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城下硝煙未散,屍骸枕藉,但震天的歡呼聲卻衝霄而起。孫傳庭與滿桂兩路大軍的及時趕到,如同兩記重拳,狠狠砸在了代善所部清軍的側後,徹底粉碎了其奪取遵化的企圖。
代善眼見明軍援軍勢大,己方攻城受挫,士氣已墮,隻得恨恨下令全軍後撤二十裡,重新立寨,與明軍形成對峙之勢。遵化之圍暫解。
孫傳庭主力大軍浩浩蕩蕩進入遵化城,與守軍彙合。當孫傳庭看到城頭慘烈的戰況和疲憊不堪卻眼神堅定的守軍,尤其是看到那一身浴血、卻依舊挺立如鬆的王小偉時,這位以沉穩冷峻著稱的宣大總督,也忍不住動容,快步上前,緊緊握住王小偉的手。
“守誠王小偉表字,孫傳庭為其所取,取‘守土誠貞’之意)!辛苦了!此戰,你當居首功!”孫傳庭的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若無王小偉奇襲破城、又血戰堅守,焉有今日局麵?
滿桂也大步走來,這位以勇猛著稱的總兵,看著年輕卻戰功赫赫的王小偉,眼中滿是激賞:“王兄弟!好樣的!老子在薊州就聽說你的大名了!殺得好!守得更好!真是痛快!”
王小偉抱拳行禮,不卑不亢:“督師、滿總兵過譽。守城之功,乃薑將軍與全軍將士用命,非我一人之力。如今虜酋雖退,然主力未損,必不甘心,大戰仍在後麵。”
孫傳庭點頭,神色恢複凝重:“守誠所言極是。如今我軍雖彙合,兵力仍遜於虜酋。皇太極得知遵化失利,必不肯乾休。京畿之戰局,關鍵仍在京城腳下。”
他隨即下令:薑瑄部繼續留守遵化,加固城防,看住代善這股清軍,使其不能南下與皇太極主力彙合。而他則與滿桂、王小偉,率領主力精銳,即刻南下,馳援北京!
大軍休整一日,補充糧草器械後,即刻開拔。旌旗招展,刀槍如林,士氣高昂的明軍,如同一條紅色的巨龍,向著北京方向挺進。
途中,孫傳庭與滿桂、王小偉並轡而行,商議軍情。
“據夜不收探報,皇太極主力仍在京城北麵,猛攻德勝門、安定門一線,袁崇煥的關寧軍被陛下勒令於廣渠門外駐紮,與虜軍時有交鋒,但……”孫傳庭說到這裡,眉頭緊鎖,歎了口氣。
滿桂性急,接口道:“但皇上就是不讓他進城!也不讓他全力進擊!娘的,這打的什麼窩囊仗!袁蠻子也是,就知道在城外和韃子磨嘰!”
王小偉沉默不語。他知道曆史上崇禎對袁崇煥的猜忌已深,北京城下這番詭異布局,正是這種猜忌的體現。皇帝既需要袁崇煥擋敵,又怕其擁兵自重,甚至與清軍勾結這種荒謬的謠言在京城甚囂塵上)。這種掣肘,讓袁崇煥束手束腳,難以發揮。
“督師,當務之急,是儘快與袁督師取得聯絡,協調行動。”王小偉開口道,“我軍新至,需與關寧軍互為犄角,方可破敵。”
孫傳庭頷首:“本督已派人設法與元素袁崇煥字元素)聯絡。隻是如今京城九門緊閉,通信極為不便,陛下那邊……”他欲言又止,顯然也對崇禎的固執和多疑感到無奈。
正說話間,前方一騎快馬飛馳而來,乃是孫傳庭派往京城的信使。
“報督師!京城消息!”信使滾鞍下馬,氣喘籲籲,“陛下有旨,令督師與滿總兵率軍入駐永定門外大營,與袁督師部互成犄角,相機破敵!另……另有旨意給王同知……”
信使取出一封密封的旨意,遞給王小偉。
王小偉微微一愣,接過旨意打開。裡麵並非正式的聖旨,而是一道崇禎皇帝親筆的手諭,字跡略顯潦草,卻透著一種急切:
“王卿守誠:聞卿光複遵化,朕心甚慰。今虜氛日熾,京畿震動,特諭卿協同孫、滿二卿,並力破賊。京城安危,係於卿等之身。盼卿再立奇功,以紓朕憂。勉之勉之!”
手諭最後,還蓋著皇帝的私人小璽。
這道手諭,言辭懇切,寄托厚望,與之前朝廷公文迥異,顯是崇禎在巨大壓力下的真情流露,也表明他對王小偉的信任和依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孫傳庭和滿桂看了手諭,對視一眼,神色複雜。皇恩浩蕩,但也意味著千斤重擔。
王小偉收起手諭,麵色平靜:“陛下厚恩,唯以死報國。督師,滿總兵,我等加快行軍,早日抵達京城戰場吧!”
他知道,北京城下,才是真正的風暴之眼。那裡不僅有凶殘的清軍,還有詭譎的朝堂風雲和皇帝難以揣測的聖心。
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即將展開。
大軍加快了速度,滾滾向南。
遠處,北京城巨大的輪廓已然在望,而城北方向,硝煙彌漫,殺聲隱隱,顯然激戰正酣。
王小偉握緊了韁繩,眼神銳利如鷹。
皇太極,我來了。
第四卷第一章完)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