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仙女座星係_可觀測Universe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可觀測Universe > 第61章 仙女座星係

第61章 仙女座星係(1 / 2)

仙女座星係(星係)

·描述:銀河係最大的鄰居

·身份:本星係群中最大的漩渦星係,距離地球約250萬光年

·關鍵事實:它正以約110公裡秒的速度朝向銀河係運動,預計在約45億年後與銀河係發生碰撞合並。

仙女座星係一):宇宙鄰居的身份解碼——從神話到科學的星係史詩

當我們抬頭望向秋季北天極的夜空,遠離城市燈光的乾擾時,會看到一片模糊的光斑——它不像獵戶座的腰帶那樣清晰,也不似北鬥七星那樣規整,卻藏著宇宙中最動人的秘密之一:仙女座星係31),這個距離地球250萬光年的“鄰居”,是人類肉眼能觀測到的最遙遠天體,也是打開“河外星係”認知大門的鑰匙。從波斯古籍中的“小雲霧”,到埃德溫·哈勃的革命性測距,再到現代望遠鏡下的細節解析,仙女座的故事串聯著人類對宇宙邊界的每一次追問。今天,我們將係統拆解這個“本星係群的巨無霸”:它的起源、結構、成分,以及藏在星塵裡的演化密碼。

一、從神話到觀測:人類對仙女座的千年認知史

仙女座星係的名字來自希臘神話——安德洛墨達公主androeda)的傳說。埃塞俄比亞國王刻甫斯與王後卡西奧佩婭因誇耀女兒的美貌觸怒海神波塞冬,公主被鎖在海邊岩石上,淪為海怪的祭品。最終,英雄珀爾修斯用美杜莎的頭顱石化海怪,救下安德洛墨達並與她成婚。天文學家將這片位於“仙後座”與“飛馬座”之間的星群命名為“仙女座”,既是對神話的致敬,也承載著人類對星空的浪漫想象。

但對科學的認知,始於觀測工具的突破。公元前10世紀,波斯天文學家阿爾蘇菲asufi)在《恒星之書》中記錄了“仙女座內的一小團雲霧”——這是人類對仙女座星係最早的文字記載,卻因時代局限,無法區分“星雲”與“獨立星係”。直到17世紀,伽利略用自製望遠鏡對準天空,才發現這個光斑並非均勻的雲霧,而是由無數微小光點組成的“恒星集合”。不過,當時主流觀點仍將其歸為“銀河係內的星雲”即“島宇宙”假說的一部分),認為它是銀河係邊緣的氣體塵埃團。

hersc)用他改進的大型反射望遠鏡觀測仙女座,提出一個激進猜想:這個光斑可能是銀河係之外的“恒星係統”。他的依據是:仙女座的亮度分布與銀河係不同——如果它是銀河係內的星雲,亮度應該更均勻,而仙女座的“中心亮、邊緣暗”更像一個獨立的天體。但這一觀點缺乏關鍵證據:當時的望遠鏡無法測量遙遠天體的距離,“河外星係”的概念仍未被接受。

直到20世紀初,埃德溫·哈勃edine)的工作徹底終結了爭議。1923年,哈勃使用威爾遜山天文台的100英寸胡克望遠鏡,對準仙女座中的造父變星——這類恒星的亮度隨時間周期性變化,且“光變周期”與“絕對星等”真實亮度)存在嚴格的“周光關係”由美國天文學家亨麗埃塔·勒維特發現)。哈勃通過追蹤仙女座中一顆造父變星的光變曲線,計算出它的絕對星等約為5.5等比太陽亮60萬倍),再對比其視星等約17等),用距離模數公式算出:仙女座星係距離地球約250萬光年。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銀河係的邊界銀河係直徑約10萬光年),證明它是一個獨立於銀河係的“島宇宙”。哈勃的發現不僅改寫了宇宙的圖景,更讓“仙女座”成為“河外星係”的代名詞。

二、仙女座的基本檔案:尺寸、質量與宇宙坐標

如今,通過近一個世紀的觀測積累,仙女座星係的“身份卡”已清晰得不能再清晰:

