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伏誅,承天府光複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天下!
朝野震動,四海嘩然!
自崇禎初年以來,肆虐中原、湖廣近十年,屠戮無數、令朝廷束手無策的巨寇張獻忠,竟然被上任不到一年的駙馬督師王小偉徹底剿滅!這是繼南陽大敗李自成後,又一個石破天驚的勝利!
湖廣、河南等地百姓歡欣鼓舞,幾乎將王小偉奉若神明。酒樓茶館,說書人立刻編出了“王督師三箭定承天”、“駙馬爺夜破百萬兵”等各種傳奇故事。
紫禁城內,崇禎皇帝接到捷報,激動得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連聲大叫:“好!好!朕之衛霍!朕之郭子儀!”欣喜若狂之下,賞賜如同流水般頒下,甚至提出要召王小偉回京,舉行盛大的獻俘儀式,並要加封他為侯爵!
然而,與皇帝的狂喜和百姓的歡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朝堂之上,暗流變得更加洶湧。
首輔周延儒的府邸,再次聚集了一批心腹官員。氣氛凝重。
“沒想到……沒想到這王小偉竟如此厲害……連張獻忠都……”一名官員喃喃道,語氣中帶著恐懼。
“厲害?是可怕!”另一人接口,“手握如此強兵,又立下不世之功,如今在軍中和民間的聲望如日中天!他若回京,還有我等立錐之地嗎?”
“陛下還要封侯……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封王?再下一步呢?”這話已近乎大逆不道,但卻說中了在場許多人心中最深的恐懼。
周延儒麵色陰沉,撚著胡須,緩緩道:“功高震主,古來之大忌也。陛下如今雖喜,然心中豈能毫無芥蒂?我等身為朝廷重臣,當為陛下分憂,為江山社稷慮。”
“相爺的意思是?”
“王小偉奏請在南陽、安陸等地實行‘軍屯’、‘商屯’,此乃效仿唐之藩鎮,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其心叵測!”周延儒扣下一頂大帽子,“且其軍中隻知有督師,不知有朝廷,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對!必須遏製!”
“應立刻讓其交出兵權,回京述職!”
“還需派重臣接管其軍,清查其賬目!”
一場針對王小偉的更大風暴,正在權力的中心醞釀。他們不僅要阻止王小偉回京獲得更高封賞,更要趁機剝奪他的兵權,甚至羅織罪名。
這一切,很快通過秘密渠道傳到了仍在承天府善後的王小偉耳中。
看著京城來的密信,王小偉沉默了。巨大的功勳帶來的不是安寧,而是更深的猜忌和更凶險的圍攻。他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憤怒。
周遇吉、徐銳等將領得知後,更是群情激憤。
“督師!朝廷怎能如此卸磨殺驢!”
“若無督師,中原早已糜爛!他們安能高坐廟堂!”
“督師!不如我們……”有激進的部將甚至說出了危險的詞語。
“住口!”王小偉厲聲製止,“此話休得再提!我等乃大明將士,豈能做不忠不義之事!”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波瀾,眼神重新變得堅定:“朝廷有奸臣作祟,蒙蔽聖聽。我等更要謹守臣節,表明心跡。”
他再次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第一,上表謙辭侯爵封賞,極力將戰功歸於皇帝英明和將士用命,並再次請求允許其在地方屯田,以減輕朝廷負擔,言辭極其恭順懇切。
第二,將張獻忠的首級及大量重要俘虜、繳獲的璽印儀仗等,派重兵押送京師獻俘,顯示尊崇朝廷。
第三,奏請朝廷選派“得力重臣”前來湖廣,負責善後安撫、重建地方等事宜,主動提出交出部分行政權力,試圖緩和矛盾。
第四,加快軍屯、商屯步伐,進一步鞏固自身的經濟和軍事基礎,以防萬一。同時,密令講武堂加快培養基層軍官,牢牢掌握部隊。
這是一場走鋼絲般的平衡。既要展現忠誠,又要保存實力;既要妥協,又要堅守底線。
剿滅張獻忠的巨大勝利,並未帶來預期的安寧,反而將王小推到了一個更加微妙、更加危險的境地。天下雖暫得喘息,但帝國的內部矛盾,以及王小偉個人的命運,都走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
他知道,下一個回合的較量,將不再是在沙場之上,而是在那波譎雲詭的廟堂深處。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