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的指尖在便攜式終端上快速敲擊,中央數據庫的備份進度條已爬至95,但剩餘的5數據卻始終處於“加密鎖定”狀態。這些加密數據位於數據庫的最深處,標注著“終極應急協議僅限艦長權限訪問”,即使通過星璃的靈能輔助,也無法突破權限屏障。艙室內,緊急信標的淡綠色信號仍在循環播放求救信息,與終端屏幕上跳動的“權限不足”提示形成鮮明對比,像一道未被解開的謎題,橫亙在團隊麵前。
“加密數據裡肯定藏著關鍵信息!”凱的額頭滲出冷汗,他嘗試用創世文明的基礎算法暴力破解,終端卻因算力過載發出輕微的“嗡鳴”,屏幕上的代碼流瞬間紊亂,“權限等級太高了,除非有艦長的生物信息認證,否則根本無法打開。可萬年前的艦長……早就不在了。”
星璃走到終端旁,將靈能再次注入數據庫接口。這一次,她沒有強行破解,而是順著加密數據的邊緣緩慢遊走,試圖感知權限屏障背後的“意識印記”——創世文明的權限係統往往與使用者的意識綁定,即使過了萬年,也可能殘留著艦長的思維痕跡。幾分鐘後,她的身體突然一顫,額間晶體爆發出耀眼的光芒:“我感覺到了!權限屏障裡有艦長的意識碎片,他在傳遞‘最後指令’——需要用‘希望方舟’號的‘使命信物’解鎖,而信物……就是緊急信標頂端的球形核心!”
一、解鎖加密數據:萬年前的“使命信物”
團隊立刻圍向緊急信標。信標頂端的球形核心懸浮在合金柱上方,表麵布滿細小的符文,淡綠色的信號正從符文間隙中持續溢出。星璃站在信標前,深吸一口氣,將靈能凝聚成一道纖細的光絲,輕輕觸碰球形核心。當光絲與核心接觸的瞬間,符文突然亮起,與星璃額間的晶體產生強烈共鳴,核心緩緩下降,最終嵌入合金柱頂端的凹槽中,發出“哢噠”一聲輕響——這是“使命信物”激活的聲音。
幾乎同時,凱的終端屏幕突然亮起,加密數據的權限屏障瞬間消失,備份進度條飛速攀升至100,隨後自動打開了一份名為“終極應急協議執行日誌”的文檔。文檔以視頻+文字的形式記錄,畫麵中出現一位穿著銀白色戰甲的男子,麵容雖因信號損耗有些模糊,卻能從眼神中感受到堅定與悲壯——他正是“希望方舟”號的最後一任艦長。
“紀元前8718年,第15天,主反應堆徹底停擺,深淵能量已突破外層所有防禦,‘希望方舟’號剩餘壽命不足24小時。”艦長的聲音帶著沙啞,背景中能聽到劇烈的爆炸聲和船員的呼喊聲,“根據創世文明應急條例,啟動‘火種延續計劃’:第一,將中央數據庫核心數據導入緊急信標,設置為‘血脈繼承者’可識彆頻段,持續發送求救信號,引導救援;第二,篩選船上127名科學家與工程師,分為20組,乘坐小型逃生艙或冬眠艙,攜帶不同星球的生命樣本,射向宇宙不同方向,目標是未被深淵能量汙染的星區;第三,剩餘船員與守護者組成‘斷後小隊’,在外部通道建立最後防線,為逃生艙爭取發射時間……”
視頻畫麵切換到逃生艙發射艙的場景:20艘銀白色的小型逃生艙整齊排列在發射架上,每艘艙體上都標注著不同的目的地星區坐標。科學家與工程師們穿著簡易的防護服,正將生命樣本和技術資料搬入艙內,臉上雖有恐懼,卻更多的是對“延續希望”的堅定。一位抱著植物種子的科學家對著鏡頭說道:“我們不知道能否抵達目標星區,也不知道未來能否重建文明,但隻要這些種子還活著,隻要這些數據還在,創世文明的火種就不會熄滅。”
二、應急協議細節:跨越宇宙的“生命投遞”
執行日誌詳細記錄了“火種延續計劃”的每一個細節,讓團隊成員們對萬年前的“最後努力”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逃生艙與冬眠艙的配置:20組人員中,15組乘坐“短程逃生艙”,配備基礎維生係統和3個月的食物儲備,目標是距離“數據深淵”較近、已探明無深淵能量汙染的星區;5組乘坐“長效冬眠艙”,采用創世文明的“深度休眠技術”,可讓人員在休眠狀態下存活500年以上,目標是距離更遠但生態環境更優越的未知星區。每艘艙體都攜帶了至少3種不同星球的生命樣本植物種子、微生物菌株、動物胚胎),以及簡化版的技術資料芯片,確保抵達目標星區後,能快速開展文明重建。
發射過程與風險控製:為了避開深淵能量的攔截,逃生艙與冬眠艙采用“分批錯峰發射”策略,每30分鐘發射一組,每組航線都經過特殊計算,利用暗星雲的引力場進行隱蔽飛行。斷後小隊則在外部通道與深淵能量展開激烈戰鬥,用自身的犧牲為發射爭取時間。日誌中記錄了一個悲壯的細節:當最後一組冬眠艙發射時,斷後小隊僅剩3名成員,他們引爆了自身戰甲的能源核心,與追來的深淵能量同歸於儘,確保冬眠艙成功脫離“希望方舟”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信號引導機製:緊急信標的求救信號不僅包含“希望方舟”號的坐標,還隱藏著20組逃生艙的“軌跡加密信息”——隻有“血脈繼承者”成功激活信標後,才能解密這些信息,獲取逃生艙的目的地坐標。艦長在日誌中解釋道:“這樣做既是為了防止深淵能量追蹤逃生艙,也是為了確保隻有真正‘值得信任’的文明,才能找到我們的後代,幫助他們完成重建使命。”
