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並非朝會之期,怎會突然有聖旨臨門?
賈璘壓下心頭疑慮,沉聲道了句:“前麵帶路。”
話音未落,已率先邁步朝府門方向走去,
王熙鳳提著裙擺緊隨其後,指尖不自覺攥緊了帕子。
府門前,明黃色的聖旨卷軸在陽光下格外刺眼,
傳旨太監高抬著手臂,身後跟著兩名佩刀的禁軍,神色肅穆。
見賈璘趕來,太監才緩緩展開聖旨,尖細的嗓音在府門前回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命忠福王賈璘,即刻陪同太後前往青州視察民情,沿途體察民生疾苦,以慰聖心。
另,青州乃忠福王封地,著令王伴太後於封地內賞秋養身,以儘孝道。
隨行人員由忠福王自行欽點,欽此!”
賈璘心中一動——所謂“視察民情”不過是幌子,
太後這是借故要去他的青州封地散心養身。
他俯身接旨,朗聲道:“臣,遵旨!”
起身時,傳旨太監已收起聖旨遞來,笑著打了個哈哈:
“王爺,太後特意吩咐,此行不必拘禮,您隻管選些貼心人同行便是。”
賈璘頷首應下,待太監離去後,才轉身看向身後的王熙鳳。
“隨行的人,你算一個。”
賈璘直言,目光掠過庭院,忽然想起城郊彆院的那抹素白身影,
“妙玉師父也得帶上,她性子靜,太後平時也念佛,正好能陪太後說說話。”
末了,又補充道,“再挑三十三名錦衣衛精兵,務必都是可靠之人。”
王熙鳳眼珠一轉,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帶自己是為了料理行程瑣事,
帶妙玉是為了妥帖照料太後,錦衣衛則是為了暗中護駕,這般安排周全又不張揚。
她點頭應道:“我這就去擬名單,順便讓人告知妙玉師父一聲。”
“至於府中之事……”賈璘頓了頓,目光投向內院方向,
“讓李紈和黛玉暫代打理吧。
李紈持重,黛玉心細,兩人搭著,我放心。”
話音剛落,便有下人來報,說太後的儀仗已在城外十裡亭等候,隻待賈璘一行人啟程。
賈璘快步回房換了朝服,剛踏出房門,便見王熙鳳已帶著擬好的名單候在廊下。
兩人並肩朝外走時,遠遠瞥見妙玉一身素白僧衣立在二門處,
手中提著一個小巧的布包,顯然已得了消息。
三日後,隊伍在城外集結。
太後乘坐的鎏金馬車緩緩停下,車簾掀開的瞬間,眾人皆暗自驚歎——
五十出頭的太後,肌膚依舊細膩飽滿,珠圓玉潤的身姿裹在繡金錦袍中,
鬢邊斜插一支赤金鑲珠步搖,舉手投足間既有皇家的高貴威嚴,
又透著幾分歲月沉澱的風韻,望去竟隻像四十許人。
她看向賈璘,眼中帶著溫和的笑意:“忠福王,此番青州之行,便多勞你費心了。”
賈璘躬身行禮:“臣必護太後周全,不負聖恩。”
說罷,抬手示意隊伍啟程。
馬蹄聲踏破清晨的寧靜,錦衣衛精兵列成兩隊護在馬車兩側,
王熙鳳與妙玉分乘兩輛青布馬車緊隨其後,一行隊伍朝著青州方向緩緩駛去…
車輪碾過秋日乾燥的路麵,發出規律的轆轆聲。
金色的陽光透過車窗縫隙,在鎏金馬車的華貴內飾上跳躍。
忽然,一名身著湖藍宮裝、行動輕捷的宮女小步趨至賈璘馬側,隔著車窗低聲道:
“王爺,太後懿旨,請您移步至鳳輿伴駕,為老佛爺講述沿途風物景致。”
賈璘立刻勒住韁繩,翻身下馬。
他整理了一下因騎行而微有褶皺的朝服衣襟,
深吸一口氣,走向那輛象征著無上尊榮的巨型鎏金馬車。
車轅旁侍立的太監早已躬身掀起了厚重的、繡滿祥雲仙鶴的錦緞車簾。
一股溫暖、馥鬱而沉靜的異香瞬間撲麵而來,
那是頂級沉水香與清冽梅花香精完美融合的氣息,
絲絲縷縷,沁潤心脾。
賈璘躬身踏入車廂,眼前景象饒是他見慣富貴,也不禁心神微震。
車廂內部的寬敞遠超尋常車駕,宛如一間移動的精舍。
四壁鋪設著深紫色的天鵝絨,其上用金線銀絲繡著繁複的纏枝蓮紋與“萬壽無疆”的篆字圖案。
腳下是厚實柔軟、色澤溫潤的波斯長絨地毯,踩上去幾乎無聲。
車頂懸掛著一盞精巧的琉璃宮燈,燈罩上繪著工筆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