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號”的引擎逐漸降低功率,在距離核心艙1公裡處緩緩懸停。當數據風暴的餘波徹底消散,空間扭曲的震顫歸於平靜,艦橋內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觀測窗——那道縈繞心頭許久的淡綠色“幽靈信號”,終於顯露出它的源頭,而眼前的景象,讓見慣了星際殘骸的團隊成員們,瞬間陷入失語的震撼。
那不是預想中完整的遠古星艦,也不是常規的空間站結構。在深邃的暗星雲背景下,一座橫跨近百公裡的巨型殘骸靜靜漂浮,像被宇宙巨人撕裂的拚圖——左側是布滿金屬脈絡的穹頂結構,表麵覆蓋著層層疊疊的六邊形裝甲板,部分裝甲已脫落,露出內部閃爍著淡藍微光的能量管線;右側則是斷裂的環形艙體,無數管道與支架像暴露在外的骨骼,在黑暗中延伸,末端還掛著未完全解體的小型艙室,像一串被遺棄的鈴鐺。
“這……這根本不是飛船或空間站,更像……一個被打碎的世界艦碎片!”凱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顫抖,他操控量子雷達將圖像放大10倍,屏幕上的細節讓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殘骸表麵的裝甲板上,刻著與“三角螺旋”圖騰同源卻更複雜的紋路,這些紋路並非靜態裝飾,而是在緩慢流動,像有生命的脈絡,每一次波動都與“幽靈信號”的頻率完美同步。
一、震撼外觀:超越認知的遠古遺跡
“老兵號”緩緩靠近殘骸,更多令人驚歎的細節逐漸清晰。左側穹頂結構的頂端,矗立著一座殘破的尖塔,塔身上布滿了類似艾塔尼符文的刻痕,但線條更淩厲,含義更晦澀——星璃通過靈能感知解讀出部分片段,竟包含“空間折疊”“能量聚合”等超越當前文明的技術概念,比艾塔尼古籍記載的最高科技還要先進數倍。
“這些刻痕不是裝飾,是‘技術銘文’!”星璃的額間晶體劇烈閃爍,靈能與銘文產生強烈共鳴,“每一道紋路都對應著一套完整的技術原理,隻要激活,就能操控周圍的空間能量!這絕不是‘深空盟友’的技術,更像是……比艾塔尼文明更古老的‘創世文明’遺留的產物!”
殘骸的中部,存在一道貫穿始終的巨大裂縫,裂縫寬度約10公裡,邊緣處的金屬呈現出被高溫融化後又急速冷卻的玻璃質感。透過裂縫,能看到內部殘存的球形艙體——那正是“幽靈信號”的核心發射源,淡綠色的信號能量從艙體表麵的無數小孔中溢出,在裂縫中形成一道流動的光帶,像遠古遺跡的脈搏,在黑暗中跳動。
莉娜通過修複後的“深淵能量追蹤鏡”觀察,發現裂縫邊緣的金屬上,殘留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能量痕跡:一種是淡紫的深淵能量,帶著強烈的腐蝕性,與“追獵者”使用的能量同源;另一種是純白的未知能量,雖已微弱到幾乎不可察覺,卻能中和深淵能量的侵蝕,在金屬表麵形成一層透明的保護膜。
“這兩種能量痕跡是同時存在的!”莉娜的聲音帶著震驚,“說明這座殘骸不是自然損毀,而是遭遇了‘深淵能量’與‘純白能量’的劇烈碰撞,才被撕裂成現在的樣子!而且碰撞發生的時間……至少在1萬年以上!”
更令人震撼的是殘骸周圍的空間環境。以殘骸為中心,半徑50公裡的空域內,暗星雲的流動速度明顯減緩,數據碎片的碰撞頻率降低至正常區域的110,甚至連空間扭曲的強度都大幅減弱——仿佛這座殘骸本身就是一個“空間穩定錨點”,以自身的能量場壓製著數據深淵的混亂,而“幽靈信號”,更像是維持這個錨點的“能量源”。
“量子雷達檢測到殘骸內部存在‘人造重力場’和‘氧氣殘留’!”凱的聲音再次打破沉默,屏幕上彈出的檢測報告顯示,殘骸核心區域的重力指數穩定在0.8g,氧氣濃度約為聯邦標準大氣的60,“這意味著……這座殘骸內部,很可能還保持著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甚至可能……還有活的生命存在!”
這個結論讓艦橋內的氣氛瞬間沸騰。萊姆通過遠程通訊激動地大喊:“活的生命?難道是‘創世文明’的幸存者?他們一直在發送信號,就是為了等待有人救援?”
星璃卻搖了搖頭,眼神中帶著複雜的情緒:“靈能感知不到生命跡象,但能感覺到一股強烈的‘意識場’——不是個體意識,而是集體意識的碎片,帶著悲傷、守護、警告三種情緒。這更像是……這座殘骸本身產生了意識,通過‘幽靈信號’向外界傳遞信息。”
二、異常狀態:被時光封印的“戰場遺跡”
隨著“老兵號”進一步靠近殘骸的核心艙體那座球形結構),更多異常狀態逐漸顯露。核心艙體的表麵,覆蓋著一層半透明的能量膜,膜上流動著與“幽靈信號”相同的淡綠色光芒,而在能量膜下方,能隱約看到無數細小的機械臂在緩慢運作,修複著艙體表麵的損傷——這意味著,這座殘骸仍在進行自我修複,像一個被時光封印的“活物”,在數據深淵中默默維持著最後的生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能量膜的強度極高,常規武器無法擊穿!”莉娜操控近防武器向能量膜發射了一枚測試用能量彈,能量彈在接觸膜麵的瞬間被吸收,沒有引發任何爆炸或波動,“而且它能吸收所有類型的能量攻擊,包括深淵能量和靈能!我們根本無法強行突破!”
