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瓔心念電轉,臉上驚愕迅速被一種恰到好處的憂慮所取代。
她微微蹙起黛眉,聲音放緩,帶著對長輩的關切:
“陛下心係國事,能想到老軍神,實乃社稷之福。隻是……”她話鋒一轉,看向太後,仿佛在尋求認同,
“不過梁老軍神年事已高,怕已近耄耋之年了吧?
當年歸隱,亦是因身體抱恙,需靜心休養。
南疆戰事艱苦,跋涉千裡,運籌帷幄,皆耗神費力。
若因國事操勞,致使老軍神有所閃失,我等豈非愧對先帝?”
太後立刻領會了梁華瓔的意圖,連忙接口,語氣中充滿了慈母的擔憂:
“華瓔說得是!兒,你年紀小,不知其中利害。
梁老將軍乃國之柱石,我等敬之愛之,豈能讓他晚年再受風霜刀兵之苦?
萬一有個好歹,豈非讓我皇室背負不恤老臣的罵名?”
她頓了頓,目光轉向梁華瓔,帶著一種商議的口吻:
“依哀家看,掛帥之人,還需從年富力強、熟知軍務的將領中挑選。
華瓔,你心中可有人選?”
梁華瓔心中冷笑,麵上卻露出沉吟之色,隨即道:
“本宮以為,鎮北將軍趙乾鈞或可當此重任。
趙將軍常年鎮守北疆,且正值壯年,精力充沛。
由他掛帥,整合南征諸軍,當能穩住戰線,徐徐圖之。”
趙乾鈞,確是長公主一係中,頗具分量且能力不俗的將領。
提出他,既展示了長公主為國舉賢的姿態,又能將南征的兵權儘可能攬入自己手中。
而太後,也在某種程度上讓步了。
當然,這種讓步,私下肯定會有新的利益交易。
小皇帝聽著母後和皇姐一唱一和,將他提出的名字輕描淡寫地以年老體弱為由否決,轉而推舉了長公主的人。
他依舊低著頭,寬大袖袍下的雙手,卻不由自主地再次握緊,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沒有再說話,仿佛默認了她們的安排。
太後見皇帝不語,便當作他同意了,心中稍定,又安撫了幾句,
便以皇帝需要休息為由,結束了這次緊急覲見。
梁華瓔行禮告退,轉身離去時,鳳目掠過小皇帝和他身後的徐福,眼底深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
皇帝寢宮。
隻剩下小皇帝與國師徐福二人。
殿內燭火搖曳,映得小皇帝的臉色晦暗不明。
徐福緩緩從陰影中走出,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洞察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