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號”前哨站的武器維修艙內,莉娜正擦拭著新改裝的深淵狙擊步槍,槍身的新型合金部件在燈光下泛著冷光。但她的眼神卻沒有聚焦在槍械上,而是飄向窗外——自從會議決定暫緩武器逆向研究後,她就一直坐立難安。外部局勢惡化的速度遠超預期,邊境殖民地的遭襲報告每天都在增加,黑市上關於“遠古方舟”的搜尋熱度也居高不下,而團隊卻始終處於“被動防禦”狀態,像困在堡壘裡等待敵人進攻的士兵。
“我們不能再這樣等下去了。”莉娜突然放下手中的抹布,快步走向中央控製室——她想到了一個打破僵局的辦法,一個能讓團隊從被動轉向主動的關鍵戰術。
此時的中央控製室裡,凱正專注地調試ai“奧丁”的底層協議,試圖清除陌生指令留下的痕跡;雷諾站在全息沙盤前,標注著邊境殖民地的遭襲位置,試圖找出追獵者的活動規律;星璃則在一旁用靈能輔助凱,感知協議中的異常節點。當莉娜推開門走進來時,三人都抬起頭,注意到她臉上不同於以往的堅定神情。
“我有一個建議。”莉娜走到全息沙盤前,手指指向數據深淵邊緣的一片紅色警戒區——這裡是近期追獵者偵察艦活動最頻繁的區域,已有三艘人類的貿易艦在此失蹤,“我們應該主動前出偵察,利用‘老兵號’升級後的隱匿性能和凱的電子戰掩護,摸清追獵者偵察艦的活動規律,甚至嘗試追蹤它們的母艦來源。”
這句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打破了控製室的沉寂。雷諾皺起眉頭,手指在沙盤上的警戒區輕輕敲擊:“那裡是追獵者的‘活躍陷阱區’,之前派去的偵察小隊連信號都沒傳回來就失蹤了。主動滲透風險太高,一旦暴露,‘老兵號’可能會陷入重圍。”
“但我們現在的‘老兵號’,已經不是之前的樣子了。”莉娜立刻反駁,她調出“老兵號”的升級參數,投影在沙盤旁的屏幕上,“新型合金降低了船體的雷達反射截麵,多層疊加護盾能抵禦突發攻擊,最關鍵的是凱的電子戰係統——他能製造5個逼真的艦船幻影,還能將‘老兵號’偽裝成廢棄金屬殘骸,追獵者的低級ai根本無法識彆。我們不是去‘硬闖’,而是去‘隱蔽滲透’。”
凱停下手中的調試工作,眼中閃過一絲興趣。他調出數據深淵邊緣的電磁環境地圖,手指在屏幕上圈出一條蜿蜒的航線:“莉娜的想法有可行性。這片區域的宇宙塵埃密度很高,能天然屏蔽30的電磁信號,再加上我開發的‘信號優先級劫持程序’,能將‘老兵號’的信號偽裝成‘宇宙塵埃團’的自然波動,追獵者的傳感器很難發現我們。”
他進一步補充戰術細節:“我可以在‘老兵號’周圍部署8個‘微型信號誘餌’,這些誘餌能模擬人類貿易艦的能量特征,吸引追獵者偵察艦的注意力;同時啟動‘分形加密通訊’,確保我們與‘先鋒號’的聯絡不被截獲。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我還能通過電子戰乾擾追獵者的武器係統,為撤離爭取時間。”
星璃的靈能輕輕覆蓋在沙盤的警戒區上,額間的晶體泛起微弱的光芒。她能感知到這片區域中殘留的深淵能量痕跡,這些痕跡像一條條無形的路徑,指向不同的方向——其中有三條痕跡的能量特征最為清晰,且呈現出“周期性往返”的規律,很可能是追獵者偵察艦的固定巡邏路線。
“靈能感知到三條高頻活動的能量路徑,間隔約6小時會有一次能量波動高峰,應該是追獵者偵察艦的巡邏周期。”星璃指著沙盤上的三條虛線,“其中一條路徑的終點指向數據深淵深處的一片‘暗星雲’,那裡的深淵能量濃度極高,信號屏蔽效果最好,很可能是追獵者的臨時停泊點。如果我們能沿著這條路徑追蹤,或許能找到他們的母艦位置。”
莉娜的眼睛瞬間亮了,她立刻在沙盤上勾勒出具體的偵察路線:“我們可以分三步行動:第一步,‘老兵號’偽裝成廢棄金屬殘骸,從數據深淵邊緣的薄弱地帶滲透,避開追獵者的主要巡邏路線;第二步,在暗星雲外圍潛伏,利用我的狙擊步槍上的‘遠距離能量探測鏡’,觀察追獵者偵察艦的起降規律,記錄它們的航向、速度、通訊頻率;第三步,選擇一艘單獨行動的偵察艦,在它返航時悄悄跟在後麵,保持100公裡的安全距離,利用凱的電子戰係統屏蔽我們的信號,追蹤至它們的母艦停泊點。”
她還特彆強調了“實戰偵察”的價值:“我們不僅要摸清它們的活動規律,還要收集情報——比如追獵者偵察艦的武器配置、護盾強度、通訊加密方式,這些情報能幫我們優化‘老兵號’的防禦和攻擊係統。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找到它們的母艦位置,我們就能提前部署防禦,甚至在必要時發起突襲,摧毀它們的補給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雷諾沒有立刻表態,而是陷入了沉思。他不是反對主動偵察,而是需要權衡風險與收益。追獵者的實力依舊未知,主動滲透確實存在暴露的風險,但如果一直被動等待,團隊隻會越來越被動——追獵者會不斷收集“希望方舟”的線索,整合勢力,而團隊卻隻能在防禦中消耗時間,錯失爭取主動權的機會。