凱嘗試用艾塔尼符文與能量膜建立連接,屏幕上的符文解析進度條卻始終停留在30:“符文的兼容性隻有30,這座殘骸的技術體係與艾塔尼文明存在本質差異!我需要更多時間分析,至少24小時才能找到破解能量膜的方法!”
星璃將手貼在觀測窗上,靈能透過玻璃向能量膜延伸。當靈能與膜麵接觸的瞬間,她的腦海中突然湧入大量碎片化的畫麵——純白能量與深淵能量碰撞的耀眼光芒、巨型殘骸被撕裂時的劇烈震動、無數穿著銀色戰甲的身影向著深淵能量源頭衝鋒、核心艙體被封閉時的悲壯儀式……這些畫麵沒有聲音,卻傳遞出強烈的情感,讓星璃的眼眶瞬間濕潤。
“我看到了……這座殘骸是‘防線’!”星璃的聲音帶著哽咽,“它的創造者用它阻擋‘深淵能量’的擴散,那些銀色戰甲的身影是守護者,他們為了封閉深淵能量源頭,犧牲了自己,將核心艙體改造成‘信號發射器’,一方麵維持空間穩定,另一方麵向外界發出警告,防止有人誤入深淵能量的擴散範圍!”
這個發現讓團隊成員們的心情變得沉重。眼前的巨型殘骸,不再是冰冷的遺跡,而是一座承載著犧牲與守護的“戰場紀念碑”,每一道裂縫、每一塊裝甲板,都記錄著遠古時期的慘烈戰鬥,而“幽靈信號”,則是守護者們跨越萬年的“最後警告”。
但新的疑問隨之產生:守護者們對抗的“深淵能量”源頭在哪裡?核心艙體內部除了信號發射器,是否還隱藏著其他秘密?那股能中和深淵能量的“純白能量”,又來自何方?
三、章末懸念:三大未解之謎與第二卷終章
當“老兵號”繞殘骸飛行一周,完成初步探測時,星璃製作的“心智穩定符文”效果已剩餘不足1小時。艦橋內的眾人不得不暫時放棄進一步探索,開始討論後續計劃,但每個人的心中,都被三個巨大的懸念占據:
第一,這座殘骸到底是什麼?它既不是常規的星艦或空間站,也不是已知任何文明的造物。從技術水平來看,它遠超艾塔尼文明,甚至可能來自人類尚未認知的“創世文明”;從功能來看,它既是阻擋深淵能量的“防線”,也是維持空間穩定的“錨點”,更是傳遞警告的“信號塔”。但它的創造者是誰?建造目的僅僅是對抗深淵能量嗎?這些問題,至今沒有答案。
第二,殘骸內部有什麼?量子雷達檢測到的“人造重力場”和“氧氣殘留”,暗示內部可能存在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但星璃的靈能感知不到生命跡象,隻檢測到“集體意識碎片”——這意味著內部可能隻有機械裝置在運作,還是說,守護者們的意識以某種形式“融入”了殘骸,成為了“集體意識”的一部分?核心艙體內部是否還隱藏著對抗深淵能量的“純白能量”源頭?或者說,“淨化協議”的關鍵設備,就藏在其中?
第三,“幽靈信號”是誰發出的?從星璃看到的畫麵來看,信號最初由守護者們啟動,但萬年過去,守護者們早已犧牲,信號卻仍在持續發送。是殘骸的自我修複係統維持著信號發射?還是說,“集體意識碎片”本身就是信號的“發送者”?信號中除了警告,是否還隱藏著更重要的信息——比如破解深淵能量的方法,或者“創世文明”的其他遺跡坐標?
當“老兵號”緩緩退至殘骸外圍5公裡處,準備建立臨時觀測點時,凱的量子雷達突然捕捉到異常——在殘骸的另一側,三道微弱卻熟悉的能量信號正在快速靠近,信號特征與“追獵者”的“蝕骨小隊”完全一致!
“‘追獵者’來了!他們也找到這裡了!”凱的聲音帶著急切,屏幕上代表“蝕骨小隊”的三個紅色光點,正以每秒50公裡的速度向殘骸逼近,“他們的目標肯定是殘骸內部的秘密!我們必須立刻做出決定:是繼續留在這兒破解能量膜,還是先撤離,避免與‘追獵者’正麵衝突?”
這個突發狀況,讓原本就充滿懸念的局麵更加緊張。雷諾站在艦橋中央,目光在殘骸與“蝕骨小隊”的信號之間來回切換——一邊是解開所有謎題的關鍵,是阻止深淵能量的希望;一邊是實力強大的敵人,是可能導致團隊覆滅的危險。
艦橋內陷入短暫的沉默,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糾結與堅定。窗外,淡綠色的“幽靈信號”仍在黑暗中閃爍,像遠古守護者的目光,注視著這支闖入數據深淵的小隊;遠處,“蝕骨小隊”的信號越來越近,深淵能量的威脅逐漸迫近。
第二卷的故事,在此刻迎來階段性高潮的收尾。“老兵號”團隊將如何選擇?他們能否在“追獵者”到來前破解能量膜?殘骸內部的秘密能否揭開?“幽靈信號”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
這些懸念,將留給後續的故事揭曉。而此刻,“老兵號”的燈光在數據深淵中亮起,像一顆不屈的星辰,照亮了通往未知的道路。團隊成員們知道,無論接下來麵對什麼,他們都將帶著對未知的好奇、對守護的堅定,繼續走下去——因為他們不僅是“老兵”,更是遺忘星域的“守護者”,是解開遠古謎團的“探索者”。
數據深淵的冒險仍在繼續,而“幽靈信號之源”的發現,不過是這場終極探索的開始。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