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裝病?”
張毅輸入繼續問。
一、核心策略:“病”要給李世民看,但“治”要倚仗張毅
整個行動的目標非常明確:讓李世民親眼看到長孫皇後“病重”,在太醫束手無策的絕望中,被迫接受“唯有張毅可救”的方案。
二、精密計劃:如何裝一場“完美”的病
直接裝病很容易被李世民和太醫看穿,因此需要一些“科學”的幫助。
藥物輔助製造真實生理表征)
·方法:張毅可以提供一些安全的現代藥物。例如,少量鹽酸倍他司汀一種治療眩暈的藥)或阿托品需極其嚴格控製劑量,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可以引起麵色潮紅或蒼白、心跳加快等類似急病的症狀。
·關鍵:張毅必須精確指導用量,確保絕對安全。這比任何古代“裝病”技巧都更真實。
2.症狀設計貼合已知病情)
·既然長孫皇後本就有氣疾,症狀就圍繞其展開:呼吸急促、胸悶、眩暈、乏力。
·表演核心:長孫皇後無需大喊大叫,反而要表現出一種虛弱、隱忍的痛苦,這更符合她的身份性格,也更能刺痛李世民的心。
3.“自己人”的配合
·豫章李麗質:她們是“吹哨人”,要第一個發現母後的“異常”,並表現得驚慌失措,第一時間去請李世民和太醫。
·心腹太醫:如果能爭取到一位完全忠於皇後的太醫比如一直為她調理身體的),讓他出麵表示“此症古怪,臣無能為力”,可信度將直接拉滿。
“妙!妙!太妙了!”
見ai給出的回答,張毅拍腿叫好。
四、收網與後續
·張毅的登場:在李世民“準奏”後,張毅通過鏡子,在豫章引導下,以“海外方士”的身份,帶著現代急救藥品如噴霧、速效藥)隆重登場。
·“藥”到“病”除:在李世民將信將疑的注視下,張毅讓皇後使用藥物。很快,皇後的“症狀”逐漸平複,呼吸變得平穩。
·價值升華:經此一役,張毅在李世民心中的形象,瞬間從一個“拐帶公主的嫌疑犯”,變成了有真才實學、能救皇後性命的“奇人異士”。之後,李世民不僅會默許他與豫章公主的往來,更會對他禮遇有加。
“如何獲取藥物?”
張毅在ai對話框中輸入了這個問題,
ai的回複很快彈出:
“鑒於您非醫療專業人士,獲取處方藥物存在困難與風險。建議采用替代方案:
1.利用常見副作用:某些非處方抗過敏藥物如含苯海拉明的暈車藥、部分感冒藥)服用後可能引起嗜睡、口乾、心跳輕微加快等反應,足以模擬部分虛弱症狀。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嚴格控製劑量,以遠低於治療劑量為準,確保安全。
2.心理暗示與表演主導:藥物的作用更多是輔助,為表演提供一個真實的生理基礎。核心仍在於皇後殿下逼真的表演和情緒渲染。輕微的不適感足以被演技放大為‘重病’征兆。
“暈車藥,感冒藥?這個好!”
見狀,張毅起身。對幼薇說了一聲:“我出去買點東西”。
拿著車鑰匙就下了樓。
很快,他開著庫裡南來到小區外的連鎖藥店。
選擇了一盒最常見的茶苯海明片暈車藥),其主要副作用明確標注著“嗜睡、乏力、口乾”。
又拿了一盒脫敏藥,主要怕長孫皇後過敏。
“嗯!這樣保險點!”
看著手中的兩盒藥,張毅喃喃自語。
回到家,張毅立刻開始著手準備。他先仔細閱讀了兩種藥的說明書,然後用小刀將各自一片藥片小心翼翼地刮下約四分之一的分量,在光潔的白紙上用銀行卡將這些碎末碾壓成極其細膩的白色粉末,再將兩種粉末混合均勻。
“這樣應該足夠了,既能有輕微反應,又確保安全。”他低聲自語,撕下一張錫紙將其包好。
隻等晚上沒人的時候,交給豫章公主就行。
……
時間很快來到晚上。
吃完飯,洗澡完。
張毅敷著麵膜躺在床上,不時看著全身鏡裡的畫麵和留意手機時間。
房間裡隻亮著一盞昏黃的床頭燈,
他打算淩晨三點再過去,因為這是人體最為困倦、警惕性最低的時刻,選擇這個時間點行動,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