1.分類與形態:典型的sa(s)b型漩渦星係

仙女座屬於漩渦星係spiragaaxy),更精確的分類是sa(s)b型。這一分類包含三層含義:

s:漩渦結構區彆於橢圓星係e或不規則星係irr);

a:無棒狀核心區彆於有棒的sb型星係,如銀河係被認為是sbc型);

(s):正常螺旋區彆於透鏡狀星係sb0);

b:中等緊密的旋臂a為最緊密,c為最鬆散)。

它的整體形態像一個巨大的“旋轉風車”:中心是明亮的核球,向外延伸出扁平的盤狀結構,盤內纏繞著兩條對稱的旋臂。這種結構是星係形成的典型結果——早期宇宙中,原始氣體雲在引力作用下坍縮,角動量守恒導致盤狀結構形成,旋臂則是氣體和恒星在盤內旋轉時,因密度波壓縮而誕生的“恒星工廠”。

2.尺寸:本星係群的“巨無霸”

仙女座的直徑約為22萬光年最新測量數據),是銀河係約10萬光年)的2倍多。如果把銀河係比作一個直徑10厘米的硬幣,仙女座就是一個直徑20厘米的餐盤。它的“盤厚”約為2000光年,核球的直徑約為1萬光年——這個核球由年老的恒星組成,密度極高,是星係中最“擁擠”的區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3.質量:暗物質主導的“重量級選手”

仙女座的總質量約為1.5萬億倍太陽質量銀河係約1萬億倍),其中可見物質恒星、氣體、塵埃)僅占約15,其餘85是不可見的暗物質。暗物質不發射或吸收電磁波,卻通過引力束縛著星係的所有結構——如果沒有暗物質,仙女係的旋臂會因旋轉過快而分崩離析,恒星也會逃逸到星係際空間。

質量測量的關鍵是旋轉曲線:天文學家通過觀測星係中恒星和氣體的旋轉速度,結合引力理論反推總質量。仙女座的旋轉曲線顯示,外圍恒星的旋轉速度並未隨距離增加而下降符合可見物質的引力預期),反而保持穩定——這說明存在大量暗物質暈,提供了額外的引力。

4.距離與運動:朝向銀河係的“慢跑”

仙女座與地球的距離是254±11萬光年基於造父變星、紅巨星分支末端法和cepheid變量校準的最新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它並非靜止不動——仙女座正以110公裡秒的速度朝向銀河係運動。這種運動通過“紅移藍移”觀測發現:大多數星係因宇宙膨脹而遠離我們紅移),但仙女座的譜線顯示藍移波長變短),說明它在靠近。

三、星係內部:恒星的搖籃、死亡的遺跡與暗物質的陰影

仙女座星係的內部結構像一本“宇宙演化的教科書”,每一層都藏著不同的故事。

1.核球:年老恒星的“養老院”

仙女座的核球是星係的“心臟”,直徑約1萬光年,包含約1000億顆恒星。這裡的恒星幾乎都是popuationii恒星年老恒星),年齡超過100億年,金屬豐度極低金屬指氦以上的元素)——它們是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約1億年)形成的第一代恒星的後代。核球的顏色偏黃、偏紅,因為老年恒星的溫度較低,發出的光以可見光的長波為主。bh),質量約為1億倍太陽質量是銀河係中心黑洞sgra的25倍)。通過觀測核球周圍恒星的運動軌跡比如一顆名為s2的恒星,繞黑洞一周僅需16年),天文學家確定了它的質量和位置。這個黑洞相對“安靜”,因為它周圍的物質供應較少,吸積盤釋放的輻射較弱,不像類星體那樣明亮,但它的存在證明:幾乎所有大型星係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兩者共同演化。

2.盤狀結構:恒星的“托兒所”

仙女座的盤狀結構是星係的“主體”,直徑約20萬光年,厚度約2000光年。盤內充滿了popuationi恒星年輕恒星),年齡從幾百萬年到幾十億年不等,金屬豐度較高——這些恒星由盤內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繼承了前一代恒星的重元素。