文檔的最後,是艦長的一段獨白,畫麵中他獨自站在艦橋,背景是正在坍塌的船體:“我已決定留在‘希望方舟’號,與這艘船共存亡。或許我們這一代人無法看到文明重建的那一天,但我相信,那些帶著火種飛向宇宙的孩子們,那些在信標中等待救援的數據,終有一天會遇到‘血脈繼承者’,終有一天會讓創世文明的光芒重新照亮宇宙。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視頻畫麵在艦長的微笑中逐漸變黑,隨後彈出一行文字:“終極應急協議執行完畢,‘希望方舟’號艦長,編號c8718,於紀元前8718年,第16天,與艦同沉。”
三、悲壯與希望:未熄滅的“文明火種”
艙室內一片寂靜,團隊成員們看著終端屏幕上的執行日誌,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情緒——有對“希望方舟”號船員最後努力的悲壯感,有對艦長與斷後小隊犧牲的敬佩,更有對“20組逃生艙可能存活”的希望重燃。
莉娜的眼眶濕潤了,她想起了“鐵翼傭兵團”覆滅時的場景,想起了師父臨終前的囑托,此刻對“斷後小隊”的犧牲有了更深的共鳴:“他們明明可以選擇和其他人一起乘坐逃生艙離開,卻選擇留下斷後,用生命為同伴爭取希望。這種犧牲,和師父當年為了保護我們,獨自對抗‘黑帆’艦隊的選擇一模一樣……”
雷諾走到終端前,反複播放著逃生艙發射的畫麵,目光緊緊盯著艙體上的目的地坐標:“這些坐標中有7個星區,距離遺忘星域不算太遠,而且根據聯邦的星圖記錄,這些星區至今未檢測到深淵能量汙染。如果那些冬眠艙的休眠係統沒有故障,如果生命樣本還活著,或許……我們能找到創世文明的後代,能看到他們重建的文明!”
凱快速將20組逃生艙的軌跡加密信息解密,調出對應的星區坐標,與聯邦星圖進行對比。屏幕上,7個綠色的坐標點在星圖上閃爍,代表著“潛在可抵達、且環境安全”的區域。“這些星區的生態環境適合生命生存,而且沒有聯邦的殖民記錄,完全有可能存在創世文明的後裔。隻要我們能帶著‘創世火種’返回‘先鋒號’,就能組織力量前往這些星區,尋找他們的蹤跡!”
星璃的靈能再次延伸向緊急信標,這一次,她感受到的不再是“平靜”,而是無數鮮活的“生命印記”——這些印記來自127名科學家與工程師,來自20組逃生艙攜帶的生命樣本,來自艦長與斷後小隊的犧牲精神,它們像無數顆微小的星辰,在信標中彙聚成一道“希望之光”,跨越萬年,依舊明亮。
“他們沒有白犧牲。”星璃的聲音帶著哽咽,卻充滿了力量,“20組逃生艙就是20個希望,7個安全星區就是7種可能。我們不僅要激活‘創世火種’,還要帶著這些坐標返回遺忘星域,去尋找那些‘散落的火種’,去完成艦長和斷後小隊未竟的‘文明延續’使命。”
莉娜重新握緊手中的“深淵破甲炮”,眼神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堅定:“屏障最多還有40分鐘就會失效,‘蝕骨小隊’隨時可能突破進來。我們必須儘快激活‘創世火種’,帶著數據庫和坐標離開這裡!找到逃生艙的後裔,讓他們知道,萬年前的犧牲沒有白費,他們的‘家人’,終於等到了救援!”
凱關閉終端,將解密後的坐標和數據庫備份存入加密芯片,小心翼翼地放入戰術背包:“所有關鍵數據都已備份,‘創世火種’封存艙的門也已打開,隨時可以進入激活。現在,我們沒有時間沉浸在情緒裡,必須抓住這最後的希望,完成這場跨越萬年的‘使命接力’!”
團隊成員們相互對視一眼,心中的悲壯感已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失落早已被“重燃的希望”取代。他們知道,眼前的“創世火種”不僅是127個星球的文明結晶,更是萬年前20組逃生艙“未熄滅希望”的呼應;他們手中的坐標,不僅是冰冷的星圖標記,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緊急信標的淡綠色信號仍在艙室內旋轉,仿佛在為他們送行;終端屏幕上,艦長的最後獨白仍在循環播放,仿佛在為他們加油。團隊成員們依次走進“創世火種”封存艙,淡金色的光芒將他們的身影籠罩,那是文明延續的光芒,是未熄滅的希望,是第二卷終章最動人的“序章”。
他們或許還會麵臨“蝕骨小隊”的襲擊,或許還會遇到未知的危險,但此刻,心中的堅定已遠超一切——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僅在激活“創世火種”,更在續寫萬年前“希望方舟”號的“最後記錄”,在讓那些跨越宇宙的“生命投遞”,終於迎來“簽收”的那一天。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