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生態守護與產業平衡:一場讓鄉村永續發展的艱難抉擇
秋分過後的林家村,稻田翻湧著金色的浪,空氣裡滿是稻穀的清香。可村西頭的生態監測站裡,氣氛卻格外凝重——縣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拿著檢測報告,眉頭緊鎖地對林悅說:“林總,根據最新檢測,你們村周邊河流的水質出現了輕微汙染,主要原因是農產品加工廠的廢水排放,雖然還在國家標準範圍內,但再這麼下去,很可能會影響到村裡的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g”的字樣上反複摩挲,心裡像壓了一塊石頭。自從跨村協作和城鄉融合計劃推進後,六個村子的農產品加工廠規模不斷擴大,每天產生的廢水都通過管道排向村外的河流。之前為了節省成本,工廠隻建了簡單的汙水處理設施,沒想到現在出現了汙染問題。
“王科長,我們馬上整改,一定不會讓汙染擴大!”林悅堅定地說。
送走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林悅立刻召集六個村子的村支書和加工廠負責人開會。會上,加工廠負責人老周首先表態:“要整改就得建更先進的汙水處理設備,可一套設備要幾十萬,咱們六個廠子分攤下來,每個廠也得拿幾萬塊,這對剛有起色的廠子來說,壓力太大了。”
紅星村的張支書也跟著附和:“是啊,現在農產品加工的利潤本來就不高,要是再投入這麼多錢建汙水處理設備,說不定還會虧本。要不咱們先跟環保局說說,寬限一段時間,等年底盈利了再整改?”
“不行!”林悅打斷了張支書的話,“生態環境是咱們鄉村發展的根本,要是水質被汙染了,咱們的農產品就會受影響,到時候不僅賣不出去,還會毀了咱們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口碑。整改必須馬上開始,錢的問題咱們一起想辦法。”
可怎麼解決錢的問題,卻成了難題。六個村子的加工廠都拿不出太多錢,向銀行貸款又擔心還不上。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蘇然提出了一個主意:“咱們可以申請‘生態環保專項補貼’,現在國家對鄉村生態保護很重視,說不定能拿到一部分補貼。另外,咱們還可以跟城裡的合作商超商量,讓他們提前支付一部分貨款,幫咱們周轉資金。”
林悅覺得這個主意可行,第二天就帶著檢測報告和整改方案去了縣農業農村局和環保局。負責補貼申請的李主任看了方案後,很是支持:“林家村一直是鄉村振興的典範,這次主動整改環保問題,值得鼓勵。我們會優先給你們審批專項補貼,大概能覆蓋整改費用的三成。”
拿到補貼的希望後,林悅又去了省城的幾家商超。負責采購的李經理聽說林家村要建汙水處理設備,立刻表示願意提前支付五十萬貨款:“林總,你們重視生態環保,我們也放心跟你們長期合作。這五十萬就算我們提前預定明年的農產品,等設備建好了,咱們再簽新的供貨協議。”
有了專項補貼和商超的預付款,整改資金終於湊齊了。半個月後,汙水處理設備就運到了村裡,施工隊也很快進場。為了監督工程質量,林悅每天都去工地查看,有時候還會跟著工人一起調試設備。老周看著林悅忙碌的身影,不好意思地說:“林總,之前是我目光短淺,隻想著省錢,忽略了生態保護,以後我肯定會把環保放在第一位。”
林悅笑著說:“咱們都是為了村子的發展,以前沒經驗,現在改正就好。以後咱們不僅要建汙水處理設備,還要在工廠周圍種上樹,搞生態綠化,讓加工廠和生態環境和諧共處。”
一個月後,汙水處理設備正式投入使用。縣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再次檢測,河流的水質不僅恢複了正常,還比之前更好了。看著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村民們都鬆了口氣。可生態保護的難題,卻遠不止廢水處理這一件。
沒過多久,村裡的養牛大戶老楊就找到了林悅,一臉愁容:“林總,環保局說我家的牛棚糞便處理不達標,讓我整改,可建沼氣池得花好幾萬,我實在拿不出來啊!要是不能養牛了,我家的日子可怎麼過?”
