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田永樂想出來單住是為了給自己調養身子,建房子的鄉親們緊趕慢趕的集中火力先給她建了一個屋子先住著。
土坯都是提前打好的,家家戶戶下了工之後,都會打一些土坯存起來,家裡孩子多,說不準哪天就要說親了,土坯提前打好,建房子也快。
田永樂要建房子,村民們把家裡存的土坯都拿了出來,一家給一點,加起來夠田永樂建好幾個屋子。
建房子的村民也不含糊,土坯夠,直接給她往大了做。
“來吃飯啦!”田永樂朝給她壘圍牆的村民們吆喝一聲,麵前三個大搪瓷盆,盛著兩大盆的菜,一大盆的紅薯飯。
村民們帶上自己的碗和筷子圍了過來。
沒辦法,家裡沒有那麼多的碗筷,就算是誰家結婚吃席都得自帶碗筷的,裝菜的搪瓷盆還是老鄉借給她的。
“田知青的夥食搞得就是好,吃了咱們建房子都有勁。”
“哎,你這孩子就是不會過日子,日子是省出來的,哪裡能天天搞這麼好的夥食呢?”話雖這麼說,但往嘴裡扒拉飯的手一點也不慢。
請人幫忙是不流行給錢的,給了錢那就有剝削性質了,一般都是管飯。
建房子的土坯是村民們的,宅基地也是他們的,她再不給他們吃飽吃好,她自己心裡都過意不去。
而且她就是要做出她為了建房子,把公安局給的獎金都花完了的樣子。
雖然她給村裡帶來了好處,但好處的持續性能有多久呢?
她也不過是來大趙村下鄉的知青罷了,終究不是他們村的人,等這一陣的感激過去了,懷揣巨款的她,就是大家眼裡誰都可以隨便啃一口的肥肉。
大家都一樣窮的時候,關係也會更親近。
最後的圍牆壘完,她的房子終於大功告成。
一間臥室,一間儲藏室,一間廚房,一間廁所。
她還拜托村民給她在院子裡打了一口井,這裡離最近的取水點都要走10分鐘,沒有水井連喝水都困難。
建房子,請幫忙的人吃飯,打井,一共花了一百出頭。
有了自己的空間,她的好日子就要過起來了。自從上次她暈倒在地裡,陳大夫也和村長說過,她不能再乾那些地裡的重活,現在年輕還好,等以後年紀上來,是要吃大苦頭的。
村長又是一陣撓頭,她不乾那些活是可以,但不乾活就沒飯吃,總不能靠著那點獎金吃一輩子吧。
對此,陳大夫給出了一個方案。
“早想和你說了,我孫子在隔壁省當上了工人,他想把我接過去一起生活,他也有了分房名額,也就明年的事了。”
陳大夫有些舍不得。
村長卻是炸了毛,“你怎麼能走呢?你走了,我們村裡不就沒大夫了嗎?老陳,你舍得離開咱們大趙村啊。”
他們大趙村之所以這麼出名,其中絕對是有老陳一份功勞在的。十裡八村,誰還不知道他們大趙村的陳大夫醫術高明,藥到病除。
而且陳大夫收費還便宜,他們生病了都是直接過來大趙村找陳大夫看看,為這個,大趙村和周圍村子的關係都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