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丈田畝的政令,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山東士紳官僚階層中激起了千層浪。這道政令直指他們賴以生存和享有特權的根基——土地。
過去,他們通過投獻、詭寄、瞞報等各種手段,將大量田產隱匿起來,逃避朝廷賦稅,將負擔轉嫁給普通自耕農和小地主。如今王小偉要重新丈量,明確產權和賦稅,等於要從他們口袋裡直接掏錢,甚至可能追討過往積欠,這如何能忍?
雖然王小偉派兵護送清丈小組,並以鐵血手段處置了幾起暴力抗法事件,砍了幾個帶頭鬨事的豪強腦袋,暫時壓製住了明麵上的反抗。但暗地裡的抵製和破壞卻更加洶湧和難以對付。
陽奉陰違:地方官吏往往與豪強沆瀣一氣,在清丈時故意拖延、製造錯誤、或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隻清丈普通百姓的土地,對豪強田地則網開一麵。
造謠中傷:市麵上開始流傳各種謠言:說王小偉清丈田畝是為了搜刮地皮,討好皇帝;說清丈之後賦稅不但不會減,反而會大增;甚至惡毒地暗示王小偉有不臣之心,清查土地是為了將來割據一方做準備。謠言在茶樓酒肆、鄉野村落間傳播,試圖煽動普通百姓對清丈的抵觸情緒。
上書彈劾:與山東豪強有千絲萬縷聯係的朝中官員尤其是言官),開始紛紛上奏,彈劾王小偉在山東“擅權跋扈”、“苛虐士紳”、“與民爭利”、“恐激生變亂”。奏疏雪片般飛向北京的通政司和內閣。
利益受損的不僅僅是地方豪強,還包括山東的藩王——德王朱由樞。德王府在山東占有大量莊田王莊),同樣存在大量隱匿和非法侵占的田地。清丈田畝同樣觸及了德王府的利益。德王雖然不敢明著對抗聖旨和手握重兵的王小偉,但王府屬官和依附王府的勢力卻在暗中推波助瀾,成為抵抗清丈的重要力量之一。
甚至總督行轅內部和剛剛整編的“山東鎮守兵”中,也有一些中下層軍官和吏員出身當地豪族,或與之有姻親故舊關係,在執行命令時不免打折扣,甚至偷偷傳遞消息。
阻力比預想的更大、更複雜。清丈工作的進度大大放緩,甚至在某些地區陷入了停滯。
總督行轅書房內,燈火再次亮至深夜。王小偉看著軍情司送來的關於各地抵製清丈的詳細報告,以及抄錄的朝中彈劾奏章,麵色凝重。
徐銳、周遇吉、以及新任的“廉政肅政司”主事一位從投效文人中提拔起來的鐵麵官員)皆在座。
“督師,清丈之事,阻力太大。是否暫緩……”一位負責民政的官員小心翼翼地建議。
“不能緩!”王小偉斷然否定,“一緩,則前功儘棄,日後再也彆想推動!他們就是要用這種軟硬兼施的辦法逼我們退縮!”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重重敲著幾個抵製最激烈的府縣:“他們以為法不責眾,以為靠著盤根錯節的關係和朝中的奧援,就能讓我束手無策?笑話!”
“廉政司!”他看向那位主事。
“下官在!”
“你立刻選派精乾人手,組成特彆稽查組,秘密前往東昌、兗州兩地。不要看地方官提供的賬冊,直接深入鄉村,暗訪百姓,重點查那幾個跳得最凶、號稱‘詩書傳家’卻田連阡陌的大鄉紳!給我把他們隱匿田產、欺壓鄉民、賄賂官吏的實證挖出來!要鐵證!”
“遵命!”廉政司主事領命,眼中閃過厲色。
“周遇吉!”
“末將在!”
“著你部兵馬,做好隨時出動準備。一旦廉政司拿到確鑿證據,立刻以‘抗旨謀亂’之名,抄家拿人!遇有抵抗,格殺勿論!我要用幾顆最硬的腦袋,來試試山東這口鍋到底有多厚!”
“得令!”周遇吉抱拳。
“徐銳,新軍訓練如何?”
“稟督師,已初具戰力,士氣高昂,隨時可戰!”
“好!必要時,拉出去見見血!也讓有些人看看,本督的新軍,不是擺設!”
安排完這些,王小偉又對負責文書的書吏道:“起草奏章,回複朝中那些彈劾。就說山東清丈,乃奉旨行事,旨在均平賦役,充實國庫,以禦虜寇。有奸猾豪強,勾結胥吏,阻撓國策,散布謠言,動搖民心,其行徑與資敵無異!本督為社稷計,定當嚴懲不貸,絕不姑息!請陛下及朝中諸公明察!”
他的回複強硬無比,直接將抵製清丈上升到“資敵”的高度,毫不示弱。
一場圍繞著土地和賦稅,實質是權力和資源再分配的激烈鬥爭,在山東大地上升級了。王小偉深知,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贏了,他將獲得穩定的財源和民心,徹底掌控山東;輸了,則可能被舊勢力反撲,甚至失去崇禎的信任。
星火欲成燎原之勢,必先燃儘沿途的枯草與荊棘。而這一次,王小偉決定親手投下火把。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