盤的核心是旋臂:仙女座有兩條主要旋臂編號為a和b),以及一些次要的旋臂碎片。旋臂的密度比盤內平均密度高23倍,這種密度波會壓縮氣體和塵埃,觸發恒星形成。比如仙女座最大的恒星形成區ngc206,直徑約4000光年,包含數百萬顆年輕恒星,其中許多是o型和b型大質量恒星質量是太陽的10100倍)。這些恒星的亮度極高,能照亮周圍的氣體雲,形成絢麗的發射星雲如ngc2023)——它們就像宇宙中的“燈塔”,標誌著恒星的誕生地。

但大質量恒星的壽命很短:o型星隻能活幾百萬年,b型星能活幾千萬年。當它們死亡時,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將重元素如碳、氧、鐵)拋回星際介質,為下一代恒星的形成提供原料。仙女座中的超新星遺跡如sn1885a,是人類曆史上第一顆用望遠鏡觀測到的超新星)就是這種“宇宙循環”的證據。

3.星際介質:恒星的“原材料倉庫”)包括氣體氫、氦為主)和塵埃。其中,中性氫hi)的質量約為太陽的500億倍,分布在盤內和旋臂中;分子氫h?)則集中在分子雲裡,是恒星形成的“原料”——分子雲的質量可達太陽的100萬倍,溫度約為1020k接近絕對零度),密度約為每立方厘米1001000個分子。

當分子雲在引力作用下坍縮時,會形成原恒星protostar),隨後核心溫度升高到足以引發核聚變,成為主序星。仙女座中的分子雲分布與旋臂一致,說明旋臂的密度波是恒星形成的“觸發器”。

4.暗物質暈:看不見的“宇宙骨架”

仙女座的暗物質暈是一個巨大的、球形的結構,半徑約為100萬光年,質量約為1.3萬億倍太陽質量。它的密度隨距離增加而下降,但延伸範圍遠超可見的星係盤。

暗物質的存在有多重證據:

旋轉曲線:如前所述,外圍恒星的旋轉速度未隨距離下降,說明有額外引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引力透鏡:仙女座的質量會彎曲後方星係的光線,形成透鏡效應,通過測量這種彎曲可計算總質量;32)的軌道動力學表明,暗物質暈提供了主要的引力束縛。

四、衛星星係:仙女座的“小跟班”與演化遺跡

仙女座星係並非孤立存在,它擁有多個衛星星係sateitegaaxies)——圍繞它旋轉的小型星係,像行星圍繞恒星一樣。目前已知的衛星星係約有40個,其中最著名的是32和110。32:被潮汐力剝離的“星係核”32是一個橢圓星係e2型),距離仙女座核心約8000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10億倍。它的形狀非常緊湊,直徑僅約800光年,恒星密度極高——中心的恒星密度是銀河係核球的100倍。32原本是一個更大的漩渦星係,但在數十億年前被仙女座的引力捕獲。仙女座的潮汐力引力差)剝離了32的外層氣體和恒星,隻剩下密集的核部。32的恒星幾乎都是年老的popuationii恒星,沒有年輕的恒星形成——因為它的氣體已經被仙女座“偷走”,失去了形成新恒星的原料。110:仍在“造血”的橢圓星係110是一個更大的橢圓星係e5型),距離仙女座核心約2.5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150億倍。與32不同,110的盤內有明顯的塵埃帶,說明它最近數百萬年內)仍有恒星形成活動。110的結構更“蓬鬆”,恒星密度較低,包含一些年輕的藍色恒星。天文學家推測,它可能是仙女座捕獲的一個“原始星係”,保留了部分氣體和塵埃,因此還能繼續形成恒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仙女座的引力會逐漸剝離它的氣體,最終110會變成像32那樣的“死星係”。

3.衛星星係的命運:未來的“吞噬遊戲”32和110將在未來數十億年內被仙女座完全吞噬,融入它的盤狀結構。這種“星係吞噬”是大型星係成長的常見方式——銀河係也曾吞噬過多個衛星星係,比如人馬座矮星係sagittariusdarfeipticagaaxy),它的殘骸仍在銀河係的暈中繞轉。

五、觀測史上的裡程碑:從赫歇爾到哈勃太空望遠鏡

仙女座星係的觀測史,也是人類觀測技術的進步史:

