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絞索越勒越緊,內部根基穩如泰山。王小偉並未因此而滿足,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廣袤的漠南草原。龍城會盟雖然確立了明廷實為王小偉)在漠南的主導權,但這種基於威逼利誘的盟約並不牢固。他要的,不是名義上的臣服,而是實質上的掌控,是將漠南徹底變成宣大的戰略緩衝區和資源補給地。
機會,很快就來了。
喀爾喀部漠北蒙古)的一位有實力台吉——巴圖爾,因與本部大汗不和,率部分部眾南下,試圖在漠南尋找新的牧場立足。他自恃兵強馬壯,並未將龍城會盟的約束放在眼裡,強行占據了原屬於土默特部的一片水草豐美的河穀,並與前來交涉的土默特部使者發生了衝突,打死打傷數人。
消息傳到大同,土默特部順義王卜失兔代表)立刻遣使向王小偉哭訴,請求“天朝太師”主持公道。
“巴圖爾?來得正好!”王小偉眼中精光一閃,這不正是他進一步插手漠南事務,樹立絕對權威的絕佳借口嗎?
他並沒有立刻興兵討伐,而是玩起了更高明的政治手腕。
首先,他以大明太師、宣大總督的名義,向巴圖爾發出嚴厲的檄文,斥責其“不遵盟約,侵擾藩屬,殺害使者”,勒令其立即退出所占牧場,交出凶手,並向土默特部賠償損失,親自至龍城向本太師請罪!
檄文發出,王小偉同時集結了五千精銳,以“燎原營”騎兵和“神機營”一部為主,陳兵於邊境,做出隨時準備出擊的姿態。武力威懾的姿態做得十足。
另一方麵,他密令軍情司的“幽瞳”迅速行動,攜帶重金和承諾,秘密聯絡喀爾喀部本部大汗,向其透露巴圖爾南下受阻、損兵折將誇大其詞)的消息,並暗示明朝支持大汗對巴圖爾的討伐,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資援助。目的就是挑動喀爾喀部內鬥,讓巴圖爾腹背受敵!
巴圖爾接到檄文,起初並不以為意,甚至揚言“明朝太師管不到漠北的好漢”。但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前線哨探回報,明軍精銳已至邊境,軍容鼎盛,尤其是那支手持奇怪火銃的部隊,散發著令人心悸的殺氣。同時,後方傳來噩耗,本部大汗趁他南下,開始吞並他留下的部落和牧場,並有意派兵前來“協助”明朝剿滅他這顆“叛徒”!
進退維穀!巴圖爾頓時慌了神。他本想在南邊搶塊地盤,沒想到捅了馬蜂窩,惹來了明朝這尊殺神,連老家都要被偷了!
就在巴圖爾驚慌失措、內部意見紛紜之際,王小偉的第三招出手了。他派出一支由文官和軍情司人員組成的“招撫使團”,直接進入巴圖爾的營地。
使團帶來了王小偉的“最後通牒”和“優厚條件”:
“巴圖爾台吉,太師知你勇武,亦知你受本部排擠,處境艱難。太師有令,若你肯幡然醒悟,率部歸順,太師可上奏天子,冊封你為大明漠南都指揮同知,賜印信袍服!你所部,可劃定製式牧場,永為基業!龍城邊市,對你部優先開放,鹽鐵茶布,足量供應!若執迷不悟……”使團首領冷冷一笑,沒有再說,但那森然的殺意不言自明。
威逼、利誘、離間、孤立!一套組合拳下來,巴圖爾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頑抗?明軍兵鋒正盛,後方起火,毫無勝算。逃跑?漠北回不去,在漠南流竄,沒有邊市補給,也是死路一條。
權衡利弊,尤其是那“漠南都指揮同知”的官銜和穩定的邊市供應,對他有著致命的吸引力。這等於承認了他在漠南的地位,給了他一條活路和前程。
“罷了!罷了!”巴圖爾長歎一聲,脫下帽子,對著南方大同方向單膝跪地:“巴圖爾……願率部歸順王太師!聽從太師號令!”
巴圖爾率部萬餘眾,正式歸順!
消息傳出,整個漠南草原徹底震動!如果說龍城會盟是確立了明朝的宗主權威,那麼巴圖爾的歸順,則是開創了一個漠南蒙古部落首領接受明朝直接官爵冊封、近乎內附的先例!
土默特、察哈爾等部見此情景,哪裡還敢有半點異心?紛紛遣使至大同,向王小偉表示忠誠,言辭更加恭順,甚至主動提出願意派遣本部貴族子弟至大同“學習禮儀”實為質子),並請求王太師派遣“官員”指導部落事務接受監管)。
王小偉順勢而為,在龍城設立“漠南撫夷同知衙門”,由總督府直接派遣官員常駐,負責協調各部落關係,監督邊市貿易,處理糾紛,甚至開始嘗試在靠近長城的部落推行簡單的戶籍管理和稅賦征收以皮毛、牲畜折算)!
漠南蒙古,在王小偉一連串的政治、軍事、經濟組合拳下,正在從一個鬆散的藩屬聯盟,一步步地被納入宣大總督府的實際管轄體係之中,“漠南漢疆”的構想,初見雛形!
此舉帶來的戰略利益是巨大的。宣大北方的防線,向前推進了數百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戰略縱深。來自草原的戰馬、牲畜、皮草等資源,源源不斷地輸入宣大。後金試圖從西線聯絡蒙古、夾擊明朝的戰略,被徹底粉碎!皇太極聽聞巴圖爾歸順的消息後,氣得當場吐血,他失去了最後一個可能打破封鎖的外部助力。
王旗所向,漠南俯首!王小偉的威名和勢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如今,他的目光已經可以越過蒙古草原,更從容地審視整個天下的棋局。下一個目標,是繼續北上,直搗黃龍?還是南下中原,掃清流寇?亦或是……西望那古老的絲綢之路?無數的可能性,在他眼前展開。
第二十四章完)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