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玉帶著顧新華和顧新悅進廠,果然看到張藝懷在這裡。
廠裡的幾個乾部圍著他,像對待大熊貓一樣。
薑玉了解了一下生產情況,又在車間裡進行了一番視察。
兄妹倆拉過張藝懷,就發了好大一通牢騷。
顧新悅,“小舅舅,這麼大熱的天,你說將我們拋下就拋下了,咱們在姑蘇市人生地不熟的。
你一點都沒為我們考慮。人家連洗個澡都沒換洗衣服。”
張藝懷看著外孫女身上的衣服,“你這穿的不是挺好的嗎?隻是不夠洋氣而已。”
顧欣悅,“我身上穿的是紅美的衣服,你快把我們的行李箱還給我們。”
張藝懷逗她,“怎麼樣?薑玉這個家庭還可以吧?我和你爸都覺得她為人不錯。”
顧新華,“我爸這人你知道的,他不願意的事情,誰說也沒用。
單說薑玉這人,我和妹妹都沒意見。”
張藝懷,“我就知道會這樣。你媽也走了這些年了,好不容易出現一個意外的身影,咱們得創造機會,讓你爸可以睹物思人。”
顧欣悅,“小舅舅,我可不讚同你這樣,人家薑姨可是一個女強人,你得讓人家願意。
這事情還是要我爸去磨合,他們願意就成,不願意咱們就當熟人相處,給夠彼此的尊重,不也挺好!”
張藝懷,“小姑娘到底長大了,我說不過你。對了,這一趟來可不能白跑。
工作上的交接,車間裡的運行,你們都跟我過一遍。以後說不得我忙的時候,你們也可以來幫著我驗貨,催貨啊啥的。”
顧新華,“這個倒是可以,萬一小舅媽在國外叫你回去,那邊的廠子也要你照應,國內的事情可以交給我們。”
接下來的時間,薑玉又跟兄妹倆有所交集了。
張廠長還在飯店叫了一桌菜,專門招待他們。
席間,薑玉陪坐在兄妹倆中間,他們偶爾交談,態度親熱。
看的張廠長和崔副廠長暗喜在心。
還是薑玉人緣好,外商張藝懷,帶來的兩個晚輩,都跟她極為親近呢。
張藝懷有一搭沒一搭的,跟廠領導聊著,這種級彆的生意對於他來說,沒有一定的必要性。
隻是他早已把姐夫當成了親人,願意為了姐夫走這一趟。
批量貨已經正式的投入了生產,張藝懷告彆的時候,薑玉也啟程回了姑蘇市。
家裡的紅秀,中午都繡自己的刺繡,楊招娣湊過來,眼裡都是驚豔和羨慕,“紅秀,你這麼小的年紀都已經繡臻品了!”
紅秀,“我繡的比較慢,等你時間長了,你也可以。”
楊招娣,“嗯,我先把我的新娘服繡好,根基再紮實一點,再跟你們學。”
就目前的情況,自己已經掙了不少錢了,想到以後自己掙的錢更多,楊招娣就沒來由的狂喜。
隻要紅秀在的時候,她儘量都過來,可以詢問一些繡藝上的針法。
紅秀不怕露底,老媽已經交代過了,但凡拜了師的都願意傾囊相授。
他們憑自己也接不到這種高規格的訂單,要想掙更多的錢,隻有跟薑玉合作。
而他們家接的訂單太多,單靠自己完不成。
隻有相互合作才能達到共贏。
天氣漸涼,薑玉手上的肖像圖終於完成了。
看著裝裱成畫的肖像圖,紅美仿佛看到了大伯母。
這張圖一經完成,就掛在了老媽的房裡。
她可不敢拿到門市上去,因為這幅圖準備參賽,可不能提前露底。
金秋十月正是收獲的季節,刺繡大賽的消息也已傳出。
往後每年一次的評比,吸引了許多刺繡人參加。
今年參加的人比去年更多。
許多沒得到消息的,因為薑玉通過一幅肖像圖立功的事跡,在電視上報道後,讓許多刺繡手藝人為之振奮。
所以今年人才濟濟。
比賽的展廳裡,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繡圖。
有飛鳥落枝頭,也有水中鴛鴦遊。
有高山古樹,叢林溪流,也有亭台樓閣,魚躍龍門,有仕女圖,也有青春少女。
但其中一幅豐收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裡麵是一個中年婦女,站在一片金黃的稻田裡,豐收在望的情景。
雖然是半身像,但是女人的五官眉眼清晰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