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狂喜和厚賞,如同冰水澆頭,讓首輔周延儒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和巨大的威脅。
武英殿大學士!雖然隻是個榮譽頭銜,但意義非凡!這意味著王承淵在法理上已經擁有了參與最高決策的資格,其政治地位已然淩駕於幾乎所有地方督撫之上,甚至隱隱威脅到了他這首輔的地位!
更可怕的是那如日中天的聲望和深不可測的軍事實力。此次“跨海奇襲”,雖然朝廷宣傳為“王師神威”,但周延儒通過渠道了解到更多細節:那支奇兵裝備之精良、行動之迅猛、執行力之強,遠超他的想象。這根本不是一支普通的明軍,這是一頭被王小偉牢牢握在手中的、足以撕碎任何敵人的猛獸!
“此子不除,必成國患!”周延儒在私密的書房內,對著自己的心腹黨羽,咬牙切齒地說道,臉上再無朝堂上的溫文爾雅,隻剩下陰鷙和忌憚,“如今陛下被他蒙蔽,賞賜無度,長此以往,這大明天下,怕是隻知道山東王督師,不知有朝廷,不知有陛下了!”
他的心腹們紛紛附和:
“相爺所言極是!王承淵狼子野心,如今尾大不掉,恐非國家之福!”
“其人在山東,儼然國中之國,吏治、軍務、財賦皆出自其門,朝廷政令幾不能行!”
“此次雖有小功,然其跋扈之態日顯,竟敢擅啟邊釁,跨海用兵,若引得虜酋全力報複,豈非禍國殃民?”
“必須設法削其權柄,奪其兵權!”周延儒眼中寒光閃爍,“然其如今聖眷正濃,不可強攻,隻可智取。”
一場針對王小偉的陰謀,開始在暗中緊鑼密鼓地策劃。
周延儒的策略大致分為幾步:
其一,輿論造勢。暗中指使禦使言官,在上書頌揚王小偉功勞的同時,subty地夾雜一些“提醒”:如“功高震主,古來難免”、“兵權過重,非人臣之福”、“山東之事,朝廷亦需知曉”等言論,潛移默化地提醒皇帝和朝臣警惕藩鎮之禍。
其二,摻沙子。以“協助練兵”、“學習先進技藝”、“協調糧餉”為名,奏請朝廷向山東派遣官員、監軍、甚至部分京營將領,試圖滲透進王小偉的體係,進行分權和監視。
其三,調虎離山。尋找或製造機會,以“升遷”、“入閣參讚機務”、“巡視邊防”等名義,試圖將王小偉調離山東老巢,使其脫離根基。
其四,經濟製約。雖然山東如今財力大半自給,但仍在名義上接受朝廷部分餉銀和物資。周延儒打算在戶部層麵上,以各種理由拖延、克扣、或審計山東的賬目,試圖從經濟上製造麻煩。
其五,拉攏分化。秘密接觸山東軍政體係中的非核心人員,許以高官厚祿,試圖從內部瓦解王小偉的勢力。
這些計策陰險而毒辣,旨在不動聲色地削弱、限製王小偉,最終達到將其掌控或徹底鏟除的目的。
周延儒看著心腹們領命而去,臉上露出一絲冷笑。王承淵啊王承淵,任憑你軍功赫赫,終究不過是一介武夫。這朝堂之上的波譎雲詭,殺人不見血的手段,你還差得遠呢!
然而,周延儒低估了王小偉對朝堂鬥爭的警惕,也低估了山東體係內部的凝聚力和軍情司無孔不入的偵查能力。他自認為隱秘的舉動,其實早已落在了“影”的眼中。
一場圍繞權力與猜忌的暗戰,已然悄然開幕。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