心裡一陣發涼,卻也鬆了口氣——至少還能讀取到8的碎片,不是完全的“數據墳墓”。
“開始提取可用數據……提取完成,共獲得3類有效信息:1.基礎星圖碎片共7片,覆蓋學院所在的‘阿爾法3’星係及周邊2個相鄰星係);2.學院本星係坐標含學院空間站、第七船塢、垃圾處理區等5個固定坐標,精度偏差±100米);3.曆史航行日誌片段共3條,記錄‘老兵’號20年前的3次短距離航行記錄,無關鍵探索信息)。”
光幕上隨即切換到星圖界麵,7片不規則的星圖碎片像拚圖一樣散落在黑色背景上,每一片碎片都泛著淡淡的藍光,邊緣還帶著未修複的“鋸齒”。最大的一片碎片覆蓋了“阿爾法3”星係的核心區域,能看到幾顆明亮的恒星標記,以及圍繞恒星運轉的行星軌道,其中一顆行星旁,清晰地標注著“學院空間站”的紅色圓點,旁邊還有一行小字:“坐標:x235.6,y189.3,z45.8”。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湊近光幕,手指輕輕劃過星圖碎片——碎片邊緣的“鋸齒”會隨著我的觸碰微微閃爍,像是在等待被拚接。旁邊的小碎片則大多隻顯示了部分恒星或星雲的輪廓,有的甚至隻有模糊的光點,根本無法辨認具體位置。
“這些星圖碎片能拚接成完整的星係圖嗎?精度足夠用於航行定位嗎?”我在心裡問道,手指停在最大的那片星圖上——這片碎片覆蓋的區域,剛好包含第七船塢和學院的主要區域,要是能修複精度,至少在“阿爾法3”星係內部移動時,不會徹底迷失方向。
“當前星圖碎片缺失關鍵拚接節點,無法直接拚接成完整星係圖。”係統的光幕上彈出碎片的詳細分析,“且數據精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學院本星係坐標精度最高偏差±100米),可用於短距離移動定位;周邊星係星圖碎片精度較低偏差±1000公裡),僅能作為‘方向參考’,無法用於精確航行;曆史航行日誌片段無坐標信息,僅記錄航行時間與距離,參考價值有限。”
1000公裡的偏差……我苦笑一聲,這種精度,要是真的用在星際航行中,說不定會一頭撞進小行星帶。但轉念一想,這些碎片至少讓“老兵”號有了“方向感”——之前環境傳感器讓它能“感知”自身狀態,現在星圖碎片讓它能“認知”所處的空間位置,這已經是從“被動修複”到“主動定位”的重要一步。
“係統,能嘗試整合這些星圖碎片,修複部分精度偏差嗎?比如先把學院本星係的星圖碎片修複完整。”我在心裡問道,目光停在那片最大的星圖碎片上,上麵的學院空間站坐標是目前最有價值的信息。
“已啟動數據整合程序,優先修複學院本星係星圖碎片。”光幕上的星圖碎片開始緩慢移動,最大的碎片固定在中央,其他與它有部分重疊的小碎片開始向它靠近,邊緣的“鋸齒”逐漸對齊。幾秒鐘後,兩片小碎片成功與主碎片拚接,星圖覆蓋範圍擴大了約20,學院所在行星的完整軌道也顯現出來,連行星表麵的幾個大型建築群包括學院主教學樓、星艦停機坪)都有了模糊的標記。
“數據整合完成,學院本星係星圖修複率提升至45,精度偏差修正為±50米;周邊星係星圖碎片因缺失關鍵信息,暫無法進一步整合。”係統的機械音帶著一絲“遺憾”,“若想完全修複星圖,需獲取更多星圖碎片可通過探索其他廢棄星艦、訪問學院數據庫等方式),或找到‘老兵’號的備份導航數據存儲設備如之前發現的應急數據盒,可能包含部分備份星圖)。”
