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代際傳承新章_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5章 代際傳承新章(1 / 2)

第105章:代際傳承新章:一場讓奮鬥精神永續的家族接力

冬至時節的林家村,寒風裹著雪粒子打在窗欞上,發出“簌簌”的聲響,像是在訴說著冬日的漫長。但林家莊園的客廳裡,卻彌漫著讓人安心的暖意——老式鑄鐵爐子裡燃著鬆木,火苗“劈啪”跳動,把周圍的紅木家具映得發亮。八十歲的林悅坐在鋪著駝色羊絨墊的紅木沙發上,手裡捧著一本邊緣泛白的牛皮相冊,指腹反複摩挲著封麵燙金的“林家村記憶”四個字,仿佛在觸摸一段沉甸甸的時光。

“太奶奶,您又在看老照片啦?”五歲的小孫女蘇念昔穿著粉色的羽絨連體服,像個圓滾滾的小團子,從地毯上爬起來,撲到林悅腿邊。她的小手裡還攥著半截蠟筆,臉上沾了點藍色顏料,是剛才畫“鄉村記憶館”時不小心蹭到的。

林悅放下相冊,笑著把小念昔抱到腿上,用袖口輕輕擦去她臉上的顏料:“是啊,太奶奶在看以前的故事呢。你看這張,”她翻開相冊第一頁,指著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這是太奶奶剛到咱們村的時候,穿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住的土坯房漏風漏雨,哪像現在,家家戶戶都住上了磚瓦房,冬天還有暖氣。”

照片裡的林悅約莫二十歲出頭,穿著洗得發白的粗布褂子,站在一間低矮的土坯房前,身後是幾株瘦弱的秧苗,風把她的頭發吹得淩亂,可眼神卻亮得驚人,像極了黑夜裡的啟明星。小念昔湊過去,小手指著照片裡的秧苗:“太奶奶,這是您種的菜菜嗎?是不是很好吃呀?”

“是呀,”林悅的眼神柔和下來,“那時候太奶奶剛有了‘神秘空間’,種出的菜特彆甜,拿到黑市賣了錢,才湊夠了開食品加工廠的第一筆本錢。那時候你爺爺還在縣城當知青,每天幫我跑手續、找設備,忙得腳不沾地。”

正說著,客廳門被推開,六十歲的蘇曉舟走了進來。他穿著一件深藍色的衝鋒衣,褲腳沾了點雪水,頭發已染上不少風霜,眼角的紋路和林悅如出一轍,但眉宇間還帶著乾事的利落勁兒。他手裡拎著一個保溫桶,剛進門就笑著說:“媽,念昔,我從鎮上買了你們愛吃的糖炒栗子,還熱乎著呢。”

蘇曉舟把保溫桶放在茶幾上,剛要打開,手機突然響了。他看了一眼來電顯示,臉上的笑容瞬間淡了下去,走到窗邊接起電話。“喂,周阿婆……什麼?一個人都沒來?”他的聲音漸漸變沉,眉頭也擰成了疙瘩,“您彆著急,我馬上過去看看……好,好。”

掛了電話,蘇曉舟歎了口氣,坐在林悅旁邊的沙發上,拿起一顆栗子卻沒心思剝。“媽,是周阿婆的孫子打來的,說今天紮染班本來該有五個年輕人來上課,結果一個都沒來。周阿婆在電話裡哭,說這手藝要是斷在她手裡,沒臉見列祖列宗。”

林悅手裡的栗子也停住了。她知道,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往城裡跑,覺得在村裡守著幾畝地、學門老手藝沒出息。之前蘇曉舟為了留住年輕人,給紮染班、竹編班的學徒每月發八百塊補貼,還聯係城裡的文創公司合作開發紮染圍巾、竹編果盤,可效果始終不理想——有的年輕人學了半個月就嫌累,偷偷去城裡打工;有的勉強留下,也隻是應付了事,根本沒把心思放在手藝上。

“爺爺,為什麼哥哥姐姐們不願意學紮染呀?”小念昔仰著小臉,不解地問,“周阿婆教我紮小蝴蝶的時候,可有意思了!”

蘇曉舟摸了摸女兒的頭,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林悅卻突然放下栗子,眼睛亮了起來:“曉舟,我想到個辦法。年輕人不是喜歡新鮮、喜歡熱鬨嗎?咱們彆光逼著他們學手藝,得讓他們看到這手藝裡的‘活氣’,看到學了手藝能有‘奔頭’。你還記得你小時候,我帶你去食品加工廠嗎?那時候你才十歲,就跟著工人學打包、學記賬,還說以後要把工廠辦得更大,讓村裡的人都過上好日子。現在,咱們也給年輕人搭個‘戲台’,讓他們把老手藝和新東西結合起來,讓他們自己當‘主角’!”

蘇曉舟愣了一下,隨即也反應過來:“媽,您是說……讓年輕人用短視頻、直播這些新方式,把老手藝‘炒熱’?”

“對!”林悅用力點頭,“現在城裡的年輕人都喜歡看短視頻,喜歡買有故事的文創產品。咱們請人來教村裡的年輕人拍視頻、做直播,讓他們把周阿婆紮染的過程、張師傅編竹筐的技巧拍成小故事,再把紮染做成手機殼、竹編做成露營燈,說不定能火!”

