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艙的工作台上,鈦合金薄片與鋁合金補丁整齊排列,應急維修膠的管口朝上,像一支等待啟用的“畫筆”。雷諾將數據板固定在胸前支架上,屏幕上“艦體裂縫修補食譜”的步驟被放大至全屏,每一個操作細節都用紅色箭頭標注——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完成艦體金屬焊接修補,雖然有係統指導,手心卻依舊滲出細密的冷汗。
“係統,再次確認焊接工具參數,當前微型備用電池電量是否足夠支撐完整操作?”雷諾的手指懸在焊接工具的電源開關上,聲音帶著一絲謹慎。數據板立刻彈出檢測結果:【焊接工具當前狀態:噴嘴清潔度98,溫度調節功能正常,預設焊接溫度280c適配tc4鈦合金);微型備用電池當前電量1.74,修補過程預計消耗0.01,剩餘電量可支撐後續操作】。
得到確認後,雷諾彎腰將焊接工具的電源線接入微型備用電池的臨時接口——“哢嗒”一聲,工具的指示燈亮起橙紅色,進入預熱狀態。他轉頭看向右舷的裂縫區域:那處最大的裂縫長度5,寬度0.8)像一道猙獰的傷疤,從支撐梁延伸至艦體裝甲,之前臨時用密封膠帶覆蓋的痕跡還在,卻早已失去密封效果,數據板的實時監測顯示,這裡每小時仍有0.15的空氣泄漏。
按照“食譜”第一步,雷諾拿起80目砂紙,蹲在裂縫旁開始打磨周邊金屬表麵。砂紙與鈦合金裝甲摩擦的“沙沙”聲在艙內回蕩,鏽跡與太空塵埃混合成細小的灰色粉末,在微重力下緩慢漂浮。他嚴格遵循係統提示的“10範圍”,避開支撐梁的受力點——之前損傷評估報告明確提到,右舷支撐梁已斷裂,若打磨時破壞剩餘結構,很可能導致裂縫擴大。
“打磨區域平整度檢測:92,需進一步處理邊緣毛刺。”數據板的提示音響起,雷諾立刻換用120目的細砂紙,對著裂縫邊緣的凸起處反複打磨。指尖傳來砂紙的粗糙觸感,手臂因長時間保持彎曲姿勢開始發酸,他卻不敢有絲毫懈怠——隻有讓金屬表麵足夠平整,後續焊接的鈦合金薄片才能緊密貼合,達到密封效果。
15分鐘後,數據板終於顯示“打磨達標”。雷諾放下砂紙,拿起酒精棉片,仔細擦拭打磨區域——淡藍色的酒精在金屬表麵快速揮發,留下一層潔淨的銀白色,連裂縫最細小的縫隙都清晰可見。他將裁剪好的鈦合金薄片10x5x0.5)放在裂縫上方比對,邊緣與打磨區域完美契合,像為這道“傷疤”量身定製的“創可貼”。
接下來是塗膠環節。雷諾用鑷子蘸取應急維修膠,小心翼翼地塗抹在裂縫表麵——膠層的厚度需要嚴格控製在0.2,太薄無法密封,太厚則會影響後續焊接。他按照係統指導的“z字形塗抹法”,從裂縫一端向另一端推進,鑷子的尖端精準控製著膠量,每一處都均勻覆蓋,沒有遺漏任何細小的縫隙。
當鈦合金薄片覆蓋在塗膠的裂縫上時,雷諾用手指輕輕按壓——按照“食譜”要求,需要保持3分鐘的穩定壓力,確保薄片與艦體緊密貼合。微重力下,他需要用膝蓋頂住艙壁來固定身體,手臂保持懸空按壓的姿勢,肌肉逐漸僵硬,卻依舊不敢移動分毫。
“按壓時間結束,可啟動焊接工具進行邊緣固定。”係統的提示音響起,雷諾立刻直起身活動了一下酸痛的手臂,拿起預熱完成的焊接工具。噴嘴處的橙紅色火焰穩定燃燒,溫度顯示280c,剛好達到鈦合金的焊接熔點。他深吸一口氣,將噴嘴對準鈦合金薄片的邊緣,按照“先兩端後中間”的順序開始焊接。
第一次焊接的動作格外笨拙。噴嘴的角度控製不當,火焰不小心燎到了旁邊的裝甲表麵,留下一個細小的黑色痕跡。雷諾心裡一緊,立刻調整角度——數據板同步彈出“噴嘴角度建議:與金屬表麵呈45°,距離3”的提示,他按照提示重新定位,火焰終於精準落在薄片與艦體的接縫處。