“偵察行動需要滿足三個前提。”雷諾終於開口,語氣帶著謹慎卻堅定,“第一,‘老兵號’的隱匿性能必須經過極限測試,確保能在追獵者的傳感器下完全隱形;第二,凱的電子戰係統要準備好應急預案,一旦被發現,能快速乾擾追獵者的通訊,防止它們呼叫支援;第三,星璃的靈能感知要全程保持警戒,提前預判追獵者的動向,避免陷入包圍圈。”
凱立刻回應:“隱匿性能的極限測試我可以現在就安排,用‘破浪號’模擬追獵者的傳感器,測試‘老兵號’的偽裝效果;電子戰的應急預案我已經準備完畢,包括‘信號靜默撤離’‘虛假目標吸引’‘電磁脈衝乾擾’三種方案,能應對不同程度的暴露風險。”
星璃也點頭:“我會提前梳理暗星雲區域的靈能波動規律,標記出安全潛伏點和緊急撤離路線。如果感知到大量追獵者的能量信號,我會立刻提醒撤離,不會冒險深入。”
莉娜見兩人都已做好準備,立刻補充道:“我會帶上最新改裝的‘環境適配彈藥’和‘靈能乾擾手雷’——前者能在深淵能量環境下保持殺傷力,後者能乾擾追獵者的電子設備,為我們爭取撤離時間。偵察過程中,我會全程守在‘老兵號’的了望塔,用狙擊鏡觀察周圍動靜,確保沒有遺漏的威脅。”
決策很快達成——團隊一致同意啟動“主動偵察行動”,代號“深淵之眼”,由雷諾擔任總指揮,凱負責電子戰和技術支持,莉娜負責偵察觀測和火力掩護,星璃負責靈能預警和路線規劃,行動時間定在兩天後,待“老兵號”完成隱匿性能極限測試後出發。
接下來的兩天裡,“先鋒號”前哨站進入了緊張的行動準備階段。凱帶領技術團隊對“老兵號”的電子戰係統進行最後調試,將“信號優先級劫持程序”的響應速度提升至0.05秒,確保能在瞬間完成信號偽裝;莉娜則在了望塔安裝了“遠距離能量探測鏡”,這種鏡片采用新型合金製作,能穿透宇宙塵埃和電磁乾擾,清晰觀測到100公裡外的目標;星璃用靈能繪製了詳細的暗星雲區域地圖,標注出每一處的深淵能量濃度、電磁乾擾強度和潛在的安全潛伏點;雷諾則製定了詳細的指揮流程,明確每個階段的任務分工和應急處置方案。
行動前一天的傍晚,“老兵號”的隱匿性能極限測試在數據深淵邊緣展開。“破浪號”模擬追獵者的傳感器係統,對“老兵號”進行全方位掃描——當“老兵號”啟動偽裝程序後,“破浪號”的雷達屏幕上,原本清晰的艦船信號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與宇宙塵埃團高度相似的“低威脅信號”,即使將掃描精度提升至最高,也無法分辨出異常。
“測試成功!‘老兵號’的隱匿性能完全達到預期,追獵者的低級ai無法識彆!”凱的聲音通過通訊器傳來,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
莉娜站在“老兵號”的了望塔上,透過能量探測鏡觀察著遠處的“破浪號”,嘴角露出自信的笑容:“明天,我們就要讓追獵者嘗嘗被‘監視’的滋味。”
星璃靠在駕駛艙的窗邊,靈能感知著“老兵號”周圍穩定的能量屏蔽場,心中的不安漸漸被期待取代。從被動躲避到主動偵察,這不僅是一次戰術調整,更是團隊心態的轉變——他們不再是麵對威脅時隻能防禦的弱者,而是能主動深入敵人腹地,獲取情報、爭取主動權的強者。
雷諾走進駕駛艙,看著團隊成員們忙碌卻堅定的身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次偵察行動充滿未知與風險,但這是團隊打破僵局、對抗追獵者的關鍵一步。隻有主動掌握情報,才能在未來的戰鬥中占據優勢,才能守護好“先鋒號”和整個遺忘星域。
“所有人注意,明天淩晨3點準時出發。”雷諾拿起通訊器,聲音堅定,“行動期間,保持最高警戒,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我們的目標不是戰鬥,而是偵察——獲取情報,安全返回,為後續的反擊做好準備。”
夜色漸深,“老兵號”靜靜地停泊在“先鋒號”前哨站的船塢中,像一頭蓄勢待發的獵豹,等待著黎明時分的出征。駕駛艙內,戰術地圖上的“深淵之眼”行動路線清晰可見,從數據深淵邊緣到暗星雲潛伏點,再到追獵者母艦可能的停泊區,每一段路線都承載著團隊的希望與決心。
莉娜坐在了望塔上,手指輕輕撫摸著狙擊步槍的槍管,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她知道,明天的偵察行動將是一場硬仗,但她更相信,憑借“老兵號”的升級性能和團隊的默契配合,他們一定能成功——因為這一次,他們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出擊,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主動權”。
“追獵者,等著我們吧。”莉娜輕聲自語,目光投向數據深淵深處的黑暗,“這一次,我們要摸清你們的底細,為接下來的戰鬥,做好萬全的準備。”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