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研究所內,氣氛如火如荼,卻又彌漫著焦慮與挫折感。銀錢消耗的速度讓負責賬目的書記官手都在發抖,而成品卻依然遙遙無期。
燧發機括小組的工棚裡,地上鋪滿了各種形狀的失敗彈簧和撞針。老師傅愁眉不展:“都督,這精鐵已是上品,淬火也試了無數次,不是太脆就是太軟,這小小彈簧,怎地如此難做?”
王小偉拿起一枚斷裂的彈簧,仔細觀察斷口。他知道問題出在鋼材的含碳量和熱處理工藝上,但這需要大量的實驗積累,急不來。
“換思路。”王小偉果斷下令,“不要隻盯著一種鋼材和一種淬火方式。李匠頭,你帶人,將能找到的不同產地的鐵料、甚至收集一些海外來的‘镔鐵’大馬士革鋼的泛稱,此時少量流入),都拿來試!淬火也不止用水,試試油淬,甚至試試用鉛水!記錄下每一次的成分、火候、淬煉方式和結果!我們就是在無數失敗裡找那條對的路!”
他引入了現代科研的“試錯法”和“數據記錄”概念,雖然笨拙,卻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
同時,他大刀闊斧地改革生產模式。他將原本一個工匠負責從頭到尾製作一件東西的“慢工出細活”模式,強製改為“流水作業”。他將燧發槍的製造分解為十幾個環節:鍛打鋼坯、鑽膛、拉來複線他嘗試性提出)、製作槍托、鍛造擊錘、繞製彈簧、製作燧石夾、組裝調試……每個環節由專門的工匠小組負責,隻精通一道工序,熟能生巧。
起初工匠們極其不適應,抱怨連連。但當他們發現自己隻需要反複練習一個動作,速度和質量果然開始提升時,才逐漸體會到這種模式的高效。生產效率肉眼可見地提高了。
轉機在一個午後悄然來臨。
一名年輕工匠在嘗試用新的油淬法處理一批來自閩地的鐵料製作的彈簧時,無意中延長了回火時間。當他將這批彈簧裝上測試夾具時,驚訝地發現其彈性和耐久度遠超之前的所有作品!
“成了!好像成了!”他激動地大喊起來。
消息立刻傳到王小偉耳中。他親自趕來,反複測試那批彈簧,雖然距離理想狀態還有差距,但已堪使用!
“就是這條路!”王小偉大喜,“賞!重賞這名工匠和整個小組!按照這個配方和工藝,立刻擴大生產!”
彈簧問題的突破,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緊接著,負責燧石夾的工匠也改進了設計,增加了調節螺絲,使燧石能更緊密地貼合藥鍋蓋上的擊砧,大大提高了打火成功率。
槍管小組在李三蛋的帶領下,改進了鑽頭材料和冷卻方式,並采納王小偉的“標準化”建議,製作了統一的量規,使得槍管的內徑和壁厚一致性顯著提高。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研究所的核心工匠們齊聚一堂,氣氛緊張而又興奮。所有改進後的部件被小心翼翼地組裝起來。
第一支完全由大明工匠自主研發的燧發槍,誕生了。
它看起來還有些粗糙,木托甚至沒有打磨光滑,但結構已然完整。
“試槍!”王小偉親自下令。
靶場被火把照得通明。李三蛋深吸一口氣,按照訓練了無數次的動作:咬開紙殼定裝彈簡易版,將定量火藥和彈丸用油紙包在一起),將火藥倒入藥池並合上蓋子,再將剩餘火藥連同彈丸從槍口倒入,用通條壓實,然後舉槍瞄準。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李三蛋扣動了扳機!
擊錘在強勁彈簧的驅動下猛地落下,燧石重重劃過擊砧!
嗤啦!一簇耀眼的火星迸射入藥池!
轟!
一聲清脆而爆烈的轟鳴聲響起!遠比鳥銃沉悶的響聲更具威懾力!槍口噴出長長的火焰和白煙!
遠處的木靶應聲出現一個破洞!
成功了!雖然煙霧依舊很大,後坐力也不小,但它成功擊發了!而且射速,遠比需要點燃火繩的鳥銃快得多!
“再試!”王小偉強壓激動。
連續試射了十次,僅有兩次因燧石質量問題未能成功打火,其餘八次全部成功!這個可靠性在初期已經堪稱奇跡!
“萬歲!”
“成功了!”
工匠們激動得熱淚盈眶,互相擁抱歡呼!無數個日夜的煎熬,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
王小偉撫摸著那支還發燙的燧發槍,心中亦是波瀾起伏。這隻是萬裡長征第一步,但這關鍵的一步,終於邁出去了!大明軍隊的武器裝備,即將迎來質的飛躍!
他立刻下令:“以此槍為基準,繼續優化細節,尤其是可靠性!同時,開始小批量生產,優先裝備我的親衛隊,進行實戰化測試!”
軍工的火種,已然點燃。而與此同時,王小偉開辟財源的“商業帝國”,也傳來了第一個好消息。
第五卷第三章完)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