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鼎定乾坤,暗夜殺機_鑒寶:我的眼睛通萬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鑒寶:我的眼睛通萬界 > 第57章 鼎定乾坤,暗夜殺機

第57章 鼎定乾坤,暗夜殺機(2 / 2)

陳默低喝一聲,身形一閃,已擋在蘇晚晴和秦月瑤身前。雙瞳之中星輝流轉,瞬間在身前布下了一層無形的“星辰力場”。那滲透而來的死亡能量撞在力場上,發出“滋滋”的輕響,如同酸液腐蝕,卻被更加浩瀚冰冷的星辰之力牢牢擋住,無法寸進。

“有刺客!在建築內部!”秦月瑤反應極快,瞬間拔出了特製的電磁手槍,警惕地掃視四周,同時快速敲擊電腦,調取俱樂部內部的監控。

蘇晚晴也立刻激發了陳默之前贈予的護身玉佩,一層柔和的清光籠罩住她。

陳默的“星瞳”如同最精準的雷達,瞬間鎖定了死亡能量傳來的源頭——來自於樓上某個房間的通風管道係統!對方利用了建築結構,進行超遠距離的精準詛咒投射!

“你們留在這裡,不要出去。”

陳默吩咐一句,身形再次晃動,已如鬼魅般出了套房,沿著樓梯向上疾馳。他沒有乘坐電梯,那會成為更明顯的目標。

俱樂部的走廊安靜而奢華,地毯吸收了所有腳步聲。但在陳默的感知中,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帶著異域香料的甜腥氣,這是那種死亡能量殘留的氣息。

他來到樓上對應的房間門外,門鎖著。陳默沒有猶豫,並指如劍,指尖星芒一閃,門鎖內部的金屬結構瞬間被細微的星辰之力震碎。他輕輕推門而入。

房間內沒有開燈,借著窗外透進來的城市光芒,可以看到一個穿著侍者製服、但身形矮小靈活如猿猴的身影,正快速地將一個造型古怪、如同吹箭般的金屬管狀物拆解,塞進一個工具箱。他動作嫻熟,顯然是個老手。

感受到門開,那“侍者”猛地回頭,露出一張東南亞裔的麵孔,眼神狠厲而警惕,看到陳默的瞬間,他毫不猶豫地棄了工具箱,雙手一翻,指縫間已多了數枚藍汪汪的淬毒細針,閃電般射向陳默!同時腳下發力,如同狸貓般撲向窗戶,意圖破窗而逃。

他的動作快如閃電,顯然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殺手,並非依靠超自然力量,而是將殺人技藝錘煉到了極致,並且懂得利用一些邪惡的詛咒之物。

但在陳默的“星瞳”之下,他的所有動作軌跡、力量運行、甚至那毒針上附著的詛咒能量,都如同慢鏡頭般清晰。

陳默甚至沒有移動,隻是目光一凝。

“定。”

左眼“燭龍之瞳”的時空凝固之力微吐,作用於方寸之間。

那激射而來的毒針,在距離陳默麵門不足一尺的空中,驟然停滯,仿佛陷入了無形的琥珀之中!而那撲向窗戶的殺手,也保持著前衝的姿勢,僵在了半路,隻有眼珠還能驚恐地轉動,充滿了駭然與不解。

陳默走到他麵前,無視那些懸浮的毒針,目光落在他脖頸處一個不起眼的、如同蜘蛛般的黑色紋身上。

“‘黑寡婦’?還是‘巫毒教團’?”陳默淡淡開口,說出了兩個國際上知名的、擅長詛咒與暗殺的組織名字。這殺手身上的氣息,與純粹的“聖殿遺物會”不同,更偏向於東南亞那邊的邪術。

殺手眼中閃過一絲驚懼,緊閉著嘴,顯然不打算回答。

陳默也懶得逼問,右眼“司命之眼”清輝一閃,直接捕捉對方身上最強烈的情緒印記和因果線。瞬間,零碎的畫麵湧入腦海:一個隱藏在倫敦唐人街邊緣、掛著“暹羅古法按摩”招牌的店麵地下室……一個穿著五彩斑斕長袍、戴著黃金鼻環的降頭師……以及,一份來自“十字星基金會”某個中間人的轉賬記錄和刺殺指令。

“聖殿遺物會”學聰明了,自己不出麵,雇傭了地頭蛇的殺手組織,試圖用這種防不勝防的方式解決麻煩。

“看來,有些人還是沒得到教訓。”

陳默冷哼一聲,並指如劍,隔空點向殺手的眉心。一道細微的星芒沒入,瞬間摧毀了他大腦中負責記憶和意識的特定區域,卻沒有傷及其性命,隻是讓他變成了一個白癡。對於這種拿錢辦事、手段陰毒的殺手,他不會有絲毫憐憫。

處理完殺手,陳默回到套房,將情況簡單告知二女。

“雇傭殺手?他們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蘇晚晴憤慨道。

秦月瑤則更加冷靜:“這意味著他們明麵上的力量可能暫時不敢動了,但暗地裡的騷擾和刺殺不會停止。我們必須儘快離開倫敦。國內通道已經安排好了,明天一早,有專門的安保團隊接應我們去機場,直飛京城。”

陳默點了點頭,目光再次落在那尊青銅鼎上。鼎身安靜,內部的龍祭印記如同沉睡。

他知道,回國之路,絕不會平靜。“聖殿遺物會”乃至其背後可能存在的“天獄”,絕不會眼睜睜看著這蘊含重大秘密的鼎和他這個“鑰匙”安然離開。

夜色更深,倫敦的霓虹依舊,但俱樂部套房內的燈光,亮了一夜。

暗流並未因聖堂的覆滅而平息,反而在更深的陰影裡,醞釀著更加致命的殺機。而陳默的“星瞳”,在黑暗中熠熠生輝,靜待著黎明的到來,以及……歸途上的一切挑戰。

第57章完

喜歡鑒寶:我的眼睛通萬界請大家收藏:()鑒寶:我的眼睛通萬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