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小偉大刀闊斧深化新政,北疆實學院如火如荼開辦之際,軍工局“火器研究院”內,經過數月近乎不眠不休的艱難攻關,終於傳來了一個足以改變戰爭模式的驚人消息——原始版“連珠銃”的樣槍,終於試製成功!
消息傳到總督行轅時,王小偉正在批閱關於晉商餘孽“昌隆記”近期異常資金流動的密報。他立刻放下一切,帶著周遇吉、徐銳等核心將領,快馬加鞭趕往位於大同城外的軍工局總部。
研究院所在的獨立院落,戒備森嚴。當王小偉踏入那間彌漫著鋼鐵、油脂和火藥混合氣味的工坊時,以趙德柱為首的數名核心工匠,正圍著一支造型奇特、明顯比普通燧發槍更為複雜和粗壯的火銃,激動得難以自持,不少人眼中甚至閃爍著淚光。
“督師!督師!成了!我們……我們真的造出來了!”趙德柱聲音顫抖,雙手捧著一支沉甸甸的、槍托部位明顯加厚臃腫的火銃,獻寶似的呈到王小偉麵前。
這支“連珠銃”樣槍,全長約四尺五寸,槍管與燧發槍類似,但關鍵在於其槍托部分。那裡被改造成了一個可拆卸的、內置彈簧和杠杆機構的管狀彈倉,可預先裝填五發紙殼定裝彈。槍身右側,增加了一個類似後世杠杆式步槍的扳杆。
“快!試給本督看!”王小偉強壓心中的激動,下令道。
一行人來到研究院後院的專用靶場。一名選拔出來的、對這支樣槍結構最為熟悉的年輕工匠,深吸一口氣,在眾人屏息凝神的注視下,開始了操作。
他首先壓下扳杆,伴隨著“哢嚓”一聲清脆的機括聲響,彈倉內的第一發彈藥被推送至膛室位置,同時擊錘處於待發狀態。然後,他舉槍瞄準五十步外的木靶,扣動了扳機!
“砰!”一聲清脆的銃響,白煙冒起,木靶上應聲出現一個彈孔。
射擊完成後,工匠毫不停頓,再次迅速壓下扳杆!
“哢嚓!砰!”退殼、上膛、擊發!幾乎在呼吸之間,第二發子彈已然射出!再次命中木靶!
“哢嚓!砰!”
“哢嚓!砰!”
“哢嚓!砰!”
在短短不到十息的時間內,連續五聲銃響!雖然因為後坐力和槍身沉重,後續幾發的精度有所下降,但五發子彈全部成功擊發!射速之快,遠超任何已知的火繩槍乃至燧發槍!
現場一片死寂,隻剩下硝煙的味道和眾人粗重的呼吸聲。周遇吉、徐銳等沙場老將,眼睛瞪得如同銅鈴,臉上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震撼!他們都是識貨之人,太清楚這種連續射擊的火器在戰場上意味著什麼!那將是步兵火力的革命性提升!足以在敵軍衝到陣前之前,就將其衝鋒隊列撕得粉碎!
“天佑宣大!天佑督師!”周遇吉猛地一拳砸在掌心,激動得滿臉通紅。
王小偉走上前,從還在微微發燙的槍身上撫過,感受著那粗糙而充滿力量的質感,心中亦是波瀾起伏。雖然這杆樣槍還非常原始和笨重全重超過十五斤),彈倉容量小,結構複雜,可靠性也有待進一步測試剛才五連發已是多次調試後的最佳狀態),故障率肯定不低,但這無疑是零的突破!證明了這條技術路線是可行的!
“好!太好了!”王小偉重重拍了拍趙德柱的肩膀,這位老匠頭因為長期熬夜和緊張,眼窩深陷,但此刻精神卻異常亢奮。“所有參與此項目的工匠,記特等功!賞銀,每人一千兩!趙德柱,賞銀五千兩,擢升為軍工局同知,專司火器研發!”
重賞之下,所有工匠跪地謝恩,激動不已。
“不過,這隻是開始。”王小偉話鋒一轉,神色嚴肅,“此銃尚顯笨重,故障率必高,彈倉容量亦不足。接下來,你們的任務更為艱巨:一要減重,優化結構,使其便於士兵攜帶操作;二要增容,研究能否將彈倉容量提升至八發,甚至十發;三要提可靠,確保在複雜戰場環境下,依然能穩定擊發!需要什麼,儘管提!本督要的,是儘快能量產列裝的殺敵利器!”
