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並未徹底湮滅。
仿佛沉入無邊墨海的微光,在永恒的寂靜與冰冷中漂泊。沒有形體,沒有感知,隻有一點源自“陳默”這個名字的不甘執念,如同被海浪衝刷卻始終不散的沙礫,維係著最後的存在。
我是誰?
陳默。
從何而來?
那片……需要守護的星空,那些……等待歸期的人。
去向何方?
不知道……唯有……向前。
這縷殘念在虛無中浮沉,不知歲月。偶爾,會有一點微弱的、熟悉的溫暖感拂過,如同母親輕柔的手,試圖將他從沉睡中喚醒。那是“萬物歸源之海”的氣息,是那枚他最後時刻植入的“規則種子”在悄然生長,在呼喚它的締造者。
然而,更多的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冰冷的束縛感。如同無形的蛛網,纏繞著這縷殘念,試圖將其同化、分解,那是掌律仙尊留下的秩序律令的殘餘力量,依舊在潛移默化地“修正”著這片天地,試圖抹去他存在的最後痕跡。
冰冷與溫暖,束縛與呼喚,在這絕對的虛無中交織、拉鋸。
不知過去了多久,或許是一瞬,或許是萬年。
那縷殘念在持續的溫暖呼喚下,終於凝聚起了一絲微弱的“自我”認知。它開始不再是隨波逐流的微光,而是嘗試著去“感知”那片溫暖的源頭。
它“看”到了——不再是歸墟的黑暗,也不再是初生之海的表象,而是這片天地最底層、最本源的法則結構!
那是一片浩瀚無垠、由無數細密符文與能量脈絡構成的“網絡”。其中絕大部分,呈現一種森嚴、有序、卻略顯僵化的灰白色,那是被昆侖律法深刻影響、屬於舊秩序的部分。它們穩固,卻缺乏活力,如同精密的齒輪,嚴格按照既定軌跡運轉。
然而,在這片灰白網絡的深處,一些節點上,悄然生長出了極其細微、卻頑強閃爍的金色光點!這些光點數量不多,分布散亂,卻散發著與周圍灰白網絡格格不入的活力與……“可能性”!它們正是那枚“新規種子”萌芽後,與這片天地共鳴產生的異變法則節點!
陳默的殘念,本能地被這些金色光點吸引。它小心翼翼地靠近,如同迷途的孩童尋找燈火。當它的意念觸碰到第一個金色光點時——
轟!
一股微弱卻無比清晰的共鳴感傳來!那不僅僅是能量的呼應,更是理念的認同,是道路的契合!這金色光點,本就是他意誌的延伸!
殘念仿佛找到了家,毫不猶豫地融入了這個金色光點。
刹那間,一種奇妙的“視野”打開了!通過這個光點,他仿佛成為了這片法則網絡的一個微小組成部分,能模糊地感知到其他金色光點的存在,能感受到這片天地那被壓抑的、渴望打破枷鎖的“本能”!
他“聽”到了初生之海無聲的潮汐,那潮汐中蘊含著對新生的渴望。
他“感”到了被鎮壓的混沌祖龍鼎不屈的龍吟,那龍吟中滿是對自由的向往。
他甚至隱約捕捉到了,遙遠世界壁壘之外,那道屬於蘇晚晴的、依舊在執著呼喚的微弱意念……
我還活著……以另一種形式。
我……即是這片天地新生法則的一部分!
這個認知,如同火星落入油海,瞬間點燃了這縷殘念中所有的不屈與鬥誌!
不能就此沉寂!這片天地需要他!那些等待他的人需要他!他的“道”,才剛剛開始!
更多的金色光點感應到了這縷主心骨意識的回歸,紛紛傳遞來歡呼與依附的意念。陳默的殘念開始主動遊弋在這片法則網絡之中,不再是被動感知,而是主動整合!
他穿梭於一個個金色光點之間,將它們散亂的力量連接起來,將它們代表的“希望”、“公平”、“守護”、“可能性”等理念梳理、融合。他以自身殘念為核心,以這些金色光點為節點,開始編織一張屬於“新規”的、微小卻堅韌的法則之網!
這個過程極其艱難。那無處不在的灰白秩序網絡時刻在壓製、排斥著這張新生網絡的成長。每一次連接,每一次理念的傳遞,都如同在泥沼中跋涉,在刀尖上舞蹈。他的殘念在飛速消耗,變得愈發稀薄。
但他沒有放棄。每一次感受到來自初生之海本能的呼應,感受到龍鼎不屈的意誌,感受到蘇晚晴執著的呼喚,他的信念就更加堅定一分!
不知整合了多少個光點,不知在法則的泥沼中掙紮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