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橋觀察窗的破洞漏進一縷冰冷的夜風,我站在窗前,手指懸在個人數據板的“預點火”按鈕上方,指尖的汗水幾乎要沾濕屏幕。推進器預點火的“嗡”鳴還在船塢裡回蕩,像巨獸沉睡中翻身的低吟,可這短暫的聲響很快消散,四周重新陷入死寂,隻剩下我急促的心跳聲,在空曠的艙室裡格外清晰。
“預點火完成,推進器進入待命狀態,點火係統壓力正常0.8pa),燃料管路無泄漏。”係統的機械音打破沉寂,光幕上彈出三個推進器的實時狀態麵板,綠色的“待命”標識穩定閃爍,“建議先發送‘微弱測試脈衝’功率10,持續0.5秒),驗證推力輸出與傳感器數據同步性,避免直接滿功率啟動導致失控。”
我深吸一口氣,指尖從“預點火”按鈕移到“測試脈衝”選項上——這個按鈕是係統臨時添加的,圖標隻是一個簡單的閃電符號,卻承載著我所有的期待。“目標推進器選擇1號左舷),脈衝功率10,持續0.5秒,確認發送?”係統再次確認,光幕上的1號推進器模型開始閃爍,像是在等待指令。
“確認!”我幾乎是咬著牙說出這兩個字,指尖用力按下按鈕。
指令發出的瞬間,個人數據板的屏幕上跳出“指令已發送”的提示,光幕上的計時器開始倒計時:0.5秒、0.4秒、0.3秒……每一秒都像被無限拉長,我死死盯著觀察窗外的左舷方向,眼睛因為過度專注而發酸,卻不敢有絲毫眨眼——生怕錯過那可能存在的細微變化。
0.1秒時,船塢深處的黑暗裡,突然有一點微弱的反光閃過——那是1號推進器噴口的金屬邊緣。緊接著,我看到噴口處極其輕微地顫動了一下,幅度小到幾乎以為是錯覺,像是被風吹動的樹葉,轉瞬即逝。就在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時,一縷淡灰色的青煙從噴口緩緩溢出,細得像一根絲線,在夜風中飄了不到半米,就消散在黑暗裡,若不是我盯著那個方向,根本不可能察覺。
“有反應!”我忍不住低呼出聲,身體因為激動而微微發抖,連忙湊到觀察窗前,想要看得更清楚,可噴口已經恢複平靜,隻剩下黑暗中模糊的輪廓。
“1號推進器測試脈衝執行完成,正在讀取傳感器數據……”係統的機械音帶著一絲罕見的急促,光幕上的數據流飛速滾動,幾秒鐘後,一行綠色的數據跳了出來,像黑暗中的明燈:“1號推進器推力檢測值:0.8n誤差±0.1n),持續時間0.48秒接近設定的0.5秒),推力曲線平滑,無明顯波動,燃料消耗0.05,符合預期。”
0.8n!雖然隻是一個極其微弱的推力——大概相當於拿起一個蘋果的力量,卻像一道驚雷,在我心裡炸開。這是“老兵”號二十年來第一次產生自主推力!是我親手搭建的供電線路、上傳的臨時協議、奪取的控製權限,讓這頭沉睡的鋼鐵巨獸,發出了屬於自己的“力量信號”!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我握緊拳頭,指甲深深陷進掌心,卻絲毫感覺不到疼痛。之前所有的疲憊、緊張、擔憂,在這一刻都化為巨大的狂喜,像潮水一樣淹沒了我。我忍不住在艦橋裡快步走動,雙手用力揮舞,想要宣泄心中的激動——這不僅僅是一次測試的成功,更是對“野路子”方案的最終驗證,證明我們走的路,是對的!
