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笑了笑,摸了摸王小寶的頭:“那阿姨明天等著吃你的番茄。”
飯後,林悅組織客人們去村裡的稻田體驗收割。孩子們戴著小鬥笠,手裡拿著小鐮刀,跟著村民們學割稻子。有的孩子不小心割到了手,村民們趕緊拿出隨身攜帶的創可貼,細心地幫他們包紮。張書記看著這一幕,對林悅說:“你們這民宿,不僅是‘住’,更是‘體驗’。讓城裡的孩子來農村,感受農耕文化,這比單純的旅遊有意義多了。”
“這也是曉藝的主意。”林悅笑著說,指了指不遠處正在給孩子們講解稻田生態的曉藝,“她覺得,古宅民宿不能隻賣‘情懷’,還要有‘內容’。讓客人來了能玩、能學、能感受,才能留住人。”
正說著,林悅的手機響了——是負責第二批民宿改造的張經理打來的。“林總,不好了!第二批改造的古宅,發現牆體有裂縫,可能是昨天的大雨泡的,要是繼續施工,怕有危險!”
林悅心裡一緊。第二批改造的五處古宅,是村裡最老的幾處,其中一處還是清代的建築,要是出了問題,不僅會耽誤工期,還可能損壞文物。她跟張書記打了聲招呼,就趕緊往第二批改造區跑。
到了現場,張經理正拿著一把卷尺,在測量牆體的裂縫:“林總,您看,這裂縫寬有三厘米,從屋頂一直裂到地麵,要是再下雨,牆體可能會塌。”
林悅蹲下身,用手摸了摸裂縫處的牆體,心裡沉甸甸的。她想起曉藝說過,這處古宅的牆體用的是“糯米灰漿”,雖然堅固,但怕水浸泡。昨天的大雨下得又大又急,可能是排水沒做好,導致牆體受潮開裂。
“張經理,你馬上組織工人,先把裂縫處用木板支撐起來,防止牆體繼續開裂。然後把排水溝挖深一點,再在屋頂加一層防水布,彆讓雨水再滲進去。”林悅果斷地說,“我現在聯係文物修複專家,讓他們儘快過來看看,製定修複方案。”
張經理點點頭,立刻組織工人開始施工。林悅拿出手機,撥通了省文物局李教授的電話。李教授是曉藝的導師,專門研究古建築修複,之前也來村裡指導過:“李教授,您好,我們村第二批改造的古宅,牆體出現了裂縫,可能是昨天的大雨泡的,您能不能過來看看?”
“什麼?牆體開裂了?”電話裡傳來李教授焦急的聲音,“我現在正在外地出差,明天才能回去。這樣,我先讓我的學生小王過去,他也是古建築修複的專家,讓他先幫你們看看,我明天一早就趕過去。”
掛了電話,林悅鬆了口氣。她看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眼前的古宅,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把這些老宅子保護好,不能讓它們在自己手裡損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林悅回頭一看,是王大爺和村裡的幾個老木匠。王大爺手裡拿著一把锛子,臉上滿是堅定:“林悅,我們幾個老木匠商量了一下,這古宅是咱們村的寶貝,不能就這麼壞了。我們雖然不懂什麼文物修複,但我們會修老房子,說不定能幫上忙。”
林悅看著眼前的老人們,眼眶有點發熱。這些老木匠,都是村裡的老手藝人,年輕時修過不少老房子,他們的經驗,說不定真能派上用場。“王大爺,謝謝您!有你們幫忙,我心裡就有底了。”
老木匠們立刻行動起來。他們拿著锛子、刨子,在裂縫處仔細打磨,還不時用手敲敲牆體,判斷牆體的結實程度。其中一位姓劉的老木匠,還從家裡拿來了一袋“糯米粉”:“林總,我記得老輩人說過,修老房子用糯米灰漿最結實。咱們可以把糯米粉和石灰混合在一起,填到裂縫裡,這樣既能修複裂縫,又能保留老房子的原貌。”
林悅眼前一亮。糯米灰漿是古代修複古建築的傳統工藝,用糯米粉、石灰、黃沙混合而成,不僅堅固,還能與原有牆體很好地結合。她趕緊讓張經理去準備材料,按照老木匠的方法,調製糯米灰漿。
傍晚的時候,李教授的學生小王趕到了村裡。他看到老木匠們正在用糯米灰漿修複牆體,眼裡滿是驚喜:“沒想到你們還懂傳統工藝!這種糯米灰漿,是古代修複古建築的常用材料,比現代的水泥更適合修複老牆體。”
小王仔細檢查了牆體的裂縫,又聽了老木匠們的建議,製定了詳細的修複方案:“先用糯米灰漿填補裂縫,然後在牆體內部加一層鋼筋網,再用傳統的‘斬假石’工藝,修複牆體的外觀,這樣既能保證安全,又能保留老房子的原貌。”
林悅看著小王和老木匠們一起討論修複方案,心裡滿是感動。她知道,保護古宅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全村人的事。有了這些老木匠的經驗,有了專家的指導,一定能把這些老宅子修複好。
回到民宿的時候,天已經黑了。試運營的客人都已經休息了,李姐正在給客房的台燈換燈泡:“林總,您回來了!今天的試運營很順利,客人們都很滿意,還說明天要去村裡的圖書角看看,給孩子們捐點書。”
林悅笑了笑,心裡的疲憊一掃而空:“那就好。明天早上,你組織客人去圖書角,我跟曉藝也過去。對了,第二批古宅的牆體問題,已經有解決方案了,你也跟村民們說說,讓他們放心。”
李姐點點頭,眼裡滿是敬佩:“林總,您真是不容易,一天忙前忙後,既要管民宿運營,又要操心古宅修複。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林悅拍了拍李姐的肩膀,沒多說什麼。她走到民宿的院子裡,看著天上的星星,心裡滿是感慨。從穿越到這個陌生的八十年代,到白手起家創辦企業,再到如今投身鄉村振興,她經曆了太多的困難和挑戰,但也收獲了太多的溫暖和感動。
這時,蘇然走了過來,手裡拿著一件外套:“天涼了,彆站在這裡吹風。張書記剛才給我打電話,說縣裡決定把咱們村的‘古宅活化+鄉村旅遊’模式,作為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在全縣推廣。”
林悅接過外套,披在身上,心裡滿是欣慰:“太好了!這說明咱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等第二批民宿改造完成,咱們就能吸引更多的客人來村裡,讓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是啊,”蘇然握著林悅的手,眼裡滿是溫柔,“咱們這輩子,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等咱們老了,看著這些老宅子還在,看著村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就值了。”
林悅點點頭,靠在蘇然的肩膀上。遠處的稻田裡,傳來青蛙的叫聲,民宿的窗戶裡透出暖黃的燈光,整個村子都沉浸在寧靜而溫馨的氛圍裡。她知道,民宿試運營的第一天,雖然遇到了不少波折,但也讓她看到了希望——隻要全村人齊心協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隻要堅持保護和傳承,這些老宅子就會煥發新的生機。
第二天一早,陽光灑滿了林家村。試運營的客人帶著給孩子們的書籍,走進了村裡的圖書角。王小寶和村裡的孩子們,圍著客人們,聽他們講城裡的故事。第二批古宅的修複現場,老木匠們和工人們一起,正用糯米灰漿填補牆體的裂縫。林悅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看著眼前的一切,嘴角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她知道,林家村的故事,還在繼續。而這場關於古宅活化、鄉村振興的答卷,她和村民們,正在用努力和汗水,一筆一劃地書寫著最精彩的答案。
喜歡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請大家收藏:()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