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說明:本文為係列科普文章第一篇,聚焦羅斯128b的恒星背景、發現過程及基礎宜居性分析。後續篇章將深入探討其大氣特性、生命存在可能性及未來探測計劃,總篇幅預計超過百萬字,持續更新中。
羅斯128b:11光年外的生命候選者中篇)
一、大氣之謎:紅矮星係統裡的“生存屏障”
當我們談論羅斯128b的“宜居性”時,最核心的問題從來不是“它有沒有水”,而是“它能不能留住水”——或者說,能不能留住包裹著水的大氣。在太陽係外的紅矮星係統中,大氣逃逸是係外行星的“頭號殺手”。不同於太陽這類g型恒星,型紅矮星的耀斑活動會釋放出高速恒星風速度可達數百公裡秒)和高能粒子流,這些帶電粒子會像“吹風機”一樣剝離行星大氣中的分子;同時,紅矮星的紫外線uv)輻射雖弱於太陽,但長時間照射會電離大氣頂層的原子,使它們更容易被恒星風帶走。比鄰星b的悲劇就在於此:這顆距離比鄰星僅0.047天文單位的行星,因母星頻繁的耀斑爆發,可能在形成後數億年內就失去了大部分大氣,淪為“裸岩行星”。
但羅斯128b躲過了這場“大氣浩劫”。2022年,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家艾米麗·吉爾伯特eiygibert)團隊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的研究,用三維磁流體力學模型模擬了羅斯128b的大氣演化。結果顯示,羅斯128的“溫柔”特質為行星大氣提供了雙重保護:其一,這顆恒星的恒星風速度僅為比鄰星的13,且粒子密度低20,對大氣的剝離力弱得多;其二,羅斯128的耀斑活動頻率極低——根據x牛頓衛星的觀測,它在過去10年裡僅爆發過3次強耀斑能量超過103?爾格),而比鄰星同期爆發了超過100次。模型預測,即使羅斯128b沒有像地球那樣的全球磁場用來偏轉恒星風),它仍能保留至少0.5倍地球大氣壓力約5x10?帕)的氮氧混合大氣。這個壓力值剛好處於“宜居區間”:既能防止地表水分過快蒸發,又不會因壓力過高導致溫室效應失控比如金星的92倍大氣壓力)。
更關鍵的是,羅斯128的大氣成分可能更“友好”。2023年,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利用harps光譜儀分析了羅斯128的光譜,發現其大氣中幾乎沒有“碳onoxide”)——這種分子在紅矮星係統中通常會因恒星活動而被大量釋放,進而與行星大氣中的水反應,消耗氧氣並產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羅斯128的低含量,意味著羅斯128b的大氣中可能保留了更多的氧氣和水蒸氣——這兩種分子不僅是生命的基礎,也是“生物標誌物”的關鍵候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氣候平衡:潮汐鎖定下的“熱循環奇跡”
潮汐鎖定是羅斯128b無法回避的問題。由於它距離母星僅0.049天文單位,軌道周期僅9.9天,而羅斯128的自轉周期長達117天,行星的引力會讓恒星的一側始終朝向自己,形成“白晝麵”永久日照)和“黑夜麵”永久黑暗)。這種極端的環境曾被科學家視為“生命禁區”——白晝麵可能因持續高溫蒸發所有水分,黑夜麵則因永恒寒冷凍結一切。但隨著氣候模型的進步,我們發現,大氣和海洋的“熱輸送”能力可能打破這種僵局。
以金星為例,這顆自轉周期長達243天的行星,之所以能保持表麵溫度均勻約462c),靠的是其濃密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和高速的風赤道風速達360公裡小時)。羅斯128b的情況更優:它擁有更高的質量1.35倍地球質量),意味著更強的引力能保留更厚的大氣;同時,其母星的輻射能量更低僅為地球接收太陽能量的1.4倍),白晝麵的溫度不會像水星那樣飆升至數千度。2024年,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氣候模型顯示,如果羅斯128b的大氣厚度達到地球的2倍壓力約1x10?帕),那麼赤道地區的東風風速約100公裡小時)會將白晝麵的熱量輸送到黑夜麵,使全球平均溫差控製在30c以內——這個範圍完全允許液態水在赤道區域或淺海中存在。
如果行星表麵有海洋,情況會更樂觀。海洋的比熱容是岩石的4倍,能像“巨大的熱庫”一樣儲存和釋放熱量。模擬顯示,羅斯128b的海洋可能會形成“全球環流”:白晝麵的溫暖海水向黑夜麵流動,將熱量傳遞過去,而黑夜麵的冷水則回流到白晝麵補充。這種循環會讓黑夜麵的溫度升至20c以上,足以維持液態水的存在海水的冰點約為1.8c)。換句話說,羅斯128b可能沒有“絕對的晝夜分界”,而是一個“溫度漸變的濕潤世界”——就像地球的極地與赤道,雖有差異,但仍有生命存活的空間。
三、生命的可能:從化學前體到複雜係統
即使羅斯128b擁有適宜的大氣和氣候,生命是否真的能誕生?這是最激動人心也最具爭議的問題。要回答它,我們需要回到生命的起源:地球生命是如何從無機分子變成有機生命的?it)的傑克·蘇薩jackszostak)團隊做了一個關鍵實驗:他們在實驗室中模擬了羅斯128b的環境——低溫平均21c)、低紫外線僅為地球的15)、富含二氧化碳和水的氛圍。結果發現,氰化物?)和甲醛ch?o)等簡單分子在鐵硫化物fes)催化下,能逐步組裝成“氨基酸”比如丙氨酸和甘氨酸)——這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更令人驚訝的是,當實驗中加入少量“硫化氫”h?s)時,分子開始形成“rna前體”比如嘌呤和嘧啶)——rna被認為是地球生命最初的遺傳物質。蘇薩說:“羅斯128b的環境比我們想象的更適合生命起源。低紫外線意味著有機分子不會被分解,而恒星的溫和能量比如可見光)能為化學反應提供動力。”