1.地麵望遠鏡的時代:從赫歇爾到巴德

18世紀,赫歇爾提出仙女座是河外星係;20世紀初,哈勃用造父變星測距,證明這一點。1943年,天文學家沃爾特·巴德aterbaade)利用帕洛瑪天文台的200英寸望遠鏡,首次分辨出仙女座中的造父變星,並修正了周光關係的零點——這讓宇宙距離尺度的測量更準確。巴德還發現,仙女座中的恒星可以分為兩類:核球的年老恒星popuationii)和盤的年輕恒星popuationi),這一分類至今仍用於星係研究。

2.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革命:從模糊到清晰

1991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徹底改變了人類對仙女座的認知。哈勃的高分辨率圖像展示了仙女座旋臂的細節:比如ngc206中的年輕恒星集群,以及分子雲的纖維狀結構。2005年,哈勃拍攝了仙女座的“深度場”圖像,顯示旋臂中有超過1億顆恒星——這是人類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河外星係的恒星分布。

2015年,天文學家通過分析哈勃的數據,發現仙女座的恒星形成率約為每年1.5倍太陽質量銀河係約為每年1倍太陽質量),說明它仍在“成長”。此外,哈勃還測量了仙女座中恒星的金屬豐度,發現盤內恒星的金屬豐度比核球高,驗證了“恒星形成需要前一代恒星的重元素”這一理論。

3.未來的觀測: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的新視角

2021年,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jst)升空,它將在紅外波段觀測仙女座。紅外光能穿透星際塵埃,展示旋臂中隱藏的恒星形成區,以及星係中心黑洞周圍的氣體運動。韋布的數據將進一步揭示仙女係的演化曆史,比如它如何通過合並衛星星係長大,以及暗物質暈的精確分布。

六、文化與科學:仙女座的“雙重身份”

仙女座星係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對象,更是文化的符號。在希臘神話中,它是安德洛墨達公主的化身;在文學中,它是科幻小說的常見背景比如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係列中,仙女座星係是一個強大的銀河帝國);在天文學中,它是“河外星係”的啟蒙老師。

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觀測仙女座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秋季的黑暗夜空,找到仙後座形),然後向東北方向看,就能看到仙女座的光斑——用雙筒望遠鏡看,能看到它的核和模糊的盤;用天文望遠鏡看,能看到旋臂的輪廓。這種“觸手可及”的宇宙距離,讓仙女座成為連接科學與公眾的橋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結語:仙女座的“未來”——與銀河係的擁抱

仙女座星係的故事,遠不止於此。這個“宇宙鄰居”正以110公裡秒的速度向我們走來,預計在45億年後與銀河係碰撞合並,形成一個更大的橢圓星係被稱為“ikoeda”)。這場碰撞不會摧毀恒星因為恒星之間的距離太大,碰撞概率極低),但會徹底改變兩個星係的結構:旋臂會消失,核球會融合,暗物質暈會合並成一個更大的結構。

當我們仰望仙女座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100萬年前的光,更是一個未來的“宇宙事件”的預演。這個“巨無霸”星係,不僅是銀河係的鏡子,更是宇宙演化的縮影——所有的星係都在合並、成長,最終成為更大的結構。而仙女座,就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清晰的“未來樣本”。

下一篇,我們將深入探討這場宇宙級的“合並事件”:恒星會相撞嗎?我們的太陽係會怎樣?銀河係的未來又會如何?請繼續關注。

仙女座星係二):45億年的約定——銀河係與“鄰居”的宇宙合並史詩

在第一篇的結尾,我們提到了仙女座星係最震撼的“未來劇本”:以110公裡秒的速度朝向銀河係運動,45億年後碰撞合並,形成名為“ikoeda”的橢圓星係。這個預言不是科幻小說的臆想,而是天文學家用百年觀測、計算機模擬與物理定律編織的“宇宙命運線”。當我們談論兩個星係的合並,本質上是在觸摸宇宙演化的底層邏輯——所有大型星係都是“吃”出來的:通過吞噬衛星星係、與其他星係碰撞,從微小的原始氣體雲成長為橫跨十萬光年的“巨無霸”。而仙女座與銀河係的合並,是人類能觀測到的最清晰、最貼近的“星係成長案例”。

這一篇,我們將鑽進合並事件的每一個細節:從預言的誕生到物理過程的拆解,從恒星與行星的命運到暗物質的幕後操控,從已有的觀測證據到對宇宙規律的印證。這場跨越45億年的“宇宙約會”,遠比我們想象的更複雜、更精彩。

一、合並預言的誕生:從“測量距離”到“模擬宇宙”的百年接力

仙女座與銀河係的合並預言,不是突然的“靈光一現”,而是觀測技術與理論物理共同推進的結果。它的起點,恰恰是第一篇提到的哈勃測距——1923年,哈勃用造父變星證明仙女座是獨立星係,不僅打破了“宇宙隻有銀河係”的認知,更留下了一個關鍵問題:這個星係離我們有多遠?運動方向是什麼?

