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紓解連日災氛帶來的沉重壓抑。
賈璘決意攜女眷前往青州城西百裡外的駝山石窟散心。
此地乃前朝佛教聖地,千仞絕壁上鑿窟千餘,內藏精美造像壁畫,
雖年代久遠略顯殘破,卻因地處偏僻,反在蝗災中得以保全。
山路崎嶇,馬車難行,眾人便換了輕便的爬山虎一種二人抬竹輿)。
山霧繚繞,古木森森。
遠離了城中的焦土與哀鴻,滿目的蒼翠與清脆鳥鳴,總算帶來一絲喘息。
黛玉倚在輿中,裹著寶釵遞來的薄毯,臉色雖仍有些蒼白,
但精神稍複,望著峭壁上若隱若現的佛窟,眸中透出幾許出塵之意。
寶釵則端坐輿中,不時低聲與賈璘商討著幾處安置點的藥材補給。
襲人細心,早已備好溫水、點心與提神香囊分給眾人。
尤三姐與秦可卿同乘一輿,笑語嫣然地指點著山間奇石飛瀑。
行至半山一處寬闊平台,可見對麵絕壁上幾座尚存金彩的大型佛窟。
賈璘下令歇息。
親衛散開警戒,丫鬟仆婦取出錦墊、茶具、果品,布置於一方平整青石之上。
尤三姐最是活潑,拎著裙角便跑到平台邊緣,指著對麵最大的石窟興奮道:
“璘哥哥快看!那尊坐佛好生宏偉!”
山風拂起她桃紅色的裙裾與長發,身姿曼妙。
賈璘含笑走近,剛站定,尤三姐便如同沒骨頭般順勢倚靠上來,纖纖玉臂自然地環住他的勁腰,
半邊柔軟飽滿的身子緊貼著他臂膀,仰起俏臉,眼波流轉:“璘哥哥,那佛…好似在看著我們笑呢?”
吐氣如蘭,溫熱的氣息拂過賈璘頸側。
一旁的寶釵瞥見,隻垂眸飲茶,恍若未見。
黛玉則微微側過臉,眺望遠山。
秦可卿卻未看佛像,她凝神注視著那石窟下方一處被藤蔓半掩的、似乎更為古老的方形洞口,黛眉微蹙:
“爺,您看那洞口石壁的紋路…有些奇特,倒像是…人為的封印符文?
隻是大半剝蝕,難以辨認了。”
她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絲不確定的凝重。
賈璘順著她所指望去,隻看到一片模糊的青苔與裂痕,並未深究。
歇息片刻,秦可卿親自煮水烹茶。
用的是自帶的雪水和今年新得的廬山雲霧,茶香清冽。
她素手執壺,皓腕凝霜,為賈璘奉上一盞碧綠茶湯。
賈璘接過時,指尖故意戳了戳她嫩滑的手背。
秦可卿眼睫微顫,抬眸似嗔似喜地飛快瞟了他一眼,
隨即又低眉順目退至一旁,耳根卻悄悄泛起紅暈。
這無聲的曖昧,在山水清音間流轉,比尤三姐的直白依偎更撩人心弦。
日影西斜,眾人儘興下山。
歸途至山腳岔路,見一簡陋茅草茶亭。亭外古槐亭亭如蓋,倒也陰涼。
賈璘見幾女麵露疲色,便命在此稍歇,飲些粗茶解渴。
茶亭狹小,僅擺著三四張粗木桌凳。
賈璘一行占據了一桌,其餘位置稀稀落落坐著幾個歇腳的行商腳夫。
店家提來粗陶大壺,倒了數碗渾濁的茶水,便蹲在簷下打盹。
眾人正默默喝茶解乏,忽聽得鄰桌傳來一陣放肆的哄笑聲與濃烈的酒氣。
卻是三個穿著綢衫、看似行商模樣的漢子,顯然已喝了不少,個個麵紅耳赤,口齒不清。
“……嗝!王、王老哥…聽說你那批南邊的藥材…又、又翻了三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