第二天一早,蘇曉舟就驅車去了縣城。他之前在縣鄉村振興局的培訓會上,認識了一家做鄉村新媒體運營的公司負責人,叫陳陽。陳陽是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對鄉村文化特彆感興趣,之前幫鄰縣的村子推廣過手工布鞋,效果特彆好。

蘇曉舟找到陳陽的公司時,陳陽正在辦公室裡剪視頻。聽蘇曉舟說明來意,陳陽立刻停下手裡的活,眼睛都亮了:“林家村的紮染、竹編我早有耳聞!您放心,這事我幫定了!我們團隊可以免費去村裡做培訓,還能幫你們對接電商平台,隻要能把老手藝傳下去,我們一分錢不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天下午,陳陽就帶著五個人的團隊來到了林家村。他們把培訓地點設在了村文化站,還在村裡的微信群裡發了通知:“免費教短視頻拍攝、直播帶貨,學會就能賺錢,想報名的快來!”

剛開始,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半信半疑。二十歲的小鄭就是其中一個——他之前在城裡的電子廠打工,每天在流水線上重複機械的動作,一個月掙四千多塊,雖然累,但覺得比在村裡學手藝“體麵”。看到通知時,他正躺在家裡刷手機,心裡嘀咕:“拍視頻還能賺錢?怕不是騙人的吧。”

可他轉念一想,自己去年冬天在廠裡摔了一跤,腿上留了疤,現在乾重活還疼,要是真能在村裡找到活兒,也不用再去城裡受那份罪了。於是,他揣著忐忑的心情,去了文化站。

文化站裡已經來了十幾個年輕人,大多和小鄭一樣,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陳陽拿著筆記本電腦,站在講台上,一邊播放自己團隊拍的短視頻,一邊講解:“大家看這個視頻,是我們幫鄰縣拍的手工布鞋,播放量超過了一百萬,還帶火了他們村的布鞋廠。拍老手藝,關鍵不是拍‘手藝’本身,而是拍‘人’和‘故事’。比如拍紮染,彆光拍周阿婆染布,要拍她怎麼選線、怎麼紮結,還要跟她聊‘為什麼一輩子都在做紮染’,這些故事才能打動人。”

小鄭聽得格外認真。他想起自己小時候,經常看奶奶坐在院子裡做針線活,奶奶的手很巧,能把普通的布縫成各種好看的圖案。那時候他覺得奶奶的手很神奇,可長大後,卻覺得這些“老玩意兒”跟不上時代了。現在聽陳陽這麼一說,他突然覺得,老手藝好像也沒那麼“土”。

培訓結束後,小鄭主動找到陳陽,說想拍一條關於周阿婆的短視頻。陳陽特彆高興,帶著他去了周阿婆家。周阿婆聽說小鄭想拍她紮染,激動得連忙拿出自己珍藏的染料和布料,還特意換上了一件新做的藍色土布褂子。

小鄭舉著手機,鏡頭有些發抖。陳陽在旁邊小聲指導:“先拍周阿婆的手,您看她的手雖然有皺紋,但特彆靈活,這就是細節。然後問阿婆,第一次紮染是什麼時候。”

小鄭深吸一口氣,按照陳陽說的,把鏡頭對準周阿婆的手。周阿婆的手背上布滿了老年斑,指關節有些腫大,可拿起針線時,卻格外靈活。“我第一次紮染是十六歲,”周阿婆一邊穿針引線,一邊回憶,“那時候我娘教我紮‘福’字,我紮壞了十幾塊布,娘也不罵我,就說‘慢工出細活’。後來我嫁給你爺爺,家裡窮,就靠紮染布賣錢,供三個孩子讀書……”

小鄭聽著周阿婆的話,眼眶不知不覺紅了。他把這些畫麵拍下來,又拍了周阿婆展示自己年輕時紮的染布、教他紮結的過程,最後剪輯成了一條三分鐘的短視頻,標題叫《95後小夥跟著奶奶學紮染,原來老手藝這麼美》。

視頻發出去的第二天一早,小鄭還沒睡醒,就被手機的提示音吵醒了。他打開一看,嚇了一跳——視頻的播放量已經超過了十萬,還有兩千多條評論:“奶奶的手太巧了!這紮染也太好看了吧!”“想買一條這樣的染布,有沒有鏈接?”“小夥子加油!一定要把老手藝傳下去!”

小鄭激動得從床上跳起來,立刻跑到周阿婆家。周阿婆正在院子裡曬染布,看到小鄭,笑著問:“小鄭,昨天拍的視頻怎麼樣呀?”

小鄭把手機遞給周阿婆,聲音都在發抖:“阿婆,火了!咱們的視頻火了!好多人想買您的紮染布!”

周阿婆接過手機,看著屏幕上不斷滾動的評論,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她用袖子擦了擦眼淚,拉著小鄭的手說:“好孩子,謝謝你……我還以為,這手藝要斷在我手裡了。”


最新小说: 快穿之美強慘你先彆慘 青紀元 靈魂迷宮第一卷覺醒紀元 祖國母親支援穿甲彈,射爆萬族 靈卡劫:王朝餘燼 關於NBA的那些事 一劍照汗青 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 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 鐵血黔軍:從抗戰到解放