“謹遵督師令!小人們定當竭儘全力!”趙德柱等人轟然應諾,眼中燃燒著使命的火焰。
就在王小偉為連珠銃的成功而振奮,準備進一步推動軍工研發時,一個來自京城的不速之客,抵達了大同——新任宣府鎮守太監,王之心到了。
這位王之心,約莫四十歲年紀,麵白無須,眼神靈活,臉上總是掛著看似和煦的笑容,但偶爾閃過的目光卻透著精明與算計。他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德化的親信,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宮內對王小偉的最新態度。
王小偉在總督行轅的正堂,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了王之心。雙方見麵,自然是一番虛偽的客套。王之心宣讀了崇禎皇帝關懷邊鎮將士的聖旨,送上了些許賞賜,對王小偉的中原之功更是極儘溢美之詞。
“……王太師以雷霆之威,解開封之圍,驅百萬流寇,功在社稷,利在千秋,陛下聞之,龍心大悅,每每提及,皆讚不絕口啊!”王之心尖著嗓子,笑容可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公公謬讚了,此皆陛下洪福,將士用命,承淵不過儘人臣本分罷了。”王小偉態度謙遜,應對得體。
然而,雙方都心知肚明,這次會麵的重點,絕非表麵上的寒暄。王之心此行,名為鎮守,實為監視、掣肘,甚至可能帶著更隱秘的任務。
接風宴上,王之心看似隨意地詢問著宣大的防務、民生、以及……軍工局的近況。
“咱家在京中,便久聞宣大軍械犀利,尤善火器,不知近來可有何新進展?也好讓咱家開開眼界,回京後向陛下稟報,讓陛下也高興高興。”
王小偉心中冷笑,麵上卻淡然道:“勞公公掛心,軍工局一切如常,不過是對現有火銃火炮加以改良,力求精益求精罷了。新進展嘛,倒也有,正在試製一種裝填更便捷的火銃,隻是尚不成熟,瑕疵甚多,待日後完善,再請公公觀摩不遲。”
他輕描淡寫地將連珠銃的事情遮掩過去,隻說是“裝填更便捷”,並未透露其連續擊發的恐怖能力。
王之心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但很快又堆起笑容:“應當如此,應當如此。王太師辦事,陛下自然是放心的。”
接下來的幾日,王之心以“熟悉防務”為名,在周遇吉的“陪同”下,巡視了大同城防,參觀了部分軍營,甚至提出想去軍工局“看一看”。但都被王小偉以“涉及機密,非奉特旨不得入內”為由,婉拒了。隻讓他遠遠看了看軍工局外圍那戒備森嚴的高牆和巡邏的士兵。
王之心碰了軟釘子,心中惱恨,卻也不敢強行硬闖。他深知這位王太師的權勢和手段,盧九德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
明麵上的試探一無所獲,王之心便開始暗中活動。他帶來的幾個隨行小太監,頻繁與大同城內的某些官員、士紳接觸,試圖打探消息,尤其是關於王小偉與朝廷的關係、宣大的真實財力軍力、以及……盧九德之死的具體細節。
然而,他的一切舉動,都在軍情司的嚴密監控之下。他接觸的哪些人,說了哪些話,甚至收受了哪些賄賂,都被詳細記錄,呈報到了王小偉的案頭。
“跳梁小醜,不足為慮。”王小偉看著密報,嘴角泛起冷意。這個王之心,比盧九德聰明些,懂得迂回,但其目的昭然若揭。他暫時不打算動他,留著這條線,或許還能反過來利用,向崇禎傳遞一些自己想讓他知道的消息。
他下令軍情司,對王之心實行“養豬”策略,嚴密監控,適當喂給他一些無關緊要或者經過加工的信息,穩住他。同時,加快內部整合與軍工突破,他要用絕對的實力,讓所有暗中窺伺者,都不敢輕舉妄動。
連珠銃的雛現與王之心的到來,仿佛是兩個信號,預示著王小偉在宣大的統治,進入了一個既要應對內部細微變化,又要加速自身發展的新階段。暗流在平靜的水麵下湧動,而真正的風暴,或許正在遠方醞釀。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