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號在距離01殘骸應急避難艙3公裡處停穩,艦首的pdg炮管仍在緩慢旋轉,雙組姿態推進器保持著低功率待機狀態,像一頭蓄勢待發的野獸,既警惕著未知威脅,又期待著前方的可能。雷諾坐在駕駛艙內,指尖在數據板上滑動,屏幕上彈出的“決策分析麵板”,將所有關鍵信息清晰羅列——這是他做出最終判斷前,最後一次全麵梳理利弊。
一、回顧已知:拚湊完整的“信息拚圖”
雷諾首先將目光落在“信號特性”一欄,指尖輕輕點觸屏幕,之前的觀測數據逐一浮現:
?信號模式:從最初的隨機中斷,到後來的34秒周期“u型”曲線,再到隱藏的高頻子信號,每一次變化都指向“人為控製”——尤其是解析出的“18c溫度、80kpa氣壓、21氧氣濃度”,與聯邦星艦單人應急避難艙的環境參數高度匹配,排除了“自動信標”或“自然現象”的可能;
?信號穩定性:持續監測28小時,信號強度始終穩定在75db,無任何突然增強或中斷,既沒有“陷阱信號”常見的“高強度誘導脈衝”,也沒有“故障設備”的雜亂波動,更像是“被困者持續發送的求救信號”,傳遞著“穩定、安全”的意圖。
隨後,他切換至“周邊環境”麵板,遠程傳感器傳回的星域圖清晰呈現:
?威脅排查:以避難艙為中心,5公裡範圍內無任何大型艦船殘骸、武器平台或異常能量反應,僅有的32塊碎片均為01殘骸的零部件,漂移速度≤1s,且已標記出明確的規避路線,不存在“埋伏”或“碰撞風險”;
?資源關聯:避難艙所屬的01殘骸是聯邦貨運級星艦,根據數據庫記錄,其應急避難艙通常儲備有“72小時應急物資壓縮食品、飲用水)”“基礎維修工具”“星圖數據終端”——這些正是“老兵”號當前急需的資源:應急物資可補充消耗,維修工具能提升修複效率,星圖數據則能幫他們弄清“當前所處星域位置”,擺脫“漂泊無依”的困境。
最後,他查看“自身狀態”評估,數據板上的各項指標已較最初有了質的提升:
?生存基礎:生命維持係統可低功率運行,水循環單元實現飲用水微量再生,艦橋氣密性提升至98,臨時能源包可支撐核心設備工作8小時,不再依賴單一的應急氧氣瓶,具備了“短期獨立生存”的能力;
?機動與防禦:雙組姿態推進器可實現快速轉向與緊急減速,撤離效率提升3倍;pdg近防炮旋轉機構恢複,雖無法發射,卻能通過“物理威懾”與“光斑警示”應對小型威脅,應急撤離方案已製定完成,有了“應對最壞情況的退路”;
?修複潛力:已打撈的鈦合金、鋁合金等金屬材料可支撐後續艦體加固,維修機器人即將完全激活,主能源核心雖未重啟,但基礎活性線圈仍有72小時的能量波動,若能從避難艙獲取“高壓線纜”或“控製芯片”,重啟核心的希望將大幅提升。
“所有信息都指向一個結論:前往避難艙,利大於弊。”雷諾喃喃自語,手指在屏幕上輕輕敲擊,將“有利條件”與“潛在風險”分彆列在麵板兩側,形成鮮明對比。
二、利弊權衡:與係統的“理性對話”
“係統,基於以上信息,量化分析‘前往避難艙’與‘放棄前往’的兩種選擇,分彆計算‘生存概率提升幅度’‘資源獲取預期’‘風險發生概率’,給出客觀評估。”雷諾的聲音帶著一絲平靜,他需要用數據打破“恐懼”的乾擾,做出最理性的決策。
數據板的指示燈快速閃爍,微型備用電池的電量緩慢下降,3分鐘後,一份詳細的“決策量化分析報告”彈出:
選擇一:前往避難艙
1.生存概率提升:
?若成功獲取避難艙應急物資,生存時間可從當前的“7天”延長至“14天”,提升100;
?若獲取星圖數據,明確當前星域位置,後續尋找“星際航道”或“資源星球”的概率提升60;
?若獲取核心修複部件如高壓線纜),主能源核心重啟概率從45提升至65,長期生存能力大幅增強;
?綜合生存概率提升幅度:42。
1.資源獲取預期:
?應急物資食品、水)獲取概率:90避難艙設計標準要求儲備72小時物資,且未檢測到“物資耗儘”信號);
?維修工具獲取概率:75貨運星艦應急避難艙通常配備基礎工具包);
?星圖數據獲取概率:60需終端設備完好,當前無法遠程檢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核心修複部件獲取概率:40存在不確定性,但值得嘗試)。
1.風險發生概率:
?避難艙內為“敵意目標”如失控機器人、惡意幸存者):5未檢測到任何攻擊性信號,且環境數據符合“人類生存”特征);
?避難艙結構坍塌靠近導致碎片撞擊):3傳感器顯示避難艙主體結構完整,僅艙門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