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閘艙的氣壓剛恢複到標準值,雷諾就迫不及待地摘下頭盔,貪婪地呼吸著艦內相對溫暖的空氣。左手手臂因長時間暴露在低溫下,還殘留著麻木的刺痛感,可他顧不上揉搓,抓起數據板就向艦橋衝去——他太想看到修複太陽能電池板後,“老兵”號能迎來怎樣的變化。
走廊裡依舊是一片漆黑,隻有數據板的微光指引著方向。可剛走到艦橋門口,他突然停下腳步——眼前不再是熟悉的絕對黑暗,一道微弱的白色光芒從艦橋內部透出來,像黑暗中裂開的一道縫隙,溫柔地照亮了門口的金屬地板。
“這是……燈光?”雷諾的心臟瞬間加速跳動,他快步走進艦橋,眼前的景象讓他瞬間愣住——操控台左側的兩盞基礎照明燈竟然亮著!不是應急燈的紅色,而是純淨的白色,雖然亮度隻有正常狀態的30,卻像兩團小小的火焰,在艦橋內驅散了大片黑暗,將破碎的顯示屏、散落的工具都映照得清晰可見。
他快步走到操控台旁,目光落在微型備用電池的指示燈上——原本微弱的綠色燈光,此刻變得明亮了許多,旁邊的電量數值正緩慢跳動:1.36→1.37,每一次跳動都伴隨著細微的電流聲,像“老兵”號重新開始呼吸的聲音。
“係統!這是怎麼回事?燈光怎麼會亮起來?”雷諾激動地在數據板上輸入指令,指尖因興奮而微微顫抖。
屏幕上很快彈出回複:【微型備用電池充電效率提升至0.23小時後,電量突破1.3閾值,觸發基礎照明係統最低功耗模式僅激活2盞主照明燈,功率0.5盞);同時,基礎電腦係統核心模塊恢複10功能,可支持傳感器掃描範圍擴展、數據存儲容量提升、簡單指令自動化執行。】
基礎電腦係統恢複功能!雷諾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他立刻操作數據板,調出係統功能界麵——原本灰色的“傳感器控製”“數據記錄”“自動化指令”選項,此刻都亮起了微弱的綠色,雖然高級功能仍處於離線狀態,卻足以帶來質的改變。
“係統,啟動傳感器擴展掃描,範圍設置為20公裡,重點監測01殘骸周邊環境。”雷諾快速輸入指令,幾乎是瞬間,操控台中央的一塊小型顯示屏突然亮起,雖然屏幕上還有幾道裂紋,卻清晰地顯示出掃描界麵——淡藍色的掃描線從“老兵”號當前位置向外擴散,像水波一樣覆蓋周圍的空域,原本模糊的01殘骸輪廓,此刻變得異常清晰,甚至能看到殘骸表麵的破損艙門、裸露的管線,連殘骸周圍漂浮的小型碎片都標注得一清二楚。
【傳感器掃描結果:01殘骸聯邦貨運級“開拓者3”型星艦),全長120米,寬35米,高28米,主要結構完整度65,檢測到3處可進入艙門分彆位於艦首、艦中、艦尾),其中艦中艙門破損程度最低僅輕微變形,可通過工具撬開);殘骸周邊1公裡內無大型太空碎片,無輻射超標區域,環境安全等級:中等存在內部結構坍塌風險)。】
詳細的掃描數據像潮水一樣呈現在屏幕上,雷諾的呼吸變得越來越急促。之前隻能通過外部攝像頭看到模糊的剪影,此刻卻能清晰掌握殘骸的結構、可進入位置、周邊環境,這意味著抵達後能更高效地尋找資源,避免盲目探索帶來的危險——生存概率在這一刻,有了質的提升。
他又嘗試啟動“數據記錄”功能,數據板瞬間同步了之前所有的損傷評估報告、維修記錄、資源清單,甚至自動生成了一份“01殘骸探索初步計劃”,將“優先尋找能源模塊”“其次收集金屬板”“最後檢查維生係統部件”的目標清晰列出,還標注了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如殘骸內可能缺氧、結構不穩定)。
“自動化指令也能用?”雷諾懷著好奇,輸入“每30分鐘更新一次艙內環境數據”的指令——係統立刻響應,屏幕上彈出“指令已執行,下次更新時間:30分鐘後”的提示,這意味著他不用再頻繁手動查看氧氣濃度、溫度等關鍵數據,係統會自動監測並提醒,大大減輕了他的負擔。
最讓雷諾驚喜的是,隨著基礎電腦係統的恢複,艦橋內的溫度竟然有了細微的提升——數據板顯示當前艙內溫度2.5c,比之前上升了0.3c。雖然依舊寒冷,卻意味著係統可能恢複了部分溫控模塊的最低功耗功能,不再完全依賴化學加熱袋。他伸手摸了摸操控台的金屬表麵,不再像之前那樣冰冷刺骨,反而能感受到一絲微弱的暖意。
