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獲得喘息、重振旗鼓的張獻忠,王小偉並未急於進攻。他深知“困獸猶鬥”,尤其是張獻忠這種凶悍狡詐的對手,在其新得補給、士氣有所回升時強攻,代價必然巨大。
他采取了“堅壁清野,攻心為上”的策略。
首先,他命令大軍在承天府外圍險要之處紮下堅固營盤,深溝高壘,並不主動尋求決戰,而是派出大量騎兵小隊,不斷襲擾張獻忠的糧道和小股部隊,使其不得安寧,無法從容恢複實力。
其次,他以南陽、安陸為榜樣,派出得力人手,甚至從講武堂抽調學員,前往承天府周邊尚未被流寇蹂躪的州縣,強力推行“清野”政策:將城外百姓、糧食物資儘可能遷入城中,來不及遷移的則就地隱藏或銷毀,使張獻忠無法就地獲得補給兵源。
同時,他發動了強大的輿論和心理攻勢。
他親自撰寫了多篇白話文告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揭露張獻忠屠城虐殺、破壞生產的暴行,號召被裹挾的民眾棄暗投明。告示中詳細列出了投誠的待遇:既往不咎,發給路費口糧,願回鄉者遣返,願留者安排屯田務工。
他讓工匠刻製了大量簡易木版,印刷了無數份告示,由騎兵和細作廣泛散發到承天府周邊,甚至用箭射入張獻忠控製的區域內。
更絕的是,他利用繳獲的張獻忠軍中的一些信物,以及俘虜的一些中級頭目,上演了一出“蔣乾盜書”般的反間計。他故意釋放幾名俘虜,讓他們帶回一些經過篡改的、暗示軍中某些將領與官軍有秘密聯絡的“情報”,並在營中散布流言,稱張獻忠欲排除異己,猜忌某部雲雲。
這套組合拳效果顯著。
不斷有小股被裹挾的民眾和底層士兵冒險逃出承天府,前來投誠。他們帶來了城內的寶貴情報,也加劇了張獻忠軍中的糧食恐慌和不信任感。
張獻忠性情多疑暴戾,看到那些勸降告示和聽到營中流言,果然疑心大起,雖然未必全信,但對部下將領,尤其是那些新附不久的頭目,態度越發惡劣,動輒打罵,甚至無故誅殺了幾名中級頭目,搞得軍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大將劉文秀張獻忠義子)看不過眼,出麵勸諫,竟也被張獻忠痛斥一番,險些被鞭笞。大西軍內部原本就存在的矛盾開始激化。
王小偉在城外,通過夜不收的情報,清晰地掌握著城內的一切變化。他知道,火候差不多了。敵人的堡壘,往往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他決定,再給張獻忠加上最後一根稻草。
他找來軍中幾名聲音洪亮、口齒伶俐的士兵,讓他們站在靠近城牆的高地上,輪番向城內喊話,內容直指張獻忠的猜忌和暴行,宣揚投誠政策,甚至點名呼喚一些已知對張獻忠不滿的頭目。
這種赤裸裸的心理戰,讓城頭上的張獻忠氣得暴跳如雷,下令放箭,卻因距離太遠毫無效果,反而更顯其窘迫。
承天府,變成了一座被無形繩索緊緊勒住的孤城。外部包圍日漸嚴密,內部矛盾日益尖銳,糧食一天天減少,恐慌情緒如同瘟疫般蔓延。
決戰的氣氛,越來越濃。王小偉在等待,等待一個最佳的總攻時機。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