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Betelgeuse_可觀測Universe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8章 Betelgeuse(1 / 2)

betegeuse(恒星)

·描述:獵戶座肩膀上的紅色變星

·身份:一顆紅超巨星,距離地球約640光年

·關鍵事實:它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經曆了前所未有的“大變暗”,天文學家認為這是其表麵拋出的巨大氣體塵埃雲所致。

betegeuse參宿四):獵戶座肩膀上的“死亡紅星”第一篇幅)

引言:冬季星空的“紅眼睛”——從獵戶座肩膀到人類文明的凝視

在北半球冬季的夜晚,當你抬頭望向東南方天空,獵戶座orion)的標誌性三星腰帶會首先跳入視野——三顆排列整齊的藍白色亮星,如同獵人的腰帶,向下延伸至左肩,一顆巨大、暗紅的恒星正鑲嵌在那裡,像獵人的“傷口”,又像一隻凝視著銀河的“紅眼睛”。這就是參宿四betegeuse),獵戶座α星αorionis),夜空中第九亮的恒星,也是人類曆史上最受關注的“變星”與“未來超新星候選體”。

它的紅,是低溫的標誌——表麵溫度僅約3500k,比太陽5778k)冷了近一半;它的亮,是體積的饋贈——半徑約為太陽的1000倍,若把它放在太陽係中心,會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甚至火星;它的“變”,是生命的掙紮——作為一顆紅超巨星,它已走到恒星演化的黃昏,隨時可能爆發成超新星,成為夜空中最耀眼的“新星”儘管這對地球而言並無危險)。

本文作為參宿四係列的第一篇章,將從文明印記與命名溯源、物理本質與演化階段、觀測曆史與變光密碼三個維度,拆解這顆“獵戶座紅巨星”的前世今生。它不僅是一顆“會變光的星星”,更是人類理解恒星死亡過程的“活標本”——每一次亮度變化,都是它向宇宙發出的“生命信號”。

一、命名與文明:從“巨人的肩膀”到“參宿四”——跨越千年的星象共鳴

參宿四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部“文明對話史”。無論是東方的“參宿”,還是西方的“betegeuse”,都指向同一個天體,卻承載著不同文明對星空的理解。

1.1中國古代:“參宿”中的“將軍之星”

在中國古代星官體係中,參宿四屬於“參宿”shenxiu)——二十八宿之一,對應西方獵戶座的核心區域。參宿由七顆主要恒星組成:參宿一到參宿七,其中參宿四是“參宿左肩”的星官,古人稱其為“參宿四”或“參宿大星”。

《史記·天官書》中對參宿有明確記載:“參為白虎,三星直者,是為衡石。下有三星,兌,曰罰,為斬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這裡的“左右肩股”,正是獵戶座的肩膀與大腿——參宿四是左肩,參宿五是右肩,參宿六是大腿,參宿七是小腿。古人將參宿視為“白虎”的象征,代表“西方”與“秋季”,而參宿四作為“左肩之星”,被賦予了“將軍”的寓意——它的亮度與位置,如同軍隊中的統帥,引領著獵戶座的“狩獵陣型”。

更有趣的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早已注意到參宿四的“變光”特性。《晉書·天文誌》記載:“參宿四,赤而參差,歲星犯之,為兵起。”這裡的“赤而參差”,正是描述它的紅色與亮度波動——儘管當時沒有現代測光儀器,古人仍通過肉眼觀測到了它的亮度變化。

1.2西方文明:阿拉伯語中的“巨人肩膀”

在西方,參宿四的名字“betegeuse”源自阿拉伯語“yadajaza”?????????????),意為“巨人的手臂”或“巨人的肩膀”。公元8世紀,阿拉伯天文學家阿爾·法紮裡afazari)在翻譯希臘天文文獻時,將獵戶座稱為“ajaza”??????????,意為“巨人”),而參宿四作為巨人的肩膀,便得名“yadajaza”。後來,這個詞傳入歐洲,經過拉丁語轉寫,變成了“betegeuse”。

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天文學家對參宿四的觀測同樣細致。阿爾·比魯尼abiruni)在《占星學入門》中提到:“參宿四是紅色的,亮度會變化,當它變暗時,預示著冬季的寒冷會更持久。”這種將恒星亮度與氣候關聯的思路,雖帶有占星色彩,卻反映了古人對“天人感應”的樸素認知。

1.3其他文明:印度的“火焰之星”與瑪雅的“戰爭象征”

在印度教星象體係中,參宿四屬於“羅睺”rahu)的領地,被視為“火焰之星”,象征著“破壞與重生”——這與它未來的超新星爆發不謀而合。而在瑪雅文明的曆法中,參宿四的升起與“戰爭儀式”相關,古人認為它的紅光是“戰神的怒火”,會在戰爭前照亮天空。