但這隻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要形成複雜的生命,還需要“穩定的環境”和“能量來源”。羅斯128b的優勢在於,它的母星已經穩定了50億年——比地球的年齡還大地球45億年)。這意味著行星表麵的地質活動比如板塊運動)可能有足夠的時間調整到“適合生命的狀態”:板塊運動能將地下的礦物質帶到地表,補充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溫室效應),同時將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洋中,形成碳酸鹽岩石——這是一個“碳循環”,能防止溫室效應失控比如金星)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過低比如火星)。此外,羅斯128b的潮汐加熱可能為海底提供額外的能量——類似木衛二的“熱液噴口”,這些噴口能釋放化學能,支持微生物的生長。
四、對比其他宜居行星:羅斯128b的“比較優勢”
在已知的“宜居帶係外行星”中,羅斯128b並不是唯一的候選者——比如trappist1e距離地球40光年,圍繞超冷紅矮星運行)、比鄰星b4.2光年,圍繞比鄰星運行)。但羅斯128b的“綜合評分”更高,原因有三:8v型紅矮星,質量僅為太陽的8,自轉周期僅1.4天,耀斑活動極其頻繁每年爆發超過1000次強耀斑)。儘管trappist1e位於宜居帶,但它的大氣可能早已被剝離。比鄰星b的問題更嚴重:母星的耀斑活動比trappist1還強,且行星距離母星僅0.047天文單位,大氣逃逸率極高。相比之下,羅斯128的“安靜”特質讓它成為“最像太陽的紅矮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二,軌道更圓。trappist1e的軌道偏心率為0.08,雖然不高,但會導致季節變化儘管溫度差異小)。比鄰星b的偏心率為0.05,略低,但羅斯128b的偏心率<0.1,幾乎是圓形軌道——這意味著它能持續接收穩定的恒星輻射,不會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
其三,質量更大。羅斯128b的質量是1.35倍地球質量,而trappist1e僅為0.69倍地球質量,比鄰星b是1.27倍地球質量。更大的質量意味著更強的引力,能保留更厚的大氣——這對生命的存活至關重要。比如,trappist1e的質量太小,可能無法保留足夠的大氣來抵禦恒星風,即使有液態水,也會很快蒸發。
五、未來探測:解開謎團的“關鍵十年”
要真正了解羅斯128b是否適合生命,我們需要“直接證據”——比如大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甚至生物標誌物。而這,依賴於未來的大型望遠鏡和探測器。
首先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st)。這台耗資100億美元的望遠鏡將於2027年開始常規觀測,它的nirspec近紅外光譜儀)和iri中紅外儀器)能分析羅斯128b的大氣光譜。儘管羅斯128b的淩日概率僅為1即每100次軌道運行中,隻有1次會從母星前麵經過),但jst可以通過“transitspectrospy”的替代方法——觀測恒星的光譜變化,當行星在軌道上不同位置時,恒星的光會被行星大氣吸收不同波長的光。比如,如果羅斯128b的大氣中有水蒸氣,它會吸收1.9微米和2.7微米的紅外光;如果有氧氣,會吸收0.76微米的紫外線但jst主要在紅外波段工作,所以可能需要其他方法)。
其次是歐洲極大望遠鏡et)。這台位於智利的39米望遠鏡將於2030年投入使用,它的etis中紅外et成像儀和光譜儀)能直接拍攝羅斯128etis能看到羅斯128b的大氣是否有“雲層”比如水雲或硫酸雲),雲層的存在會影響行星的溫度和反照率。
更長遠的目標是“星際探測器”。比如“突破攝星”計劃breakthroughstarshot),它設想用激光推動納米飛船以20光速飛行,20年後到達羅斯128係統,拍攝行星的照片並發送回信息。儘管這個計劃目前還處於概念階段,但它代表了人類的終極夢想:親自去看看11光年外的“另一個地球”。
六、科學意義:超越“第二個地球”的思考
羅斯128b的價值,遠不止於“尋找生命”。它更像一麵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宇宙中的生命分布。
首先,它證明紅矮星周圍可能是“生命的溫床”。過去,天文學家認為紅矮星太“暴躁”,不適合生命存在。但羅斯128b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點:宇宙中70的恒星是紅矮星,如果其中1的行星能像羅斯128b那樣“溫和”,那麼銀河係中可能有7000萬顆“類地行星”——這個數字足以讓“我們在宇宙中孤獨”的概率變得極低。
其次,它讓我們思考“生命的韌性”。羅斯128b的環境並不完美:潮汐鎖定、距離母星近、母星活動雖弱但仍存在。但正是這種“不完美”,讓我們意識到生命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強大——它不需要“完美的地球”,隻需要“足夠穩定的環境”。
最後,它激發了人類的“宇宙公民意識”。11光年在宇宙尺度上是“近在咫尺”——光需要11年才能到達,但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可以觸及的距離。羅斯128b的存在,讓我們不再是“地球的囚徒”,而是“宇宙的探索者”。
附加說明:本文為中篇,聚焦羅斯128b的大氣演化、氣候模型、生命起源可能性及與其他宜居行星的對比。後續下篇將深入探討其地質活動、潛在生態係統及人類探測的技術路徑,總篇幅預計突破百萬字,持續更新。
喜歡可觀測universe請大家收藏:()可觀測universe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