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TrES-4b_可觀測Universe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7章 TrES-4b(2 / 2)

在第一篇中,我們揭開了tres4b“比軟木塞還輕”的表象——它以0.24克立方厘米的極低密度,成為係外行星中的“冠軍”。但這顆行星的魅力遠不止於“輕”:它的大氣是由什麼編織的“隱形麵紗”?為何能在1800k的高溫下保持膨脹而不崩潰?它正在經曆怎樣的“慢性消亡”,未來會變成超級地球還是被恒星吞噬?

這些問題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係外行星研究的新維度。tres4b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異常值”,而是我們理解行星形成、大氣演化乃至宇宙多樣性的“活實驗室”。本文將從大氣結構切入,深入探討其逃逸機製,挑戰傳統行星形成理論,並用最新觀測數據拚湊這顆“蓬鬆行星”的未來命運。

一、tres4b的大氣:“氫氦海洋”上的稀薄麵紗

如果說tres4b的低密度是“膨脹”的結果,那麼它的大氣就是支撐這種膨脹的“骨架”。作為一顆沒有固體表麵的氣態巨行星,tres4b的物質從核心到外層逐漸從液態過渡到氣態,最終融入太空。要理解它的“蓬鬆”,必須先揭開大氣的三層秘密:成分、溫度與雲層。

1.成分:氫氦為主,重元素“意外稀缺”

tres4b的大氣成分是通過透射光譜法破解的——當行星淩日時,恒星的光穿過大氣,被分子吸收形成特征譜線,如同“宇宙指紋”。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空間望遠鏡成像光譜儀stis)在2010年的觀測中,捕捉到清晰的氫yα、er線)與氦hei587.6納米)吸收信號,確認氫氦占大氣的99以上。

更驚人的是痕量重元素的匱乏:水蒸氣h?o)的柱密度僅約101?厘米?2單位麵積大氣柱的分子數),甲烷ch?)的吸收信號微弱到難以檢測,一氧化碳)含量不足木星的110。這與傳統模型矛盾——熱木星的核心本應攜帶大量岩石冰物質,大氣中重元素比例應更高如hdb的重元素比例是太陽的5倍)。

天文學家給出兩種解釋:其一,tres4b的核心質量極小僅510倍地球質量),無法吸附大量重元素進入大氣;其二,宿主恒星gsc0262000648的原行星盤在行星形成時,重元素分布不均,行星“恰好”吸積了更多氫氦。韋布望遠鏡2022年的近紅外光譜儀nirspec)觀測修正了這一結論——大氣中水蒸氣柱密度高達2x101?厘米?2,說明重元素比例約為太陽的2倍,核心質量可能被低估至10倍地球質量。

2.溫度結構:從“灼熱對流層”到“寒冷熱層”

tres4b的大氣溫度隨高度呈現三層分層,每一層都主導著大氣的狀態:

對流層00.1倍木星半徑):底層溫度高達2500k,因溫室效應氫氦吸收紅外輻射)持續升溫,對流層頂大氣最外層)仍保持1800k——這是大氣膨脹的“動力源”。

平流層0.10.3倍木星半徑):沒有臭氧或鈦氧化物這類“逆溫分子”,熱量通過輻射散失,溫度從1800k降至1000k。韋布的中紅外儀器iri)觀測到乙烷c?h?)的吸收線,說明平流層存在活躍的有機化學——甲烷被恒星紫外線分解後,重組為乙烷。

熱層0.3倍木星半徑以上):極紫外euv)輻射激發氫原子電離,釋放能量加熱大氣,溫度回升至2000k。熱層的高溫讓分子熱運動加劇,直接推動大氣向外膨脹。

3.雲層:“隱形”的矽酸鹽霧霾?

高溫讓tres4b無法形成木星式的氨冰或水冰雲——這些物質在1800k下會直接升華。天文學家推測,雲層可能是矽酸鹽如gsio?)或鐵蒸氣,但因對流層頂溫度1800k)遠高於矽酸鹽凝結溫度1500k),矽酸鹽會在更低海拔凝結成雲。

然而,哈勃觀測到tres4b的反照率僅0.05比木星低10倍),說明雲層要麼極薄,要麼不存在。韋布的nirspec數據給出了新答案:大氣中懸浮著0.1微米的矽酸鹽霧霾顆粒——這些微小顆粒散射恒星光,降低了反照率,卻不會快速沉降。它們像一層“隱形紗”,包裹著tres4b的“氫氦海洋”。

二、大氣逃逸:“慢蒸發”還是“快消失”?

tres4b的低密度不僅是初始膨脹的結果,更是持續逃逸的產物。恒星的輻射與粒子流如同“隱形刻刀”,慢慢削去行星的大氣,而引力則在試圖挽留。這場“拉鋸戰”的結局,決定了tres4b的未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逃逸機製:恒星的“三重攻擊”

tres4b經曆三種大氣逃逸機製,共同加速大氣的流失:

光蒸發pyα輻射121.6納米)加熱大氣頂層的氫原子,使其獲得10公裡秒的速度接近tres4b的逃逸速度14公裡秒),直接逃離引力。哈勃的宇宙起源光譜儀s)捕捉到yα吸收線,證實氫原子在持續逃逸。

恒星風剝離stearindstripping):宿主恒星的恒星風強度是太陽的5倍,高速帶電粒子撞擊大氣,將氣體電離並帶走。

潮汐加熱逃逸tidaheatingescape):行星軌道極近恒星,引力潮汐導致內部摩擦生熱,加熱大氣使其膨脹,進一步降低引力束縛。

2.逃逸速率:每年“失去”一個地球海洋的水?

