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敗退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比敗報快上十倍的速度,傳遍了大江南北。整個大明,為之沸騰!
自努爾哈赤起兵反明以來,明軍對陣八旗,敗多勝少,喪城失地,何曾有過如此酣暢淋漓的大勝?而且還是在自己境內,硬生生擋住了皇太極親率的十萬主力,並最終迫使其狼狽退走,損兵折將超過三成!
“王承淵”這個名字,以前或許隻在特定圈子內如雷貫耳,如今,卻是真正意義上的聲震寰宇,婦孺皆知!街頭巷尾,茶樓酒肆,人人都在談論這位如同彗星般崛起的年輕督師,談論他在宣府的種種神奇事跡——整頓貪官、打造新軍、發明利器、血戰退敵……儼然已被民間神化,視為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北京城,紫禁城。
崇禎皇帝接到最終的捷報時,激動得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雙手顫抖,反複看了數遍,確認無誤後,竟忍不住仰天大笑,笑著笑著,眼角卻溢出了淚水。
“蒼天佑朕!蒼天佑大明啊!王愛卿真乃朕之霍去病、衛青也!”他對著王承恩,聲音哽咽,“快!擬旨!不!朕要親自擬旨!”
他親自執筆,寫下了一道情真意切、褒獎至極的聖旨。晉封王承淵為太子太師,特進光祿大夫,授“宣大總督”,總攬宣府、大同兩鎮一切軍政事務,並賜蟒袍、玉帶、金銀無數。周遇吉、徐銳等將領各有封賞,陣亡將士厚加撫恤。並下令,在宣府鎮城修建“忠烈祠”,祭祀此戰陣亡將士。
聖旨以八百裡加急,送往宣府。
宣府鎮城,舉行了盛大的“飲至禮”凱旋後的慶功儀式)。全軍歡騰,犒賞三軍。王小偉王承淵)並未居功自傲,而是將功勞歸於皇帝洪福、將士用命。他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獎賞,撫慰傷員,祭奠亡魂,贏得了全軍上下更深的愛戴。
然而,在盛大的慶典和如潮的讚譽背後,王小偉保持著異常的清醒。
慶功宴後,督師行轅書房內,隻有他與寥寥幾名心腹。
“督師,如今您聲望如日中天,又獲封宣大總督,手握兩鎮精兵,正是大展宏圖之時!”一名幕僚興奮地說道。
王小偉搖了搖頭,目光深邃:“福兮禍之所伏。此戰之後,我怕是已成了許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周遇吉皺眉道:“督師是指……朝中有人會嫉妒?”
“不止是嫉妒。”王小偉淡淡道,“我整頓宣府,斷了多少人的財路?我手握強兵,又讓多少人夜不能寐?恐怕此刻,彈劾我的奏章,已經堆滿了陛下的禦案。”
徐銳怒道:“他們敢!督師剛立下如此不世之功……”
“功高震主,本就是取禍之道。”王小偉打斷他,“陛下雖信重我,但帝王心術,最難揣測。更何況,朝中還有薛國觀之流,以及那些躲在暗處的晉商餘孽,絕不會善罷甘休。”
眾人聞言,皆沉默下來,興奮之情漸漸冷卻,意識到了潛在的危機。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周遇吉沉聲問道。
“第一,繼續整軍備武,穩固根基。宣府、大同兩鎮,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練出更多的強兵,打造更多的利器。這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二,低調行事,謹守臣節。所有封賞,除必要者,皆推辭或分賞將士。給陛下的謝恩奏疏,要極儘謙恭,將功勞歸於上。”
“第三,主動出擊,掌握話語權。”王小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我們不能被動等待彆人攻擊。要主動將此次大捷的意義,以及宣大防線的重要性,反複向朝廷、向天下人闡明。同時,將我們查獲的,關於晉商餘孽、朝中某些人與建奴勾結的證據,選擇性地、適時地拋出去一些……”
眾人心領神會,這是要以攻代守,將潛在的敵人,暴露在陽光之下。
“此外,”王小偉走到地圖前,指向大同方向,“陛下既封我為宣大總督,大同鎮,我們也該去‘看一看’了。據我所知,大同總兵薑鑲,似乎也並不怎麼乾淨,而且,與山西的那些人,走得頗近……”
他的意思很明顯,要借著大勝之威和新獲的職權,將大同鎮也徹底納入掌控,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同時,繼續清理內部的蛀蟲和潛在的敵人。
經此一戰,王小偉無論是實力、聲望還是官職,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但他也清楚地看到了隱藏在鮮花和掌聲下的荊棘與陷阱。接下來的路,並非坦途,而是需要在朝堂博弈、內部整合和外部威脅的鋼絲上,小心前行。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