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玄就見著一道凝實卻略顯虛幻的靈魂體緩緩浮現。
那人沒穿帝王冕服,可依稀見當年的英武與權謀深算,眉宇間自帶一股不怒自威的梟雄氣度。
明白此人就是傳說之中的魏武帝曹操,就是曹丞相,曹孟德。
他先是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之後又看向了自己牌位,提出了那問題。
聽得了曹操的疑惑,姬玄看著這位傳說中的亂世梟雄,心中亦覺有趣,解釋道:
“魏王,自然是你的兒子曹丕,讓漢帝禪讓,建立了魏朝,而後將你追封為太祖武皇帝。”
曹操一怒,好家夥,他一輩子糾結來,糾結去。
什麼事情都乾了,屠城,挾天子,愛人妻,稱王,加九錫。
唯獨沒有踏出最後一步,不就是想要落得一個好點的名聲嗎?
這倒好,他那“好兒子”直接把他抬成了開國太祖,這豈不是坐實了他曹操早有反心?
“罷了,既成事實,糾結無益。”
曹操到底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很快壓下這點不快。
畢竟他也糾結,現在兒子幫自己選了也行吧。
但隨即又抓住了另一個重點,語氣甚至帶著點耿耿於懷:
“那我為何是‘武’皇帝?我應當是‘文’皇帝!文皇帝!”
姬玄聞言失笑,這才明白曹老板糾結的核心在這裡。
文皇帝與武皇帝,在古代諡法體係中意義大不相同。
雖然現代人看起來差不多,文武不分家嘛。
可在古代人眼中,文皇帝,武皇帝差彆還是有些大的。
哪怕文是第一,武是第二,可也是有區彆的。
漢文帝的風評實在是太好了,起碼後朝皇帝,都首推漢文帝為賢君。
所謂經天緯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
而“武”雖代表克定禍亂、開疆拓土。
卻也容易與“窮兵黷武”聯係起來,如漢武帝晚年亦下罪己詔。
後世帝王,但凡有的選,多半更傾向“文”字。
唐太宗李世民武功赫赫,諡號仍是“文”;
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也靠《永樂大典》得了“文”的諡號。
曹丕把“文帝”留給自己,把“武帝”給了老爹,
這操作確實有點“坑爹”。
可惜,曹操那時候已經死了,沒辦法從墳墓裡麵爬出來找他的好兒子聊聊天。
“這……恐怕就要問問你的好兒子魏文帝了。”姬玄搖了搖頭,表示這鍋自己不背。
“魏文帝?呸!他也配!哼,豎子不足與謀!”
曹操聽著魏文帝這個稱呼就明白了。
自己的好兒子不夠孝順!好東西留給了自己了。
似乎懶得再計較這“逆子”的行徑,詢問到了姬玄。
召喚的時候,係統已經將整個世界基本的信息告訴了曹操。
而曹操也是和姬玄綁定在了一起的。
罷了,前塵舊事,如過眼雲煙。
姬玄小子,你既坐在這龍椅上,感覺如何?皇帝,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確實不易,內憂外患。”姬玄笑著說道,曹老板這話說的就不對了。
隻要不在意名聲,皇帝有什麼不好當的。
“不過,天下未定,正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時。
若能得列祖列宗,尤其是魏武陛下這般雄才大略者指點,何愁大業不成?”
“哈哈,好!有魄力!”
曹操聞言,靈魂體發出爽朗的笑聲,顯得極為受用,
“姬玄小子,你既有此雄心,那咱們便好好合計合計!
必助你掃平六合,成為那千古一帝!到時候……”
他語氣一轉,帶著點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