“光明……數據……自動化……”雷諾繞著艦橋走了一圈,目光掃過亮起的照明燈、恢複功能的顯示屏、跳動的傳感器數據,心裡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從躍遷後的絕對黑暗、係統離線、生死未卜,到現在燈光回歸、功能恢複、目標清晰,這短短幾個小時的變化,像一場從地獄到人間的跨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靠在觀測窗前,看著窗外的綠色恒星——此刻,那顆遙遠的恒星不再隻是陌生的光源,而是為“老兵”號提供能量的“恩人”;遠處的01殘骸也不再隻是模糊的希望,而是有明確結構、可探索的“資源庫”;甚至艦橋內的每一盞燈、每一塊顯示屏,都成了“活下去”的證明。
之前因傷勢和困境產生的疲憊、恐懼,在這一刻被徹底驅散。雷諾拿出應急氧氣瓶,補充了少量氧氣,又取出一塊化學加熱袋貼在肋骨處——疼痛還在,卻不再讓人絕望;寒冷依舊,卻有了對抗的辦法。他打開數據板,開始細化“01殘骸探索計劃”,在係統生成的初步方案上補充細節:進入殘骸前需檢查宇航服狀態雖然老舊,卻可能在殘骸內缺氧時使用)、攜帶的工具需分類擺放尖嘴鉗、螺絲刀、焊接工具分開放置,方便快速取用)、探索時需每15分鐘向係統發送一次位置信號避免在殘骸內迷路)。
數據板的屏幕上,微型備用電池的電量還在緩慢增長:1.38→1.39,充電速度穩定在0.23小時。按照這個速度,抵達01殘骸時電量可達2.78,不僅能支撐焊接工具工作11分鐘,還能為傳感器持續掃描、係統自動化指令提供電力,甚至可能剩餘少量電量應對突發情況。
“係統,預計多久能抵達01殘骸?”雷諾輸入指令,目光緊緊盯住屏幕。s,距離01殘骸6.8公裡,預計剩餘時間8小時12分鐘;殘骸當前漂移方向與“老兵”號一致,無相對速度變化,可精準抵達艦中破損艙門附近。】
8小時12分鐘!雷諾心裡默默記下這個時間。他知道,這8小時裡,他需要做的不僅是休息、恢複體力,還要進一步檢查裝備、完善計劃,為抵達後的探索做好萬全準備。畢竟,殘骸內的環境依舊未知,可能存在結構坍塌、缺氧、有毒氣體等風險,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前功儘棄。
他走到應急櫃旁,再次檢查應急物資:應急氧氣瓶剩餘2.3瓶之前出艙用掉0.2瓶)、化學加熱袋剩餘2.5包剛才用掉0.5包)、維修工具齊全尖嘴鉗、螺絲刀、焊接工具、砂紙、導電膠帶都在)、宇航服雖然老舊但關鍵功能完好氧氣循環、氣壓密封都能勉強使用)。一切準備就緒,隻待抵達殘骸的那一刻。
雷諾重新回到觀測窗前,看著亮起的照明燈在艙內投下的光影,聽著係統輕微的電流聲、傳感器掃描的“嘀嗒”聲,心裡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踏實。光明的回歸,不僅照亮了艦橋的黑暗,更照亮了他的求生之路;係統功能的恢複,不僅提供了數據支持,更帶來了對抗未知的底氣。
黑暗中,“老兵”號依舊在緩緩漂移,艦體頂部的太陽能電池板持續吸收著綠色恒星的光芒,將能量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微型備用電池;艦橋內,燈光柔和,數據流動,每一處細節都在訴說著“生機”。雷諾知道,這隻是“老兵”號新生的開始,抵達01殘骸後,還有更艱巨的挑戰在等待著他們——修複能源模塊、加固艦體、恢複維生係統,每一步都充滿未知。
可此刻,他不再畏懼。燈光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光明,更是心理上的慰藉;功能恢複帶來的不僅是操作上的便利,更是希望的具象化。在這片未知的星域裡,“老兵”號和他一起,用勇氣和堅持,迎來了“光明的回歸”,也迎來了活下去的新可能。
雷諾的目光再次落在數據板上的“01殘骸探索計劃”上,手指在屏幕上輕輕敲擊,每一個字、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堅定。他知道,接下來的8小時,是平靜的蓄力;而8小時後,將是一場決定命運的探索。但無論未來如何,他都會和“老兵”號一起,在光明的指引下,勇敢地走下去。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