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
尖銳的警報聲突然刺破實驗室的寧靜,應急燈瞬間切換成刺眼的橙紅色,在裸露的星髓合金骨架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小林正用遊標卡尺測量轉接板的厚度,受驚的手指一抖,卡尺“當啷”砸在金屬地板上,讀數停留在0.8毫米——比設計值整整薄了0.2毫米。
“怎麼回事?”雷諾猛地站直身體,手按在腰間的爆能槍上,戰術屏瞬間彈出空域掃描界麵,卻未顯示任何敵方信號。
凱已經衝到物資管理控製台前,指尖翻飛調出警報源,臉色隨數據刷新逐漸凝重:“不是敵人,是內部物資係統的一級警報。”他將屏幕轉向眾人,密密麻麻的綠色進度條中,六道刺眼的紅色幾乎壓到底部,“核心材料庫存跌破警戒值了。”
所有人立刻圍了上來。老周扒開人群,粗糙的手指戳在屏幕上:“星髓合金怎麼隻剩15公斤?昨天修諧振腔明明還剩半箱!”
“都用在調節器主從模塊的接口加固上了。”小林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她調出消耗記錄,“星髓合金的分子穩定性是普通合金的30倍,必須用它做轉接基板,否則撐不住武器係統的脈衝負載。但庫存隻夠再做三塊基板,傳感器陣列還需要20公斤。”
凱的指尖劃過下一項紅色警報:“能量傳導液隻剩3罐。推進器冷卻係統每運行12小時就要消耗1罐,現在的量撐不過48小時。更要命的是碳納米管——”他加重語氣,“上次改造次聲波調製器用掉了90,剩下的長度連傳感器的信號總線都不夠鋪,沒有它,靈能信號轉成電信號時會衰減60。”
最下方的紅色條目讓星璃輕輕蹙起眉:靈能晶體碎片剩餘47克,僅夠維持現有調節器運行72小時。她伸出手,靈能流探向能量核心旁的晶體陣列,指尖傳來微弱的滯澀感——就像缺水的植物在勉強呼吸。“晶體的共振頻率已經開始不穩定了。”她輕聲說,“如果沒有新的晶體補充,之前建立的諧振場會在三天後崩潰。”
蒂姆舉著能量探測器湊過來,屏幕上的波動曲線像被狂風扭曲的綢帶:“剛才探測到‘奇美拉’的能量反饋變弱了,是不是和晶體有關?”
實驗室裡陷入沉默,隻有物資係統的警報聲還在斷斷續續地響著。老周煩躁地抓扯著頭發,突然一拳砸在控製台側麵:“b9區那艘科研船到底靠不靠譜?早知道上次就該多搜幾艘廢棄艦!”
“彆慌。”雷諾的聲音打破沉寂,他調出星圖,指尖在b9區外劃了個圈,“b9區的科研船隻是備選目標,早在三天前我就讓情報網查過更遠的資源點。”星圖上突然亮起一個閃爍的紅點,位於碎石帶邊緣的“灰燼星環”區域,“這裡是前聯邦的秘密礦場遺址,20年前因超新星爆發的輻射塵覆蓋而廢棄,但礦脈裡的星髓合金和晶體儲量極豐富。”
凱立刻調出“灰燼星環”的環境數據,臉色更沉了:“輻射強度是碎石帶的8倍,超過了我們現有防護服的承受極限。而且星環裡布滿失控的采礦無人機,它們的自動防禦係統還在運行——上次有艘海盜船進去,連求救信號都沒發出來。”
“還有更糟的。”小林補充道,“從這裡到灰燼星環需要跨越兩個星區,單程耗時36小時,遠超‘追獵者’72小時的掃描周期。我們的臨時隱匿場最多維持48小時,返程時很可能被盯上。”
老周突然蹲下身,從工具箱裡翻出一塊布滿劃痕的金屬板:“這是當年從聯邦礦場撿的廢料,上麵有碳納米管的殘留痕跡。”他用螺絲刀刮下一點粉末,“礦場裡肯定有完整的碳納米管卷軸,還有用於晶體提純的設備——比我們手動打磨靠譜一百倍。”他抬頭看向眾人,眼裡燃著執拗的光,“輻射能防,無人機能拆,總比坐在這裡等著‘奇美拉’變成廢鐵強。”
星璃突然抬起頭,額間晶體泛起淡藍色的光暈:“我能感知到礦脈的能量波動。”她指尖在星圖上劃出一條弧線,“輻射塵有個薄弱帶,大概500米寬,能減少70的輻射強度。而且那些無人機的能量核心很舊了,靈能流能乾擾它們的控製係統。”
凱的眼睛亮了一下,立刻調出登陸艙的結構圖:“我們可以改裝登陸艙。用剩餘的星髓合金做輻射屏蔽層,再把次聲波調製器拆下來裝在探測頭上,讓星璃的靈能流通過調製器放大,直接癱瘓無人機的傳感器。”他快速計算著,“物資剛好夠改一艘登陸艙,續航能支撐往返。”
“人員怎麼分?”蒂姆舉起手,“我能操作能量探測器,幫星璃前輩定位晶體礦脈!”