二、物理本質:紅超巨星的“死亡膨脹”——從主序星到宇宙巨無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參宿四的核心標簽是“紅超巨星”redsupergiant,rsg)。要理解這個術語,需先回到恒星演化的基本邏輯:恒星的一生,是“引力與核反應的平衡遊戲”——當核心的核燃料耗儘,引力會戰勝核反應的壓力,導致核心收縮、外層膨脹,恒星體積急劇增大,溫度下降,變成“超巨星”。

2.1基礎參數:宇宙中的“體積冠軍”

參宿四的物理參數,每一個都足以震撼人心:12iaia型星是溫度最低的恒星類型<3500k),iaiainoussupergiant);☉)——這個質量區間,剛好是恒星演化成超新星的“臨界質量”約820☉);

半徑:9001200倍太陽半徑r☉)——若以太陽半徑約7x10?公裡)計算,參宿四的半徑可達6.3x10?至8.4x10?公裡,相當於從太陽中心延伸到地球軌道之外地球軌道半徑約1.5x10?公裡);

亮度:10萬15萬倍太陽亮度☉)——儘管表麵溫度低,但巨大的體積讓它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恒星之一;

距離:643±10光年gaia衛星2021年數據)——這個距離比之前的估算約700光年)更準確,也讓我們能更精確地計算它的絕對亮度約5.85等,比太陽亮10萬倍)。

2.2演化階段:從“藍胖子”到“紅巨人”

參宿四的“紅超巨星”身份,源於它的“過去”——它曾是一顆☉,表麵溫度高達k,呈現藍白色。那時的它,正處於恒星演化的“青年期”,核心的氫聚變反應劇烈,將氫轉化為氦,釋放出巨大能量。

約1000萬年前,參宿四的核心氫燃料耗儘,演化進入氦燃燒階段:核心收縮,溫度升高到1億k,開始將氦聚變成碳與氧;同時,核心收縮產生的能量會加熱外層的氫殼層,導致外層急劇膨脹——就像氣球被吹大,參宿四的體積膨脹了1000倍,表麵溫度下降到3500k,變成了我們看到的“紅超巨星”。

2.3死亡倒計時:超新星的前夜☉的紅超巨星,參宿四的壽命已進入“倒計時”——它的核心正在緩慢收縮,碳與氧的聚變反應即將啟動若質量足夠大,會繼續聚變成氖、鎂、矽,直至鐵)。當核心的鐵核無法再聚變鐵聚變需要吸收能量而非釋放),引力會瞬間戰勝所有排斥力,核心坍縮成中子星或黑洞,外層物質則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拋出,釋放出相當於太陽100億年總能量的光芒。

這種爆發,會持續數周甚至數月,亮度可達到整個銀河係的一半——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它的光芒。但對地球而言,這並無危險:參宿四距離我們640光年,超新星爆發的輻射如伽馬射線暴)不會穿透太陽係的“保護罩”奧爾特雲),也不會影響地球的生命。

三、觀測曆史與變光密碼:從“肉眼記錄”到“哈勃解密”——2019大變暗的科學真相

參宿四的“變”,是它最引人注目的特性——作為半規則變星seireguarvariabe,src),它的亮度會以11年左右的周期波動,變化幅度約0.31.3等。但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它的亮度突然暴跌,引發了全球天文學家的關注。

3.1古代觀測:從托勒密到開普勒的“亮度筆記”

人類對參宿四變光的記錄,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托勒密在《天文學大成》中描述參宿四為“紅色,亮度高於畢宿五adebaran)”;第穀·布拉赫tycer)則在17世紀初注意到,參宿四的亮度與獵戶座的“腰帶三星”形成對比,有時亮如寶石,有時暗如炭火。

但這些記錄都是“定性”的——直到19世紀,光電測光技術的發明,才讓人類能“定量”記錄參宿四的亮度變化。1880年,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皮克林edardpickering)用光電管測量了參宿四的亮度,發現它的視星等在0.51.5等之間波動。

3.2近代研究:半規則變星的“周期密碼”

20世紀,天文學家通過長期觀測,確定參宿四是半規則變星——這類恒星的亮度變化,源於外層大氣的不穩定性:紅超巨星的外層充滿了對流區,等離子體的上升與下降會導致恒星表麵的溫度與亮度波動。參宿四的周期約為11年,但也有短周期的“脈動”約12年),這是由於外層的“激波”傳播所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320192020大變暗:從“末日猜測”到“塵埃雲真相”

