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故友歸鄉:舊廠困境與鄉村振興的新機遇
深秋的清晨,薄霧還未散儘,林悅就被窗外的喧鬨聲驚醒。她披了件外套走到窗邊,推開一條縫隙往下看——廠區門口圍了不少人,幾個穿著舊工裝的中年男人正和保安爭執,為首的那人頭發花白,脊背卻挺得筆直,側臉的輪廓讓林悅覺得有些眼熟。
“怎麼了?一大早這麼吵。”蘇然揉著眼睛走過來,從身後輕輕環住林悅的腰。
林悅指著樓下:“你看門口那人,是不是有點像……老陳?”
蘇然湊近窗戶仔細一看,眉頭瞬間舒展開:“還真是他!陳建國怎麼回來了?”
兩人匆忙換好衣服下樓,剛走到門口,就聽到老陳的大嗓門:“我找林悅!找蘇然!我是陳建國,當年跟他們一起跑過運輸的老陳啊!”
“老陳!”蘇然快步走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真是你!你不是十年前就去南方發展了嗎?怎麼突然回來了?”
老陳轉過身,看到林悅和蘇然,眼眶一下子紅了。他用力拍了拍蘇然的肩膀,又握了握林悅的手,聲音有些哽咽:“回來看看,也想找你們幫幫忙。這幾年在南方混得不好,老家的廠子也快撐不下去了……”
林悅看著老陳憔悴的樣子,心裡很不是滋味。當年“悅然食品”剛起步時,老陳有一輛二手貨車,經常幫他們拉原料、送產品,不管刮風下雨,從來沒有耽誤過。後來南方物流行業興起,老陳覺得機會多,就帶著全家遷去了廣州,這些年偶爾有電話聯係,卻一直沒見過麵。
“有什麼事咱們進去說,彆在門口站著了。”林悅側身讓開道路,把老陳和他帶來的幾個工人讓進了辦公室。
泡上熱茶,老陳才慢慢打開了話匣子。原來他去南方後,先是幫人跑運輸,後來攢了點錢,就和朋友合夥開了家小型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傳統點心。一開始生意還不錯,可近幾年,大型連鎖食品企業不斷擴張,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工廠的利潤越來越薄。上個月,合夥人卷走了僅剩的資金跑路,留下一堆爛攤子,工人的工資也欠了三個月沒發。老陳走投無路,想起老家還有間閒置的舊廠房,就帶著幾個願意跟著他的老工人回來了,想重新創業,可手裡沒錢沒資源,實在沒辦法,才想到來找林悅和蘇然幫忙。
“我知道你們現在是大老板了,可能看不上我們這小廠子。”老陳喝了口茶,語氣有些局促,“可那些工人都是跟了我十幾年的老兄弟,家裡都等著錢開鍋呢。我實在沒辦法了,才厚著臉皮來找你們……”
“老陳,你這話就見外了。”林悅打斷他,“當年咱們一起打拚的時候,你幫了我們多少忙?現在你有困難,我們怎麼能不管?”
蘇然也跟著說道:“你的事就是我們的事。你先說說,你現在具體有什麼困難?是缺資金,還是缺技術,或者是銷路的問題?”
老陳沒想到他們這麼爽快,激動得嘴唇都在抖:“都缺!都缺啊!老家那廠房還是我父親那輩留下的,設備早就老化了,想更新設備沒錢;工人雖然有經驗,但現在的生產標準和銷售模式都跟以前不一樣了,我們也摸不透;最關鍵的是,就算生產出產品,也不知道往哪兒賣……”
林悅和蘇然對視一眼,心裡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近年來,國家一直在提倡鄉村振興,鼓勵本土企業發展特色產業。老陳的工廠生產的是傳統點心,正好符合當下消費者追求健康、懷舊的消費趨勢,隻要加以改造升級,未必沒有機會。
“老陳,你的工廠在哪裡?我們今天正好有空,去看看吧。”林悅放下茶杯,站起身。
老陳連忙點頭:“在城郊的紅星村,離這兒不遠,開車二十分鐘就能到。”
一行人驅車前往紅星村,路上,老陳指著窗外告訴林悅和蘇然,這幾年村裡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隻剩下老人和孩子,大片農田荒蕪,原本熱鬨的村莊變得冷冷清清。他的舊廠房就在村東頭,原本是村裡的集體糧庫,後來賣給了老陳家,這些年一直閒置著。
車子駛進紅星村,眼前的景象果然如老陳所說。泥濘的小路兩旁,低矮的土坯房錯落有致,偶爾能看到幾個老人坐在門口曬太陽,看到他們的車經過,都好奇地望過來。
“前麵就是了。”老陳指著不遠處一座紅磚牆的院子,院子的鐵門鏽跡斑斑,上麵掛著一把大鎖,門楣上“紅星食品廠”的招牌已經褪色,隻剩下模糊的字跡。
老陳打開鎖,推開鐵門,一股潮濕的黴味撲麵而來。院子裡長滿了雜草,幾間廠房的窗戶玻璃碎了不少,風吹過,發出“嗚嗚”的聲響。走進主廠房,裡麵空蕩蕩的,隻有幾台生鏽的舊機器孤零零地立在那裡,地上散落著不少灰塵和碎屑。
“這裡以前是村裡的糧庫,後來改成了食品廠,我父親當年就是這兒的廠長。”老陳走到一台舊和麵機前,輕輕撫摸著冰冷的機身,眼神裡滿是懷念,“我小時候經常來這兒玩,看著父親和工人們一起做點心,那時候廠裡的香味能飄滿整個村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悅看著眼前破敗的景象,又想起老陳剛才的話,心裡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紅星村有閒置的廠房和勞動力,老陳有傳統點心製作的技術和經驗,而“悅然食品”有資金、技術和銷售渠道,如果能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不僅能幫老陳盤活工廠,還能帶動紅星村的經濟發展,正好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
“老陳,你想不想把工廠重新開起來,而且做得比以前更大?”林悅轉過身,認真地看著老陳。
老陳愣了愣,隨即搖了搖頭:“想啊,怎麼不想?可沒錢沒技術,怎麼開?”
“錢和技術我們可以幫你解決。”蘇然接口道,“我們‘悅然食品’可以和你合作,共同投資改造紅星食品廠。我們出資金更新設備、提供技術支持,你負責生產管理,產品生產出來後,可以通過我們的銷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利潤方麵,我們按投資比例分成,你看怎麼樣?”
老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激動地抓住林悅和蘇然的手,反複確認:“真的?你們真的願意幫我?”
“當然是真的。”林悅笑著點頭,“不過,我們有幾個條件。第一,工廠的生產標準必須按照‘悅然食品’的要求來,確保產品質量;第二,優先招聘紅星村的村民進廠工作,尤其是那些困難家庭;第三,我們要把紅星食品廠打造成傳統點心文化傳承基地,不僅要生產產品,還要讓更多人了解傳統點心的製作工藝。”
老陳連忙答應:“沒問題!沒問題!都聽你們的!隻要能讓工廠重新開起來,能讓村裡的人有活乾,我什麼條件都答應!”
旁邊的幾個老工人也激動得熱淚盈眶,紛紛表示一定會好好乾,不辜負林悅和蘇然的幫助。
當天下午,林悅就安排了技術部和財務部的人員前往紅星食品廠,對廠房和設備進行評估。技術總監老周在現場勘查後,給出了初步的改造方案:首先要對廠房進行翻新,加固牆體、更換門窗、安裝通風和消防設備;其次要更新生產設備,引進全自動和麵機、成型機和包裝機,提高生產效率;最後要建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確保每一批產品的質量都能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