1.第一步:確定“相對速度”——從紅移到藍移的顛覆

1912年,美國天文學家維斯托·斯裡弗vestosipher)在洛厄爾天文台觀測星係光譜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大多數星係的譜線都向紅端移動紅移),說明它們在遠離地球——這後來成為宇宙膨脹的證據。但仙女座是個例外:1914年,斯裡弗測量仙女座的光譜,發現它的譜線向藍端移動藍移),意味著它在靠近地球。

這一發現當時引發了爭議:如果宇宙在膨脹,為什麼仙女座在靠近?直到1929年哈勃提出“哈勃定律”星係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人們才意識到:宇宙膨脹是大尺度趨勢,但局部引力可以抵消膨脹,讓星係相互靠近。仙女座與銀河係的引力,超過了宇宙膨脹的拉伸作用,所以它會“逆流而上”,朝我們奔來。

2.第二步:計算“相遇時間”——從粗略估計到精確模擬

要算出合並時間,需要兩個關鍵參數:距離與相對速度。

距離:從哈勃的250萬光年,到後來用哈勃太空望遠鏡修正的254±11萬光年2018年數據),再到gaia衛星2013年發射)通過視差法測量的248±10萬光年2022年數據),距離的精度越來越高。

相對速度:斯裡弗的藍移測量是“約300公裡秒”負號表示靠近),但後來的觀測修正了這個值——仙女座的pecuiarveocity本動速度,即相對於宇宙膨脹的速度)約為110公裡秒朝向銀河係)。

有了這兩個參數,用簡單的物理公式就能算出相遇時間:距離除以速度,得到約230萬光年110公裡秒≈70億年?不對——因為這裡忽略了引力加速:兩個星係的引力會互相拉扯,讓相對速度逐漸增加。1970年代,天文學家用計算機模擬兩個星係的引力相互作用,發現它們的軌道是“螺旋式靠近”,而非直線碰撞。最終的合並時間,被鎖定在45±5億年後。

3.第三步:模擬“合並過程”——從“粗糙網格”到“高精度粒子”

早期計算機模擬受限於算力,隻能用“網格法”模擬星係,結果很粗糙。1990年代後期,隨著超級計算機的普及,天文學家開始用“粒子網格法”甚至“直接n體模擬”:把星係拆成數百萬個“粒子”代表恒星、氣體、暗物質),用引力定律計算每個粒子的運動軌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012年,由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領導的團隊,用“宇宙學模擬器”iustrissiuation)模擬了仙女座與銀河係的合並。結果顯示:兩個星係會先“擦肩而過”20億年後),再回頭靠近40億年後),最終在45億年後完全融合。這個模擬結果與後續的觀測數據高度吻合,成為合並研究的“基準模型”。

二、合並的四個階段:從“引力試探”到“橢圓星係誕生”

仙女座與銀河係的合並,不是“一撞了之”,而是持續15億年的“慢舞”。我們可以把它拆分成四個清晰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物理現象:

1.階段一:引力相遇未來20億年)——“感覺”到對方的存在

20億年後,仙女座與銀河係的距離將縮短到約100萬光年。此時,兩個星係的引力場開始顯著相互作用:

銀河係的旋臂會逐漸變得鬆散——旋臂是密度波結構,依賴於穩定的引力場,當外部引力擾動時,密度波會被打亂。

仙女座的核球會輕微“晃動”——中心超大質量黑洞1億倍太陽質量)的吸積盤會出現波動,釋放出更多x射線。

暗物質暈開始“交織”——仙女座的暗物質暈半徑100萬光年)與銀河係的暗物質暈半徑50萬光年)重疊,引力相互作用讓兩者的暗物質分布變得不均勻。

2.階段二:潮汐相互作用未來40億年)——“撕開”星係的“外衣”