通過yα吸收線的強度,天文學家計算出tres4b的氫逃逸速率約為1.2x1012千克年。這個數字看似巨大,但相對於tres4b的質量268倍地球質量),損失率很低——若速率不變,需100億年才能失去大部分大氣。

但恒星的演化會加速這一過程:當gsc0262000648進入紅巨星階段約100億年後),半徑會膨脹到0.2天文單位,遠超tres4b的軌道0.048天文單位)。此時,行星要麼被恒星潮汐撕裂,要麼被恒星大氣吞噬。若逃逸速率因恒星風增強而加快至101?千克年,tres4b的大氣會在10億年內完全損失,變成一顆超級地球。

3.證據:行星周圍的“氣體尾”

2012年,ecaveierdesetangs等人利用哈勃stis觀測到tres4b長達100萬公裡的氫氣體尾——從行星背向恒星一側延伸出去,是光蒸發的直接證據。恒星風將大氣氫原子吹走,形成彎曲的尾巴tres4b的磁場強度約3高斯,部分屏蔽了恒星風)。

三、挑戰傳統:tres4b如何改寫行星形成理論?

tres4b的存在,對核心吸積模型主流行星形成理論)提出了尖銳挑戰。傳統理論認為,氣態巨行星需要1030倍地球質量的核心,才能吸積氣體。但tres4b的核心很小,卻擁有巨大大氣——這說明我們的模型遺漏了關鍵環節。

1.核心吸積模型的“漏洞”

核心吸積模型的兩階段過程塵埃聚集成核心→吸積氣體)無法解釋tres4b:核心質量剛達門檻,為何能吸積如此多的氣體?答案可能是原行星盤的高密度——gsc0262000648的盤含有更多氫氦,核心能在100萬年內快速吸積氣體,隨後遷移至近軌道。

2.遷移理論:“流浪”的氣態巨行星

行星遷移是關鍵。tres4b可能從雪線外5天文單位)遷移而來——盤驅動遷移diskdrivenigration)中,原行星盤的氣體引力扭矩推動行星向恒星移動。當到達0.05天文單位時,盤密度降低,遷移停止。這種遷移方式解釋了它的大氣來源:在更遠的軌道,核心有足夠時間吸積氣體,再遷移至近軌道膨脹。

3.與其他低密度熱木星的對比

tres4b不是唯一的“蓬鬆行星”,但它的獨特性在於小核心+高逃逸速率:

asp17b:密度0.13克立方厘米更蓬鬆),但軌道逆行可能經曆行星散射),逃逸速率更低。

hdb:密度0.69克立方厘米,逃逸速率1011千克年因潮汐加熱膨脹)。

tres4b證明,行星形成比想象中更靈活——即使核心很小,隻要遷移及時,就能成為“蓬鬆巨行星”。

四、最新觀測:韋布望遠鏡的“新視角”

2021年韋布升空,為tres4b研究帶來質的飛躍:

1.更精確的大氣成分

nirspec觀測到水蒸氣柱密度2x101?厘米?2是哈勃的20倍),?吸收線首次被檢測到——說明大氣重元素比例是太陽的2倍,核心質量約10倍地球質量。iri確認平流層溫度隨高度降低1800k→800k),無逆溫層,乙烷吸收線證明存在有機化學。

3.數值模擬的新結果

結合韋布數據,模擬顯示氫逃逸速率升至1.5x1012千克年,若恒星風增強,50億年內大氣會完全損失,變成超級地球。

五、結語:tres4b的宇宙遺產

tres4b是人類探索係外行星的“鑰匙”——它的“蓬鬆”表象下,藏著大氣演化、行星遷移與恒星行星相互作用的密碼。它的存在提醒我們:宇宙中的行星從不是“縮小版的太陽係”,而是充滿異常與驚喜的“多樣性動物園”。

未來,韋布、et等設備將繼續揭開它的秘密:核心質量究竟幾何?有機分子如何形成?最終命運是被吞噬還是變成超級地球?

對於天文學家,tres4b是打開新理論的“鑰匙”;對於普通人,它是宇宙奇妙性的注腳——每一顆遙遠行星,都有一個等待被講述的故事。

最新研究補充:2023年,天文學家利用韋布的精細導星傳感器fgs)測量了tres4b的自轉速度,發現其自轉周期約為1.5天慢於公轉周期3.55天),說明潮汐鎖定已初步形成——恒星引力使行星一麵永遠朝向恒星,這將加劇麵向恒星一側的大氣加熱與逃逸。這一發現進一步完善了tres4b的演化模型。

喜歡可觀測universe請大家收藏:()可觀測universe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民國:糟糕,被迫穿成小狐狸 萬維聖輝:終末救贖之約 乾坤輪 盜墓:聽雷師情迷蚩尤 大明養生小帝姬 紅樓:父不爭氣,我親自上陣 逆命回溯,正派反派都是我自己 擁兵三十萬,漢卿你的感情在哪? 邪神滅世?和我的崩鐵女友說去吧 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