鈦合金在高溫下逐漸融化,與艦體裝甲融合成一條細小的銀白色焊縫。雷諾的手微微顫抖,每移動1都需要停頓幾秒,確保焊縫均勻且無氣泡。係統的實時監測畫麵在數據板上同步顯示,紅色的“焊接質量”進度條從0緩慢提升至30、50、80——當最後一段焊縫完成時,進度條終於跳至100,彈出“邊緣焊接完成,無虛焊、漏焊”的提示。
接下來是處理剩餘的兩處小裂縫。雷諾換用更小巧的鋁合金補丁5x3x0.1),由於裂縫較窄,無需焊接,隻需塗膠後用加熱筆低溫烘烤即可。他將加熱筆的溫度調至40c,在補丁表麵緩慢移動,應急維修膠在熱量作用下快速固化,數據板的密封性檢測顯示,兩處小裂縫的泄漏速度瞬間降至0.005小時以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所有修補工作完成時,雷諾已經滿頭大汗。他癱坐在甲板上,看著右舷煥然一新的修補區域——鈦合金薄片與艦體完美融合,銀白色的焊縫像一條堅固的“防線”,鋁合金補丁則像兩塊精致的“補丁”,徹底封住了之前的漏洞。數據板彈出最終檢測報告:【右舷3處裂縫修補完成,總泄漏速度從0.3小時降至0.01小時以下,艙體密封性提升30,預計每日可減少氧氣消耗1.2】。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雷諾忍不住從甲板上站起來,走到修補區域前,伸手輕輕撫摸焊縫——金屬表麵還殘留著焊接的餘溫,不再像之前那樣冰冷刺骨。他能清晰感受到,艦內的空氣流動變得更加穩定,之前偶爾出現的“嘶嘶”漏氣聲徹底消失,這種“親手堵住漏洞”的踏實感,比任何時候都更讓他振奮。
他拿起數據板,將修補過程的照片與檢測報告保存至“維修日誌”,並標注“優先級:已完成,效果:優”。日誌裡,從最初的損傷評估到現在的裂縫修補,每一條記錄都像一個腳印,見證著“老兵”號從“瀕臨解體”到“逐步恢複”的過程。雷諾看著這些記錄,心裡湧起一股強烈的成就感——這不是簡單的“完成任務”,而是用雙手為“老兵”號爭取到了更多生存時間,是對這艘老艦“不離不棄”的承諾兌現。
此時,艙內的溫度在臨時能源包的作用下,已經從2.4c升至1.8c,雖然依舊寒冷,卻不再讓人難以忍受。雷諾走到觀測窗前,看著窗外的鐵渣碎片場——之前讓他感到焦慮的“資源未知”,此刻卻變成了“充滿希望的寶藏”。他知道,隻要繼續按照係統的“食譜”修複,收集更多資源,“老兵”號的生存能力會越來越強,甚至可能在未來重新擁有自主航行的能力。
他回到維修艙,開始收拾工具:焊接工具的噴嘴被小心清理乾淨,砂紙和酒精棉片分類放回工具袋,剩餘的鈦合金碎片和應急維修膠則妥善收進儲物艙。每一個動作都格外細致,仿佛在嗬護這些“救命的夥伴”——正是這些工具和材料,讓他在絕境中找到了修複的方向,讓“老兵”號得以繼續在太空中漂泊。
數據板突然彈出新的提示:【基於當前艙體密封性提升,建議下一步優先修複左舷的小型管線泄漏,所需材料已具備剩餘鈦合金碎片、銅導線),可生成“管線修複食譜”】。雷諾立刻點擊“確認”——他知道,修複沒有“終點”,隻有“新的起點”,每解決一個問題,就離“老兵”號的完全恢複更近一步。
維修艙的燈光柔和地灑在雷諾身上,他看著數據板上正在生成的“管線修複食譜”,嘴角忍不住向上揚起。從最初的“絕望求生”到現在的“主動修複”,從“依賴係統”到“與係統並肩”,他和“老兵”號一起,在這片未知的星域裡,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重生之路”。而這條路上,每一次裂縫修補,每一次資源收集,都是對“活下去”最堅定的詮釋。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