應急數據盒!我心裡一動,之前一直沒找到讀取設備,現在有了導航數據庫的碎片,說不定讀取數據盒後,能從中找到匹配的星圖碎片,進一步提升修複率。這個發現讓我心裡的不安減輕了不少——雖然目前的星圖碎片有限、精度不足,但至少找到了後續提升的方向,不是“一潭死水”。
我看著光幕上修複後的星圖,學院空間站的紅色圓點在藍色星圖上格外醒目,旁邊的第七船塢坐標也標注得更加清晰,甚至能看到船塢內部的幾個主要區域包括“老兵”號所在的b12區域)的大致輪廓。這些信息雖然簡單,卻像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小燈,讓我對“老兵”號未來的移動有了最基礎的期待——至少,它不會在學院本星係裡徹底迷失方向。
“係統,這些星圖碎片和坐標信息,能存儲到個人數據板裡嗎?後續修複時可能需要參考。”我在心裡問道,伸手摸了摸口袋裡的個人數據板,這是目前我唯一能隨身攜帶的數據存儲設備。
“已將可用數據導出為加密文件,可通過無線傳輸至個人數據板,傳輸完成後,係統將自動刪除本地緩存,避免占用過多內存。”光幕上出現一個“傳輸中”的進度條,幾秒鐘後,進度條填滿,提示“傳輸完成,文件已加密,僅宿主可解密訪問”。
我拿出個人數據板,確認文件已成功保存,心裡踏實了不少。雖然這次訪問導航數據庫的結果不算理想——92的損壞率、碎片化的星圖、有限的精度,但至少獲得了最基礎的定位信息,為“老兵”號未來的“移動”打下了最微弱的基礎。
就在這時,光幕上突然彈出一條新的提示:“檢測到apu供電電壓出現輕微波動當前11.7v),推測是導航計算機啟動導致的短期能耗增加,已自動調整apu輸出功率,電壓正在恢複穩定。建議未來訪問高能耗設備前,提前補充應急電池,避免能源波動影響其他係統。”
我連忙查看apu的運行數據,輸出功率從490暫時提升到了540,電壓正在緩慢回升到12v。這個小插曲讓我意識到,“老兵”號的能源係統依舊脆弱,每一次新設備的啟動,都可能帶來新的能源壓力,後續修複時,必須更加注意能源的分配與補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站起身,重新將主控製台的麵板安裝好,雖然螺絲無法完全擰緊,但至少能保護內部的導航計算機,避免灰塵和雜物進入。做完這一切,我最後看了一眼光幕上的星圖碎片——那些藍色的光點和線條,雖然破碎、模糊,卻承載著“老兵”號重新飛向星海的最基礎希望。
走出艦橋時,陽光已經有些刺眼,船塢裡的溫度也升高了不少。我掏出個人數據板,看了看時間,已經是上午十一點——去垃圾場尋找便攜式氧氣發生器的計劃被耽誤了一個多小時,必須加快速度,爭取在下午之前找到並修複它,為船員休息區補充氧氣。
我沿著通道向船塢出口走去,心裡不再有之前訪問導航數據庫時的不安,反而多了一絲“有總比沒有強”的安慰。雖然“老兵”號的導航係統依舊殘破,星圖碎片也遠不足以支持星際航行,但這些微小的進步,都在一點點拚湊出“重生”的可能。
或許,修複“老兵”號的過程,就是這樣——從一片漆黑到點亮一盞燈,從完全迷失到找到一個坐標,從毫無希望到看到一絲微光。每一步都很慢,每一步都可能有挫折,但隻要不放棄,這些微小的碎片,終將拚成完整的“未來”。
我加快腳步,向學院垃圾場的方向走去。那裡有等待我修複的便攜式氧氣發生器,有“老兵”號需要的氧氣,而艦橋裡的導航數據庫殘片,則像一顆埋下的種子,等待著未來被更多的“碎片”喚醒,最終長成能指引航向的“星圖大樹”。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