老楊是東風村的養牛大戶,養了一百多頭牛,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了村裡十幾戶村民就業。可牛棚的糞便一直露天堆放,一到夏天就臭氣熏天,還會汙染土壤和水源,附近的村民早就有意見了。
林悅跟著老楊去了牛棚,剛走到門口,就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糞便堆在牛棚旁邊的空地上,下雨天汙水橫流,確實影響環境。林悅皺了皺眉:“老楊,糞便處理必須整改,這不僅是環保要求,也是為了你的牛棚長遠發展。要是糞便汙染了土壤,你的牛吃了受汙染的草,也會生病的。”
“可我真的沒錢建沼氣池啊!”老楊急得直跺腳。
林悅想了想,說:“咱們可以搞‘生態養殖合作社’,你把村裡的養牛戶都組織起來,大家一起出錢建沼氣池,糞便統一處理。沼氣池產生的沼氣可以給村民們做飯、取暖,沼渣還能當肥料,賣給種植戶,這樣既能解決環保問題,還能增加大家的收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楊覺得這個主意好,立刻組織村裡的養牛戶開會。剛開始,有的養牛戶擔心投入太多,不願意加入。老楊就帶著大家去鄰村參觀生態養殖合作社,看到鄰村的養牛戶不僅解決了糞便汙染問題,還通過賣沼氣和沼渣多賺了錢,大家終於動了心。
在林悅的幫助下,東風村的“生態養殖合作社”很快就成立了。林悅還幫他們申請了生態養殖補貼,減輕了資金壓力。三個月後,沼氣池建成了,牛棚的糞便通過管道輸送到沼氣池,再也沒有了之前的臭味。村民們用上了清潔的沼氣,種植戶也用上了優質的沼渣肥料,大家都高興得合不攏嘴。老楊笑著說:“沒想到整改環保問題還能多賺錢,早知道我就早點整改了!”
生態保護的推進,讓林家村的環境越來越好,可新的矛盾又出現了——村裡想發展鄉村旅遊,需要建遊客接待中心和停車場,可合適的地塊正好在村裡的生態公益林範圍內,要是占用公益林,就會違反生態保護規定;要是不建,鄉村旅遊就無法推進,村民們的收入也會受影響。
這個難題讓林悅犯了難。她召集村民代表開會,大家各執一詞——支持建的村民說:“鄉村旅遊能讓咱們賺更多錢,不就是占一點公益林嗎?隻要補種樹苗就行。”反對建的村民說:“公益林是咱們村的‘綠色屏障’,要是被破壞了,以後環境變差了,後悔都來不及。”
雙方爭執不下,會議陷入了僵局。林悅知道,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鄉村旅遊的發展,更關係到鄉村的永續發展。她決定先去縣林業局谘詢,看看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縣林業局的王局長聽了林悅的想法後,說:“占用公益林肯定不行,但你們可以調整規劃,把遊客接待中心和停車場建在公益林周邊的閒置地塊上,同時加強公益林的保護和修複,這樣既能發展鄉村旅遊,又能保護生態環境。另外,你們還可以搞‘生態旅遊’,讓遊客體驗植樹、澆水、認養樹木等活動,既增加了旅遊項目,又能提高遊客的生態保護意識。”
王局長的話點醒了林悅。她回到村裡後,立刻調整了鄉村旅遊規劃,把遊客接待中心和停車場建在了村東頭的閒置地塊上,還在周邊種上了櫻花樹和桂花樹,打造了“生態停車場”。同時,她還推出了“公益林認養”活動,遊客可以認養公益林裡的樹木,每年繳納一定的認養費,村裡用認養費聘請專業人員照顧樹木,認養人還可以定期來村裡查看樹木的生長情況。
“公益林認養”活動推出後,受到了城裡遊客的熱烈歡迎。省城的李女士認養了一棵鬆樹,她特意帶著孩子來村裡參加認養儀式,還跟孩子一起給鬆樹澆水、掛認養牌。“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不僅能讓孩子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還能為鄉村的生態保護出一份力。”李女士笑著說。
鄉村旅遊順利推進,遊客越來越多,村民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可林悅並沒有滿足,她知道,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平衡,需要長期堅持。她在村裡成立了“生態守護隊”,由村民自願加入,負責日常的生態巡邏、垃圾清理、樹木養護等工作;還製定了“生態村規民約”,規定村民不能亂砍濫伐、不能亂扔垃圾、不能汙染水源,違反規定的要接受處罰。
“生態守護隊”的隊員老張,以前經常在河裡釣魚,還會把垃圾隨手扔在河邊。加入守護隊後,他不僅自己不扔垃圾了,還會主動清理河邊的垃圾,看到有人亂扔垃圾,還會主動勸阻。“以前我覺得生態保護是大事,跟我沒關係,現在才知道,保護好環境,受益的是我們自己。”老張感慨地說。
在林悅的努力下,林家村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平衡。村裡的環境越來越美,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產業也越來越興旺,農產品加工、鄉村旅遊、生態養殖齊頭並進,村民們的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幾倍。
