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啥事沒有,倆人幻聽了。
紀芳菲在藤穀縣又養了一個多月。在藤穀縣可比在開州市的生活豐富多了。
對門楊阿姨是個熱心人,知道紀芳菲傷了骨頭,什麼鴿子湯,黑魚湯,每天變著花樣給煮。
她是上了點年紀的人,生活閱曆和經驗都比年輕人多。紀芳菲坐月子都沒有人這麼用心對待過她,沒想到在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鄰居老太太身上,體會到了被嗬護的感覺。
投桃報李,她也經常讓秋秋買菜的時候貴的食材多買點,大家一起吃。
楊阿姨的兒子和兒媳婦都是縣醫院的醫生,素質都很高。他們不大和鄰居交往,但是也不願意欠彆人人情。
阻止不了楊阿姨和紀芳菲來往,總吃紀芳菲的東西,他們心裡也過意不去。於是就動用自己的關係,給紀芳菲請了個康複科的主任,隔三差五來指導紀芳菲做康複訓練。
紀芳菲那個家裝修的,說實話,不像住戶像高級茶室。知識分子不愛附庸風雅的少。
一來二去,不用對門小夫妻請,他們醫院的同事很多都願意來紀芳菲家看看。美其名曰——參觀。
當然了,人家也不會空著手來。
這些朋友真不真都是後話,但是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紀芳菲的腰恢複的是真好。紀芳菲甚至覺得,從前她月子裡落下的小毛病,都被調理好了。
秋秋加上對門楊阿姨一家四口,也都被調理的紅光滿麵,氣血充足。
當然了,錢也沒少花。
不過無所謂,姐現在有的是錢。
販沙的生意可謂一本萬利。
你想,那沙子是大自然的產物,根本不用生產,你隻要出人出車,挖就行了。能有幾個本錢?
彭氏承建的藤穀縣新城的項目非常龐大,曹小刀挖多少沙他們就能吃掉多少。而且還遠遠不夠。
大頭還要從國營沙場運過來。
但這也足夠曹小刀和紀芳菲賺翻了。
那個時候,活不缺人乾,比如挖沙。
隻要有手誰都能挖。
但是想販沙並不容易。
第一,沙子是國有資源,私人采砂要麼辦證,要麼背景夠大。
第二,你得有銷路。這個不用多說。想當年黑龍會和白狼幫都在藤河挖沙,為啥總打架?
就為了客戶。
那個時候改革開放的風剛剛吹過來,各種基建剛剛露苗頭,河沙供大於求。
客戶就是錢,錢就是兄弟們的飯碗。斷人財路等於殺人父母。
所以,倆幫派三天兩頭打得你死我活,翻天覆地。可見銷路有多重要。
第三,也是重中之重。回款。
那個時候,彆說壓貨款,工地乾活的農民工工資都能無限期往後壓。
彭氏這種大公司也不例外。
那時候有句玩笑話,做工程不用考慮工人工資這部分預算。
可見拖欠款項這種事有多嚴重。
回款不到位,以上兩個條件的付出全部白費,還會因此背上債務,甚至喪命。
比如像曹小刀這種小工頭,拿不到回款就不能給工人發工資,不給工人發工資,工人能行?
除非遠走他鄉躲債,不然遇到極端的工人,那時候滅門慘案也不稀罕。
有紀芳菲在,銷路和回款根本不成問題。曹小刀隻管玩兒命挖沙就行。
可見,紀芳菲那三成利潤並不是白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