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現場很快被聞訊趕來的京營大隊人馬徹底控製。血跡被清洗,屍體被拖走,但空氣彌漫的血腥味和火藥味,以及牆壁、地麵上留下的刀痕箭孔,無不訴說著剛才那場戰鬥的慘烈。
王小偉沒有回府,而是直接坐鎮京營,下令全城戒嚴,許進不許出。同時,他麾下那台高效而隱秘的戰爭機器——軍情司,全力開動起來。
線索並非沒有。那名被王小偉親手擊斃的刺客頭目,雖身上沒有任何標識,但其使用的鬼頭刀製式特彆,刀柄處有一個不易察覺的磨損印記。此外,現場遺留的弩箭,雖然抹去了編號,但其鍛造工藝和用料,並非普通民間工匠所能及。
軍情司的效率極高。通過比對兵器檔案和暗中查訪京城各大鐵匠鋪、武庫,很快鎖定那批弩箭很可能源自於隸屬工部的王恭廠舊庫,而那裡,近期的出入記錄恰好被抹去了一段。至於那鬼頭刀的印記,則有老練的仵作認出,與京中一個掛靠在某致仕官員名下的車馬行護院使用的兵器類似。
順藤摸瓜,連夜抓捕、審訊……在軍情司的專業手段麵前,幾個外圍的眼線和參與者很快崩潰,供出了位於南城的一處秘密據點。
徐銳親自帶隊,以雷霆之勢撲向那處據點。裡麵的人顯然沒料到反應如此之快,抵抗片刻後即被鎮壓,繳獲了大量來不及銷毀的密信和……一張詳細標注了王小偉行程路線和馬車結構的草圖!
更重要的是,活捉了影煞的一名核心副手。此人受刑不過,終於吐露,主使者直指首輔周延儒的心腹,幕僚吳昌時!而飛鷂堂,正是受吳昌時重金聘請,策劃並執行了此次刺殺。至於宮內信息的來源,此人級彆不夠,並不知曉具體是誰,隻知是通過吳昌時傳遞過來的。
證據鏈在向頂層延伸。
王小偉看著麵前的口供和物證,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他連夜寫就一道密奏,將此事前因後果、人證物證一一列明,在天明時分,通過特殊渠道,直接遞到了崇禎皇帝的禦案之上。
乾清宮內,崇禎看著王小偉的密奏,臉色越來越青,最終猛地一拍禦案,震得茶盞亂響!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崇禎胸膛劇烈起伏,聲音因憤怒而顫抖,“光天化日,天子腳下,刺殺朕的督師、內閣大臣!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把朕放在眼裡!”
他信任周延儒,甚至在新年時曾向其揖拜,說出“朕以天下聽先生”的話,是希望他能輔佐自己,整頓朝綱,抵禦外侮。可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位自己倚重的首輔,竟會動用如此卑劣狠毒的手段,對付同樣是國之乾城的王承淵!
是嫉妒王承淵的軍功?是恐懼其改革觸及自身利益?還是……僅僅因為朝堂上那番“空談誤國”的言論,刺痛了他那敏感的神經?
崇禎不傻,他隻是多疑。此刻,周延儒在他心中的形象轟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甚至可能欺君罔上的奸臣嘴臉!他想起了溫體仁,周延儒的前任,同樣是玩弄權術、傾軋同僚的高手。難道這大明的首輔,一個個都是這等貨色嗎?
“傳朕旨意!”崇禎的聲音冰冷刺骨,“首輔周延儒,禦下不嚴,縱容幕僚勾結江湖匪類,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著即日起,閉門思過,無朕旨意,不得出府!將其幕僚吳昌時……鎖拿詔獄,嚴加審訊!”
他沒有立刻下旨逮捕周延儒,還需要更確鑿的證據,也需要權衡朝局。但這份旨意,無疑是一道驚雷,炸響在京城上空。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