有一天,省生態環境廳的領導來村裡考察,看到林家村的生態美景和興旺的產業,很是感慨:“林家村的實踐證明,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你們的‘生態優先、產業協同’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我們準備在全省推廣你們的模式,讓更多的鄉村實現永續發展。”
林悅笑著說:“謝謝領導的支持!鄉村的發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探索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新路徑,讓林家村成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幸福家園。”
夕陽下,村裡的生態公益林鬱鬱蔥蔥,鳥兒在林間歡唱;農產品加工廠裡,汙水處理設備平穩運行,清澈的廢水排入河流;鄉村旅遊景區裡,遊客們正在體驗植樹活動,歡聲笑語傳遍了整個村莊。林悅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看著眼前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麵,心裡滿是欣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然走過來,輕輕握住林悅的手:“你看,咱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現在的林家村,既有美麗的生態環境,又有興旺的產業,這就是咱們一直追求的永續發展吧?”
林悅點點頭,眼裡閃著淚光:“是啊,永續發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未來,我相信會有更多的鄉村像林家村一樣,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產業興旺,讓更多的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讓我們的鄉村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遠處的稻田裡,村民們正在收割稻穀,金黃的稻穀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村裡的文化廣場上,孩子們正在追逐嬉戲,他們的笑聲裡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林悅知道,這場讓鄉村永續發展的艱難抉擇,隻是一個開始,而未來,林家村還會有更多的美好故事,等待著他們去書寫,去傳承。
林悅在村委會議上提出了這個問題,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有人建議放棄鄉村旅遊計劃,以免破壞生態;也有人認為應該尋找其他地塊,不占用公益林。但林悅認為,鄉村旅遊是村裡的新機遇,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同時也要保護好生態環境。
經過一番研究,林悅提出了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廢棄廠房和空地,進行改造和綠化,這樣既能滿足遊客接待中心和停車場的需求,又不會破壞生態公益林。”
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於是林悅帶領村民們開始了改造工作。他們將廢棄廠房改造成具有鄉村特色的遊客中心,空地則規劃為生態停車場,並種植了大量本地樹種,既美化了環境,又保留了生態公益林。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林家村的鄉村旅遊項目終於落成。遊客們被這裡的自然風光和鄉村文化所吸引,紛紛前來體驗。村裡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也有了新的銷售渠道,村民們的收入顯著提高。
林悅站在新落成的遊客中心前,望著絡繹不絕的遊客,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隻要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就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林家村的未來,將會是一個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美好家園。
喜歡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請大家收藏:()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