2019年12月,天文學家突然發現,參宿四的亮度急劇下降——到2020年2月,它的視星等降至1.6等,比平時暗了約2.5倍,是近50年來最暗的一次。這一事件引發了全球媒體的“超新星爆發”猜測:是不是參宿四要爆炸了?a)、甚大望遠鏡vt)等設備對參宿四進行觀測。2020年8月,哈勃望遠鏡的觀測結果揭曉:參宿四表麵拋出了一團巨大的氣體塵埃雲,遮擋了我們的視線。

3.3.1塵埃雲的形成機製

參宿四的外層大氣非常不穩定,經常拋出物質——它的質量損失率約為每年10??☉即每100年損失一個太陽質量)。2019年的大變暗,是它拋出的一團塵埃雲主要由矽酸鹽與碳顆粒組成)剛好擋住了我們的視線。這團塵埃雲的溫度約為500k,比周圍星際介質更冷,因此在紅外波段更亮——aa望遠鏡觀測到,塵埃雲的大小約為參宿四半徑的2倍,厚度約為0.1au。

3.3.2科學意義:紅超巨星的“死亡預演”

這次大變暗,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紅超巨星“質量損失”的絕佳機會:

塵埃雲的成分:矽酸鹽與碳顆粒,是恒星內部核反應的產物——參宿四的外層正在將核心的碳氧元素“反饋”給星際介質,成為新一代恒星與行星的原料;

質量損失的機製:對流區的運動與激波,是將物質拋出恒星的主要動力——參宿四的對流區非常大,占據了恒星半徑的50,這種劇烈的運動導致了頻繁的物質拋出;

超新星的前兆:大變暗並非“末日信號”,而是紅超巨星“臨終前的掙紮”——未來,參宿四還會經曆更多次這樣的變暗,直到核心坍縮,爆發成超新星。

3.4後續研究:參宿四的“現狀”

2023年,天文學家用vt的sphere儀器再次觀測參宿四,發現它的亮度已恢複正常視星等約0.5等),塵埃雲已消散。但參宿四的外層仍在持續拋出物質——它的“死亡”過程,仍在緩慢進行。

四、文化影響:從科幻到大眾——參宿四的“全民熱度”

參宿四的“變”與“紅”,讓它成為大眾文化中最具話題性的恒星之一:

科幻作品:在《星際穿越》中,參宿四被描述為一顆即將爆發的超新星,主角庫珀oper)通過蟲洞逃離太陽係,就是為了躲避它的光芒;在劉慈欣的《球狀閃電》中,參宿四的爆發是“宏原子武器”的實驗場;

大眾觀測:每年冬季,參宿四都是天文愛好者的“觀測目標”——用雙筒望遠鏡看,它是一個模糊的紅色光斑;用大型望遠鏡看,能看到它的表麵細節如對流區的“米粒結構”);

網絡熱議:2019年大變暗期間,社交媒體上充滿了“參宿四要爆炸了”“末日來臨”的言論——天文學家不得不站出來辟謠:“參宿四的爆發還需數萬年,大家不必恐慌。”

結語:獵戶座肩膀上的“宇宙燈塔”——參宿四的科學價值與文明意義

參宿四不是一顆“普通的恒星”——它是人類理解恒星演化的“活化石”,是連接古代文明與現代科學的“橋梁”,更是我們對“死亡與新生的思考載體”。

在第一篇幅中,我們追溯了它的命名與文明印記,拆解了它的物理本質,解讀了它的觀測曆史與大變暗事件。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深入探討參宿四的超新星爆發模擬、對地球的影響,以及它在恒星演化理論中的“校準角色”——這顆“獵戶座紅巨星”,依然是宇宙給我們的“未拆禮物”。

資料來源與術語說明

本文核心數據與研究結論綜合自:

esagaia衛星星表2021):參宿四的距離與亮度測量;

nasa哈勃空間望遠鏡觀測2020):大變暗事件的塵埃雲研究;

《恒星演化理論》卡米諾夫斯基,2018):紅超巨星的質量損失與演化;

《古代天文曆法》席澤宗,2003):中國古代對參宿四的觀測;a望遠鏡觀測2020):塵埃雲的成分與結構。

術語說明:

半規則變星:亮度變化有一定周期,但周期不嚴格的變星,多為紅超巨星或紅巨星;

質量損失率:恒星單位時間內拋出的物質質量,紅超巨星的質量損失率遠高於主序星;

超新星爆發:大質量恒星核心坍縮後,外層物質劇烈拋出的現象,釋放巨大能量;


最新小说: 七零下鄉知青挖我前任牆角 快穿:反派都得給我跪著叫爸爸 在彈道儘頭吻你 惟見南星 讀動物心聲的小師妹,竟是沈家真千金 逆蝶緬北囚籠 穿書星際,炮灰竟是SSS級大佬 影視囤貨:從任務中攢夠生存底氣 穿越之我帶著係統混編製 天柱說明書一個穿越者獲七件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