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這座帝國的中樞,仿佛一個巨大的漩渦,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在這裡掀起驚濤駭浪。當徐銳押解著囚車,帶著王之心的罪證以及那些指向山西巡撫蔡懋德、甚至隱隱牽連首輔薛國觀的密信副本,浩浩蕩蕩抵達京師,並按照王小偉的吩咐,在進城前就大造聲勢之後,整個京城瞬間炸開了鍋!
百姓們議論紛紛,士林一片嘩然,官員們則是人心惶惶,各自盤算。
徐銳手持王小偉的奏本和王之心等人的罪證,直接叩闕求見!他一身戎裝,殺氣騰騰,帶著五百宣大鐵騎駐紮在城外,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威懾。
崇禎皇帝在乾清宮接到通報,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首先感到的是憤怒,王承淵竟然又一次未經請示,擅自扣押並押送欽派監軍!這簡直是目無君上!但當他強壓怒火,看完王小偉那道言辭懇切卻又綿裡藏針的奏疏,以及徐銳呈上的那些確鑿無疑的罪證——包括王之心收受賄賂的清單、證人畫押,以及那些與蔡懋德往來密信的原件和破譯文本時,他的憤怒逐漸被一種冰冷的寒意所取代。
密信上的內容,觸目驚心!蔡懋德不僅向王之心提供宣大情報,唆使其構陷王承淵,更隱隱透露出是奉了“上意”當然,這個上意指的是薛國觀,但字麵理解極易歧義)。而薛國觀為了扳倒王承淵,竟然不惜授意封疆大吏製造事端?!這已經超出了黨爭的底線,這是在動搖國本!尤其是在北疆強敵環伺,中原流寇未平的這個當口!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崇禎猛地將那些密信摔在禦案上,胸膛劇烈起伏。他既恨薛國觀、蔡懋德等人的結黨營私、構陷忠良無論這個忠良是否讓他忌憚),更恨王承淵的跋扈囂張,用這種激烈的方式將難題擺在他的麵前!
朝會之上,風雲突變。
還不等崇禎發作,都察院幾位早已被王小偉暗中拉攏或懾服的禦史,便率先發難,依據流傳出來的部分證據,聯名上奏,彈劾山西巡撫蔡懋德“結交內侍,窺探邊情,構陷大臣,居心叵測”,並隱晦地將矛頭指向了首輔薛國觀“用人不明,馭下不嚴”。
緊接著,徐銳奉王小偉之命,將部分證據的副本,巧妙地“泄露”給了其他一些與薛國觀有隙的官員。頓時,彈劾蔡懋德、質疑薛國觀的奏章,如同雪片般飛向通政司。
薛國觀一黨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倉促應戰,試圖反擊,指責王承淵“跋扈擅權,誣陷大臣”,並試圖將水攪渾。然而,在徐銳帶來的那些白紙黑字、甚至有王之心和部分行賄者畫押的鐵證麵前,他們的辯駁顯得蒼白無力。
朝堂之上,爭吵激烈,幾乎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崇禎皇帝看著下麵吵成一團的臣子,臉色鐵青。他知道,必須儘快做出決斷,否則朝局將不可收拾。
薛國觀是老謀深算的政客,他敏銳地察覺到皇帝眼中的殺機和局勢的不利。王之心這個蠢貨留下的把柄太多,蔡懋德也恐怕保不住了。如果再硬扛下去,火很可能燒到自己身上。他當機立斷,決定丟車保帥!
在下一次朝會上,麵對群臣的攻訐和皇帝冰冷的注視,薛國觀突然出列,跪倒在地,老淚縱橫至少表麵上是):
“陛下!老臣……老臣有罪!老臣誤信蔡懋德之言,以為其乃乾練之才,委以封疆重任,不料其竟敢結交內侍,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老臣識人不明,馭下無方,懇請陛下治罪!”
他絕口不提自己授意之事,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了蔡懋德,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被蒙蔽的受害者。
這一招以退為進,果然讓崇禎的怒火稍稍轉移。畢竟,薛國觀是首輔,直接罷黜影響太大。
崇禎冷哼一聲:“薛閣老確是識人不明!蔡懋德,著實可恨!”
最終,在幾番權衡之後,崇禎下達了旨意:
山西巡撫蔡懋德,革職拿問,鎖拿進京,交三法司會審!
監軍太監王之心,貪腐枉法,構陷大臣,罪證確鑿,著即處斬,首級傳示九邊!其隨從涉案人等,一律嚴懲不貸!
首輔薛國觀,識人不明,馭下不嚴,罰俸一年,以示懲戒!責令其閉門思過半月!
至於王承淵,旨意中並未過多指責,反而肯定其“心係朝廷,揭發奸佞”,但亦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句“然行事亦當謹守臣節,不可僭越”,算是各打五十大板,勉強維持了皇帝的顏麵。
這道旨意,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實則王小偉大獲全勝!蔡懋德倒台,王之心被斬,薛國觀灰頭土臉,聲望大跌。而王小偉不僅清除了身邊的隱患,沉重打擊了朝中的政敵,更向天下展示了他強悍的實力和不容欺侮的姿態!經此一役,朝野上下,再無人敢輕易用這種構陷的方式與他為敵。
徐銳圓滿完成任務,帶著皇帝的旨意和王之心被處決的消息,凱旋返回宣大。
消息傳回,宣大軍民歡欣鼓舞,對督師的敬畏和擁戴更上一層樓。王小偉的權威,在這場與朝堂奸佞的較量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
然而,王小偉並未因此而有絲毫放鬆。他深知,薛國觀雖受挫,但並未倒台,皇帝心中的猜忌也絕不會因此消除。接下來的鬥爭,可能會更加隱秘和複雜。他必須抓緊這難得的時機,進一步加速自身的發展。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