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六年。
臘月。
一個捷報,傳遍了神京城:“東胡、遼國兵馬,被定國親王敗於河間府,數十萬大軍,降者二十萬,斬首二十六萬!”
瞬間,這一個捷報,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向天下傳遞。
天下震動!
神京城則已沸騰,到處都有人議論紛紛:“聽說定國親王傳來捷報的時候,正在收攏兵馬,即將出山海關滅遼!”
滅遼啊。
遼國本就是遼東部落,就是大宋朝廷,一步步放任遼國壯大,最終丟失遼東行都司之外,幾乎所有的疆土。
且,遼國總是犯邊,在大宋邊陲打草穀。
製造一起又一起的慘案,遼東百姓紛紛內遷。
神京城中,就有祖上曾是遼東的居民。
此時,定國親王即將滅遼,他情緒激動:“總算是等到這一天,王師出關山海關,不滅遼國誓不還。等到遼國滅了,我就可以祭祖,告訴我的祖父,我的父母...大仇得報!”
也有人憤憤不平:“不愧是定國親王,要是定國親王早些時候複出,當初不是黃勳與喬離領兵抵禦遼國與東胡,何至於整個中原淪陷,死傷無數?”
神京城中,到處都是議論紛紛。
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談及天子禦駕親征,兵敗於澠池的事情,更沒有人提及,天子被困澠池城,召令天下勤王的事情。
對於百姓來說,甚至是勳貴官宦來說,這都是禁忌。
不可否認,天下百姓,對於定國親王出兵,天下就沒有敵手的印象,再一次加深到了骨子裡,而這種印象,已經逐漸演變成崇拜...
天下百姓,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這個時候起,忽然間天子可有可無,定國親王卻必須在,如此,才能安心一般。
這種變化,並非潛移默化,而是天然如此這般一樣。
這是定國親王,一次又一次的軍功換來的。
中原啊...
神京城百萬餘人口,近半都是外地人。其中中原人不知多少,特彆是商賈,天南地北都有,中原人同樣不少...天子無能,致使遼國、東胡兵馬肆虐於中原。
而中原,有他們的根,有他們的親朋好友與家人。
遼國肆虐中原的時候,他們是度日如年。
他們商道阻塞,書信不通不說,親朋不知還在不在,不知是否遭殃,家裡是否被搶,妻兒是否還活著根本無從知曉...這類人,對於天子失望透頂。
再有就是官吏...麟德帝急功近利,強行推行田畝改革,商賈重稅政策,士紳、豪強、官吏、地主利益大損。
這群人為了自身利益,甚至在遼國與東胡進入中原之後,暗中資助遼國與東胡...對於朝廷早已經離心離德。
所以,定國親王再度威震天下,威望蓋過天子,他們心裡最舒坦。
雖然不能確定,定國親王的再度複出,再度威震天下,能不能給他們帶來好處,至少天子受了屈辱,他們就心裡高興。
與普通人一樣,往日裡欺壓鄉裡的地主,忽然有一日,被匪盜劫掠,他們也會對匪盜心生感激,從而幸災樂禍是一樣的。
百姓、天下商賈、官吏、豪紳等,都是一樣的心態,沒有人會例外。
“定國親王大敗遼、東胡聯軍,當浮一大白。”
無數人都在慶祝,究竟是慶祝著什麼,興許很多人自己都不清楚。
“定國親王賈瓏,一戰而滅東胡、遼國數十萬兵馬?”
太極宮中,太上皇麵色凝重...如果這一戰打個幾年,他也能夠暗中部署,有利於自己一方的力量。
賈瓏就算是坐擁天下兵權,但是天下百姓、官吏、商賈,最重要的是士林,才是真正的龐大力量。
賈瓏有了兵權,朝廷就要獲得士林的全麵支持...如此一來,賈瓏就算是坐擁天下兵權,麵對天下士林,也隻能蟄伏。
然後徐徐圖之。
而他,還沒來得及部署,賈瓏大敗遼、東胡聯軍數十萬,俘虜近二十萬,斬首二十六萬的捷報,就傳入神京城。
這對於他的部署,極為不利!
太快了!
印象中,賈瓏無論大小戰爭,似乎從不拖延,都是極短的時間內,擊敗敵軍,滅掉敵國。這一次,賈瓏創造了如此輝煌的戰績的速度之快,太上皇還是感覺不可思議。
感到震撼。
戰場如此大捷,中原曆代王朝,已經不知多少年未曾再見到過:“不出意外,沒有了多少兵馬的遼國,很快就要被滅了。”
到時候,賈瓏班師還朝,如此勢大...太上皇麵色沉凝。
“太上皇,現在朝堂之上,九殿下與群臣,已經爭執起來,不知道如何封賞定國親王呢,有人主張,施恩定國親王全族,定國親王已經是親王,封無可封。”
“也有人主張,定國親王晉爵一字王,不過哪個封號不確定,以國為封號的王爵,大宋極少出現...所以遭到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