雷諾在星圖上敲出分工指令:“我帶凱、星璃、蒂姆乘登陸艙去灰燼星環,目標明確:優先獲取靈能晶體和碳納米管,其次是星髓合金,最多停留8小時。老周和小林留守,繼續調試激光炮的諧振腔,同時加固‘奇美拉’的隱匿場——用剩餘的自愈材料修補艦體縫隙,減少能量泄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愈材料也快沒了!”小林急聲道,“隻剩最後一管,最多修補三個關鍵部位。”
“優先補推進器噴口和能量核心艙。”凱立刻補充,“這兩個部位的能量信號最強,也是‘追獵者’的主要探測目標。自愈材料能自動填充縫隙,比手動焊接更隱蔽。”他想起搜索到的資料,這種類似離聚物的材料能在壓力下自行愈合,正是應對艦體損傷的關鍵。
老周突然笑了,抓起扳手拍了拍登陸艙的外殼:“放心去吧,你們不在的日子,我和小林把激光炮改成‘大殺器’。等你們帶著材料回來,直接給‘奇美拉’裝上‘牙齒’!”
接下來的四小時,實驗室變成了忙碌的戰場。老周和小林合力將最後一管自愈材料塗抹在推進器噴口的縫隙上,淡銀色的膠體接觸空氣後迅速凝固,表麵泛起細密的紋路,像皮膚在自我修複。凱和雷諾則在登陸艙內加裝星髓合金屏蔽層,每一塊板材都用激光焊接機固定,火花在橙紅色的應急燈下濺起又落下。
星璃坐在物資箱上,靈能流如細網般覆蓋登陸艙,指尖不時輕點:“左舷的屏蔽層有縫隙,輻射會漏進來。”她指揮蒂姆調整探測器,“這裡的能量波動不對,應該是晶體礦脈的方向偏移了15度。”
蒂姆趴在登陸艙頂部,一邊調整探測頭的角度,一邊喊:“凱哥,碳納米管的接口件不夠了!”
凱頭也不抬地遞過一把螺絲刀:“拆傳感器的備用接口,用星髓合金線纏三層,能臨時替代碳納米管的導電功能,就是信號延遲會增加0.001秒——總比沒有強。”
淩晨時分,登陸艙的改裝終於完成。凱將最後一塊晶體碎片嵌入登陸艙的探測模塊,星璃的靈能流立刻湧了進去,屏幕上的輻射分布圖瞬間清晰起來,薄弱帶的位置閃爍著綠色的光點。“準備好了。”她站起身,額間的晶體亮得溫潤,“礦脈裡的晶體很活躍,它們在‘等’我們。”
雷諾檢查完爆能槍的能量夾,將一份風險預案拍在控製台:“登陸後,星璃用靈能乾擾無人機,蒂姆定位礦脈,凱負責拆解設備,我來警戒。8小時一到,無論有沒有集齊材料,必須返航。”他看向留守的兩人,“如果我們超過12小時沒回來,立刻啟動‘奇美拉’的應急程序,前往預設的彙合點。”
老周用力拍了拍雷諾的肩膀,把那把舊螺絲刀塞給他:“帶著這個,當年修礦場設備時就靠它保命。記住,材料要拿,但人得全須全尾地回來。”
小林抱著三個能量傳導液罐跑過來,塞進登陸艙的儲物格:“省著點用,這是最後的儲備了。還有這個——”她遞過一塊數據板,“裡麵有礦場的舊圖紙,標注了晶體提純車間的位置,比瞎找快十倍。”
登陸艙的艙門緩緩關閉,蒂姆興奮地揮舞著探測器,星璃的靈能流在艙內形成淡淡的屏障,隔絕了外界的輻射。凱最後看了一眼“奇美拉”的金屬骨架,能量核心的嗡鳴低沉而穩定,像是在為他們送行。
“出發。”雷諾的指令落下,登陸艙緩緩駛離停泊位,朝著灰燼星環的方向飛去。觀察窗裡,“奇美拉”的身影逐漸縮小,最終被星塵淹沒。
實驗室裡,老周和小林站在戰術屏前,看著代表登陸艙的光點劃破星圖。屏幕角落,物資係統的警報還在閃爍,但兩人的臉上沒有絲毫慌亂。老周拿起扳手,走向激光炮的諧振腔:“先把鏡麵再打磨一遍,等他們回來,讓‘奇美拉’好好露一手。”
小林調出自愈材料的使用記錄,在備注欄裡寫下:“剩餘0.1升,需優先補充。”她抬頭望向窗外深邃的星海,突然笑了——從一開始拚湊零件,到現在能製定跨星區的遠征計劃,他們早已習慣了在資源匱乏的絕境中尋找生機。
登陸艙內,凱正校準輻射探測器,屏幕上的數值突然跳了一下。星璃輕聲說:“輻射塵開始密集了,我們要進入薄弱帶了。”她閉上眼睛,靈能流延伸出去,像溫柔的手撥開層層星塵。
雷諾看著星圖上不斷靠近的灰燼星環,那裡的星塵泛著詭異的暗紅色,像燃燒後的灰燼。他握緊了老周給的螺絲刀,金屬柄的溫度透過手套傳來,帶著熟悉的力量。“記住,”他看向身邊的夥伴,“這次不是簡單的物資補給,是‘奇美拉’的生存戰——也是我們的持久戰。”
蒂姆突然指著探測器屏幕,眼裡閃著光:“前輩!探測到強能量反應!是晶體礦脈!”
星璃睜開眼,笑容在暗紅的星塵光影中格外明亮:“它們在歡迎我們。”
凱調出提純車間的圖紙,指尖在屏幕上劃出路線:“還有30分鐘抵達登陸點。準備好工具,我們隻有8小時。”
登陸艙的引擎發出穩定的轟鳴,衝破最後一層輻射塵,朝著那片蘊藏著希望與危險的礦場飛去。星海中,資源的警報從未停止,但隻要這群人還在並肩前行,“奇美拉”的光芒就不會熄滅。這場貫穿始終的資源戰,他們或許會疲憊,會焦慮,但絕不會退縮——因為每一塊晶體、每一段碳納米管,都是他們在星海中活下去的底氣。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