“是否立即對2號、3號推進器執行測試脈衝,獲取完整的推力數據,為後續移動測試提供參數支持?”係統的提示音讓我瞬間冷靜下來,是的,現在不是慶祝的時候,還有兩個推進器需要測試,還有更重要的移動測試在等著我們。
“對2號推進器執行同樣的測試脈衝,功率10,持續0.5秒!”我調整呼吸,重新站在觀察窗前,目光轉向右舷方向。這次我有了經驗,提前將手電筒的光束對準2號推進器的噴口,做好了觀察準備。
指令發送後,右舷的噴口也出現了類似的反應:輕微顫動、一縷青煙、短暫的反光。光幕上很快顯示出數據:“2號推進器推力檢測值:0.65n誤差±0.1n),低於1號推進器,推測與線圈老化導致的電阻異常有關,符合之前的模擬測試結果,可通過後續調整功率補償。”
雖然推力稍低,但依舊在預期範圍內,我懸著的心徹底放下。最後測試3號推進器艦尾)時,噴口的反應更明顯一些——顫動幅度略大,青煙也更濃一點,推力檢測值達到了0.9n,是三個推進器中最高的,顯然艦尾推進器的老化程度最低,狀態最好。
當三個推進器的測試脈衝全部完成,光幕上彈出彙總報告時,我靠在船長座椅上,長長舒了一口氣,嘴角忍不住向上揚起。報告顯示:三個推進器均能響應指令,推力範圍0.65n0.9n,數據穩定,無異常故障,完全滿足基礎移動測試的需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控製‘老兵’號移動了?”我在心裡問道,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敢相信的期待。之前麵對引擎室的絕望、接線時的緊張、上傳協議的忐忑,在這一刻都有了最好的回報。
“基於當前測試數據,三個推進器同時啟動功率50)時,可產生約3.5n的總推力,足以推動‘老兵’號空載質量約8000kg)以0.0004s2的加速度緩慢移動,在15分鐘監控盲區時段內,可實現約1.2米的位移,驗證移動功能的可行性。”係統的回答雖然理性,卻也無法掩蓋數據背後的重大意義——這是“老兵”號從“靜止”到“移動”的關鍵跨越,是從“修複”到“重生”的重要一步。
我再次走到觀察窗前,望著外麵漆黑的船塢。三個推進器的噴口在黑暗中若隱若現,雖然它們剛才產生的推力極其微弱,卻像三顆種子,在我心裡種下了希望的幼苗。我想象著“老兵”號在這些推進器的推動下,緩緩離開停靠了二十年的位置,向著船塢出口移動的場景,心裡的激動再次湧上。
“係統,明天淩晨的監控盲區時段,我們進行移動測試吧!”我在心裡堅定地說道,目光裡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就測試1.2米,驗證移動功能,然後再製定後續的撤離計劃。”
“已記錄移動測試計劃:測試時間定為明天淩晨300監控盲區開始時刻),測試內容:三個推進器同時啟動功率50),持續15分鐘,實現約1.2米位移;測試準備:1.清理推進器噴口周圍的雜物避免影響推力方向);2.在船體底部粘貼位移標記用於直觀觀察移動距離);3.準備應急停機指令,應對可能的突發狀況。”
我點點頭,開始在心裡規劃明天的準備工作:需要先去清理推進器周圍的金屬碎片,避免噴口被堵塞;要找一塊白色的油漆,在船體底部和地麵上做標記,方便觀察位移;還要檢查一遍所有線路,確保在移動過程中不會鬆動。
離開艦橋時,天色已經漸漸亮了起來,東方的天空泛起一絲魚肚白。我沿著明亮的通道向貨運艙走去,腳步輕快得像要飛起來。路過apu艙室時,我特意停下,看了一眼運轉中的機組——穩定的“嗡嗡”聲,是“老兵”號平穩的心跳;路過1號推進器時,我伸手摸了摸噴口的金屬外殼,還殘留著一絲微弱的溫度,那是剛才測試脈衝留下的“餘溫”,是“生命”的溫度。
回到宿舍後,我躺在床上,卻毫無睡意。腦海裡反複回放著推進器噴口顫動、青煙溢出的畫麵,光幕上的推力數據像電影一樣循環播放。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我這個“破爛王”的最大認可——我用從垃圾場裡撿來的零件、老舊的注入工具、簡陋的臨時協議,讓一艘廢棄二十年的星艦,重新擁有了產生推力的能力。
我掏出個人數據板,翻看著測試脈衝的所有數據,手指輕輕劃過屏幕上的推力曲線。這條平滑的綠色曲線,雖然數值微小,卻承載著我和“老兵”號的未來。我知道,明天的移動測試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需要找到更強大的推進器、修複更多的係統、製定更詳細的撤離計劃,但此刻,我充滿了信心。
因為我知道,隻要不放棄,隻要堅持下去,哪怕隻是微弱的響應,也能彙聚成推動“老兵”號重返星海的巨大力量。而我,雷諾,將繼續做這頭鋼鐵巨獸的“喚醒者”,用我的雙手和智慧,讓它在不久的將來,真正馳騁在浩瀚的宇宙中。
窗外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亮了房間,也照亮了我心裡的希望。屬於“老兵”號的“動力覺醒”,才剛剛開始;而我們的冒險,也將在這微弱的響應中,開啟全新的篇章。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