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內,氣氛凝重。幾名禦史慷慨陳詞,引經據典,將京西煤窯“與民爭利、破壞風水”的罪名扣得嚴嚴實實,言語間雖未直接指向王小偉,但句句暗藏機鋒,直指其“惠民煤業”的根基。
溫體仁垂首站在班列前列,麵色平靜,仿佛與此事毫無乾係,但微微眯起的眼縫中,偶爾閃過的精光暴露了他的關注。
崇禎皇帝聽著禦史們的奏報,眉頭越皺越緊。他深知蜂窩煤之事是王小偉一手操辦,也確實惠及了軍民,但“與民爭利”、“破壞龍脈”的帽子太大,由不得他不慎重。他的目光轉向王小偉:“王愛卿,對此你有何話說?”
王小偉出列,神色從容,朗聲道:“陛下,臣確有話說。首先,京西煤窯所在之地,乃朝廷官地,並非民田,何來‘侵占’一說?工部應有存檔可查。其次,所謂‘破壞龍脈’,更是無稽之談!若采煤便傷龍脈,那我大明太祖皇帝定都於此,京城百萬軍民百年炊飲取暖,皆賴西山之煤,豈非早已國運衰微?可見此說荒謬至極!”
他語氣鏗鏘,直接駁斥了核心指控,接著話鋒一轉:“至於‘與民爭利’?臣倒要問問,是與哪些‘民’爭利?是與那些冬日隻能蜷縮凍餒的貧苦百姓爭一絲溫暖之利?還是與那些囤積居奇、抬高木炭價格、盤剝百姓的奸商爭利?!”
他目光如電,掃過那幾名禦史:“諸位禦史大人如此關心‘民利’,為何不見你們在去歲寒冬之時,上書為凍斃街頭的流民請命?為何不見你們彈劾那些將木炭價格哄抬數倍的炭商?如今朝廷設法讓百姓得以廉價取暖,爾等卻跳出來橫加指責,臣實在不解,諸位所維護的,究竟是何人之‘利’?!”
一連串的反問,如同重錘,敲打在幾名禦史心頭,讓他們臉色發白,一時語塞。朝堂之上,不少官員暗自點頭,王小偉此言確實戳中了要害。
王小偉趁熱打鐵,向崇禎躬身道:“陛下,蜂窩煤一物,價廉物美,惠及京師無數軍民,去歲寒冬,因煙毒致死、凍傷者大為減少,此乃陛下仁德,朝廷德政!若因幾句無端指責便廢止,豈不寒了天下百姓之心?若有人確認為此事不妥,臣請陛下明察,其所言所行,究竟是為公,還是為私?!”
最後一句,已是圖窮匕見,直指幕後操縱者。
溫體仁眼皮猛地一跳,知道不能再讓王小偉說下去了。他輕輕咳嗽一聲,出列道:“陛下,王都督所言亦有理。蜂窩煤確於民生有益。然則,禦史風聞奏事,亦是職責所在。或可令有司詳細核查煤窯占地、用工等情,規範經營,以堵悠悠之口,亦顯朝廷公允。”
他這是以退為進,試圖將事情拖入繁瑣的調查程序,從而乾擾甚至拖垮王小偉的煤業經營。
崇禎聞言,覺得此法穩妥,便欲點頭。
王小偉卻再次開口:“陛下,溫相所言極是。規範經營,理所應當。臣請陛下,即可派員核查,若臣有半分以權謀私、侵占民田之舉,甘受國法處置!但在此期間,蜂窩煤的生產銷售關乎民生,一刻也不能停!否則,今冬若有百姓因無煤取暖而凍死,該由誰負責?!”
他將“民生”大旗牢牢扛在肩上,逼得溫體仁等人無法再堅持立即停業調查。
崇禎終於下定決心:“準奏!著戶部、工部派員核查京西煤窯事,但蜂窩煤照常產銷,不得有誤!若有無端阻撓者,嚴懲不貸!”
“陛下聖明!”王小偉高聲應道,目光掃過溫體仁和那幾名禦史,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冽。第一回合,他贏了,但也深知,這隻是開始。溫體仁絕不會善罷甘休。
退朝後,王小偉立刻行動。他深知調查人員若被溫體仁掌控,白的也能說成黑的。他一方麵讓負責煤業的管事準備好所有地契、用工合同、賬目,做到完全合法合規;另一方麵,他通過王承恩,巧妙安排了幾名與宮內關係密切、相對中立的官員進入調查組。
同時,他加快了“玉潔齋”和玻璃工坊的擴張步伐,並開始籌劃下一個更大的財源——利用現有的銷售網絡和物流體係,介入鹽、鐵民用)、布匹等大宗商品的貿易,進一步夯實自己的經濟基礎,編織一張更龐大的商業網絡。
經濟命脈,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