當距離縮短到約50萬光年時,潮汐力引力的差異)會成為主導。潮汐力就像月球對地球的潮汐:星係的一側受到的引力比另一側大,導致物質被“拉扯”出來。

潮汐尾的形成:仙女座和銀河係的盤狀結構會被對方的潮汐力撕裂,形成兩條長達50萬光年的“潮汐尾”——由氣體、塵埃和恒星組成的流,像星係的“頭發”一樣延伸到星際空間。這些潮汐尾裡充滿了被壓縮的氣體雲,會觸發大規模恒星形成,亮度比正常星係高10倍以上。

旋臂的扭曲:仙女座的兩條對稱旋臂會被銀河係的潮汐力扭曲成“螺旋狀的分支”,銀河係的旋臂也會被拉扯成“不規則的環”。此時的兩個星係看起來像“被揉皺的紙”,結構完全混亂。

恒星形成爆發:潮汐力壓縮氣體雲,讓恒星形成率飆升——仙女座的恒星形成率會從現在的1.5倍太陽質量年,上升到10倍甚至更高。銀河係也會經曆類似的“恒星嬰兒潮”,誕生大量大質量o型星。

3.階段三:核心融合未來45億年)——“心臟”的合並

當兩個星係的距離縮短到約10萬光年時,核球開始融合:

仙女座的核心含1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與銀河係的核心含430萬倍太陽質量的sgra)會沿著螺旋軌道靠近,最終在1億年內合並成一個更大的黑洞——質量約為1.04億倍太陽質量。合並過程中,黑洞會釋放出強烈的引力波,雖然我們無法直接探測到因為距離太遠),但周圍的恒星會被擾動,形成“漣漪狀”的運動軌跡。

星係盤完全瓦解:潮汐力與核心的引力共同作用,讓兩個星係的盤狀結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橢球狀”的分布——恒星不再繞著中心旋轉成盤,而是隨機分布在橢圓軌道上。

暗物質暈合並完成:此時,仙女座與銀河係的暗物質暈已經完全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的、球形的暗物質暈,半徑約為150萬光年。ikoeda”誕生

合並完成後,星係進入“穩定期”:

形態變為橢圓星係:不再有旋臂,恒星軌道隨機,整體呈橢圓形。這個橢圓星係的質量約為2.5萬億倍太陽質量,直徑約為30萬光年。

恒星形成停止:大部分氣體已經被用來形成恒星,剩下的氣體要麼被黑洞吸積釋放能量),要麼逃逸到星係際空間。ikoeda會成為一個“休眠”的橢圓星係,不再有大規模恒星形成。

中心黑洞活躍:合並後的黑洞會吞噬周圍的氣體和恒星,釋放出強烈的輻射,成為星係的“能量源”。但由於周圍氣體越來越少,它的活躍程度會逐漸降低。

三、恒星與行星的命運:45億年後,我們的太陽係在哪裡?

合並事件最引人關注的,是恒星與行星的命運:我們會和其他恒星相撞嗎?太陽係會被摧毀嗎?地球還能存在嗎?

1.恒星碰撞:概率比“中彩票”還低

很多人擔心:“兩個星係有那麼多恒星,合並時會不會相撞?”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原因很簡單:恒星之間的距離太大了。比如,太陽與最近的恒星比鄰星的距離是4.2光年,相當於在足球場上放兩個網球。而兩個星係合並時,恒星的相對位移隻有約1光年——這意味著,恒星碰撞的概率約為1012萬億分之一),比你連續中10次彩票的概率還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做過模擬:合並後,99.9的恒星會留在新的橢圓星係裡,隻有0.1的恒星會被拋出星係成為“星際流浪者”)。


最新小说: 民俗詭譎短篇故事集 三國:貂蟬的榻上夫君 我靠靈泉空間,收服八十八位美女 高武:數值我有,素質不好說 開局強吻女老師,係統獎勵一千萬 讓你打官司,你把對麵全送進去? 透視賭石鑒寶 四合院:開局撿個靈域空間 趕海:釣魚佬的暴富人生 末世:我的文明是終焉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